首先,成年人的期望应该在孩子身上实现吗?
经历过生活艰辛的父母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卖房给孩子向重点高中借款;当孩子成绩不好时,他们想通过哭来提醒他们。孩子们原本计划学习中学或技术,这样他们就可以早点出来工作,分担父母的负担。父母对孩子有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分了反而会适得其反。父母的做法让他们的孩子不知所措。迫于压力,他们的孩子选择了逃避。
有些父母一辈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所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实现父母无法实现的梦想。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被迫成为十项全能运动员,弹钢琴、学跳舞、踢足球、唱歌、滑冰、参加智力竞赛、出版书籍、当班干部……孩子们看起来像超人。同时,因为大多数父母都不是一个人生理想的成功者,当父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时,就出现了问题。父母只能言传身教,不能言传身教。在孩子眼里,父母只是空理论家,而不是真正的实干家。父母口是心非的尴尬,根本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孩子可能是被父母的威严所逼,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父母严厉压迫的怨恨。父母的苛刻要求,如果遇到有天赋的孩子,表面上确实能培养出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但有没有后遗症?一个明显的后遗症就是强迫型人格,就是凡事追求完美,争取第一。一旦遇到挫折,孩子很可能会因为从小父母的高压恐吓,瞬间崩溃,变成一个颓废抑郁的病人。
其实,想要孩子成为全才没有错。错的是他们父母的逼迫态度。真正的天才不是被逼出来的。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强迫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天赋,但往往是以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代价的。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英雄,那就从自己做起,不要年纪轻轻就放弃努力。如果父母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成功的榜样,孩子自然会模仿父母积极的生活态度,与父母共同进步。如果父母信任孩子,给予他们鼓励、支持和爱,帮助他们发现内心的灵性和智慧,虽然孩子一开始可能并不鹤立鸡群,但他们稳定的心智和自然积累的自信,最终会帮助他们取得胜利。
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三个指标是个人习惯、道德标准和身心健康,学业成绩不在这三个指标之列。成绩只是评价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是一个参数,没有发展意义。如果家长一定要要求孩子取得多分以上的成绩,那就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发展和需求。这些不合理的期望往往会让孩子陷入只有成绩最重要,只有进入重点中学才有未来的认知误区。孩子学得越多,越会感到压力,最终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身心伤害。
期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比每次考95分以上要好。比如懂得倾听,认真工作,及时预习复习等。100分对他以后的生活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如果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可以终身受益。一个人的道德和身心健康是做人的根本,远比成就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期待才能引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更加关注孩子的个人习惯、道德和身心健康,有更多的“人情”期待。
具体期望可以表述如下。
1.体谅他人
在父母和其他长辈的照顾下,很多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无法理解父母的辛苦,也无法以“时刻为他人着想”的温柔之心,体谅所有人的努力。因此,对孩子来说,体谅他人是很重要的。
2.耐力强
教孩子如何等待和耐心。六岁以上的孩子应该开始上学,耐力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无论他们学习的科目是阅读、科技还是足球。家长要继续帮助孩子培养耐力,帮助孩子设定短期内集中注意力的目标,学会将新信息分成小块,让孩子掌握这些内容,有足够的动力继续学习,直到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有动力
当孩子开始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时,就要学会认识自己,建立自信,有参与一切的热情,从头到尾都要充满热情。此时,父亲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4.要有创造力
一般来说,孩子从零岁开始就可以独自玩耍了。家长不要阻止孩子独自玩耍,要知道这是孩子自发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机。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成就感需要与同龄人分享。孩子一个人玩,兴趣不持久,容易无聊易怒。因此,如果父母很忙,他们应该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
5.明智点
孩子的智慧和才能,不是靠枯燥的训练就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在父母的胁迫下就能培养出来的。只有让孩子体验智力活动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智力活动,才能自然培养出良好的智力技能。父母应该轻松、自然、自由、快乐地享受孩子的智力训练,这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快乐游戏。智力训练可以用孩子爱听、爱听的方式进行,应该在孩子充满热情和兴趣的时候进行。当孩子开始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时,就要学会认识自己,建立自信,有参与一切的热情,从头到尾都要充满热情。此时,父亲的作用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