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健 专访难得一见的褚健 “尽我所有的努力 在科技与产业之间架一座桥梁”

栏目:游戏 2021-12-06 00:03:44
分享到:

在杭州滨江,在孔众创始人初剑的办公室里,靠窗有一张小方桌,是初剑最舒适的相处小场所之一。在这里,作为工业大脑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的佼佼者,中控的一系列创新理念悄然萌芽,伴随着窗外远处的一阵河风,吹向中国乃至世界工业企业的各个领域。

孔众科技集团创始人齐健

一个

压力与突破

公司里很多人更习惯叫初剑“楚老师”。甚至当安全部门登记为访客时,他也被问到具体的访客。面对记者“楚总经理”的称号,保安习惯性地回答:“哦,楚老师。”

这位“老师”在面对浙商记者时,笑着说:“最近有点失眠,没睡好。我可能老了。”除了白发随着鬓角越爬越明显之外,初剑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疲态,反而显得精神饱满。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一直是压力和精力更大的“大心脏”的代表。

在中控之前,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尤其是功能安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一直被国外领先厂商占据,国内工业控制系统基本依赖进口。如今,2020年,集控技术核心产品集散控制系统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8.5%,连续十年位居国内DCS市场份额第一,其中化工行业市场份额达到44.2%,石化行业市场份额达到34%,在可靠性、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ARC统计,2020年公司核心产品安全仪表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2.4%,排名第二;核心工业软件产品先进过程控制软件国内市场份额为27%,排名第一。截至2020年底,中控已形成以实时数据库为基础,以先进工艺控制、制造执行系统、仿真培训软件为主体的四大软件产品体系,完成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生产控制、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领域196个APP应用的开发。同时,我们正在实施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标志性的项目: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MAC系统项目;陕西煤业集团煤制乙二醇装置控制系统及智能工厂项目:内蒙古九台集团煤乙二醇控制系统、控制阀及智能工厂项目;日本大金氟化工有限公司智慧工厂项目;上海华谊集团钦州基地项目控制系统及智能工厂、陕西延长集团智能工厂、万华化工眉山基地项目。

2020年,孔众科技还与全球最大产油国、第六大炼油国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价值链,积极探索与沙特Saudi Aramco的业务合作。同时与哈萨克斯坦石化KPI公司、泰国印多拉玛公司、巴基斯坦吉尼奥德等国际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

“我们能做到”

数字的背后是无数的奋斗和努力。

“2013年,我们在鄂尔多斯接触到中天和创项目,这是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年产360万吨,是国内建成的最大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也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可以说吸引了全世界业内人士的目光。最终,中控技术在众多杰出人士中脱颖而出,其自主研发的Webfield ECS-700控制系统成为国内成功应用于大型煤制烯烃项目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

中标后,中控技术的R&D、工程、技术支持团队丝毫没有松懈。为保证项目的调试时间和效果,他们从项目设计、系统R&D、现场测试、调试等方面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2015年6月全部技术指标顺利完成。每套设备都相继成功投入运行。控制系统完全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运行稳定可靠,确保项目全过程于2016年12月完成。

中石化在2018年对中天和创煤制烯烃项目进行了评价:“该项目开发成功,首次实现了国产DCS在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全流程的全应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优于进口DCS。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中天和创项目实际配置I/O点超过17万点,目前产能为年产甲醇360万吨,年产聚烯烃合计137万吨/年。“一般来说,行业内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分配的I/O点数只有3万点左右。我们的Webfield ECS-700控制系统,就像这个庞大项目中的‘大脑’,处理海量信息,在大规模复杂网络架构、各种异构系统的数据交互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技术创新。,其网络实时性、运行可靠性和复杂的顺序控制功能都需要经受住考验。毕竟,如果‘大脑’出现问题,整个项目可能会瘫痪。”当初剑提到这个项目时,他的脸上充满了自豪。

这确实是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的典范,也让国产DCS在大型复杂化工厂的应用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这真正展现了行业核心技术和能力的“肌肉”,也是中国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企业向世界宣告“我们能行”的誓言。

“对于中控来说,我们希望随着中国工业企业迈向工业4.0的进程,帮助和赋能工业企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以下是浙商记者与简言对话精选:

Q=浙商杂志A=简佩筠

问:中控在很多领域都发展了自己的道路。你认为中控中长期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过去中控主要为客户提供控制系统。在自动化控制领域,我们做得很好。与跨国公司相比,差距很小,有些方面可能更好。然而,我们在工业软件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差距。三年多来,我们不断转型升级,主要是着力打造工业软件及其生态。

我们的客户是大量的工业企业,尤其是流程工业企业。对于他们来说,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共性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对于中控来说,需要了解每个客户的不同需求,深化流程工业,升级我们的工业3.0谱系,丰富工业4.0产品谱系。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每个企业都处于不同的产业转型升级阶段,需求具有自身的个体特殊性。这测试了中央控制与客户和行业的紧密程度。我们有些企业可能处于升级到4.0的状态,但很多企业可能还没有达到工业3.0甚至2.0的阶段。中控能否帮助他们是我们最关心的。

我们致力于整合五大技术领域,包括PT+ET+OT+AT+IT。从这5T开始,我们将加快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开发,赋能下游用户,实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质量提升、降本增效、环境保护”的目标。

此外,我们还在努力打造工业软件的操作系统,整合各种工业软件,打造良好的工业软件生态,让更多的软件开发人员和集中集成商加入我们的团队,更好地为工业企业服务。

在这方面,孔众集团子公司浙江蓝卓推出的supOS工业操作系统,就像是安卓的工业版,可以为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助力。蓝卓的寓意来自于它面对的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我们真的对它寄予厚望。

问:现阶段中控技术面临哪些挑战和瓶颈?

答:首先,我们的创新能力需要加强。

2020年中控技术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为11.46%。就目前中控技术的体量来看,这个支出数字不小,但对我来说,创新支持的投入是没有上限的。如果你想活得更久,你必须继续投入研发,即使是现在我也不够。

目前中控技术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创新研究院,展望未来五年的方向。中短期发展阶段我们看得很清楚,但五年后呢?中控技术能做一些连国外领先同行都没想到的从0到1的事情吗?以前中控技术不具备这样思考的条件,发展初期的企业总是供不应求。现在,我认为是时候让中控技术抬头,多想想未来了。

第二,我们的国际化程度不够。

要成为国际化公司,中控技术不仅要销售产品,还要整合好国际资源。虽然当前的国际竞争趋势,特别是经济竞争趋势越来越复杂多变,但对于中央控制来说,一个必须更加开放,另一个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过去我们在海外积累了一些经验,做了很多项目,但是体量不大。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努力走得更远。我们正在加快海外市场布局,特别是东南亚和中东的重点突破。辐射东南亚、中东周边市场,逐步实现R&D、生产、销售、服务的全面国际化。

第三,是大多数企业在发展中一直面临的难题:人才问题。同时,目前中控技术的人才队伍能否跟上企业发展的需求,实现观念的转变,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问:目前你在中控的主要精力在哪里?关于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融合,你有什么特别的经验要和我们分享?

答: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造桥人”,尽力在技术和产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企业家。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都是面向应用的。工业上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没有办法解决。如何将科技研发成果与产业相结合,转化为产品,让更多人受益,确实很难,但只要能实现,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里,更加关注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客户需求的演变。中控如何结合以上因素,在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科技创新成果,是我最关心的内容。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和其他企业家分享的话,可能就是这个:只有科技创新才是企业持续发展和强大生存的动力。当然,科学研究和创新往往是长期的成功,而它们往往不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果。企业家能否掌握这种节奏,拥有耐力、毅力和勇气,才是对大智慧的真正考验。

文字|《浙商》全媒体大师姚恩宇

编辑|徐

监制|苏静审核|余、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