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可以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到第七十七回中找到,发生在荆州之战末期。相关人物是关羽和潘璋。故事的大意如下:
关羽被围困在麦城,却没有救援部队来,手下只剩下五六百士兵。这时,诸葛瑾奉命投降关羽,遭到关羽的声讨。孙权见关羽不肯投降,便与梦露商议。梦露认为,关羽绝不会选择逃离麦城的主要道路。因此,他主张在小路上设置重兵,等待关羽落入陷阱。
孙权依计而行,遣朱然引精兵五千,埋伏于麦城以北二十里。遂令潘璋引五百兵,埋伏于林州山路。吴军各部接到命令后,立即展开战前部署。
此时被困在麦城的关羽情况更加危急,身边只有三百多人。赵雷提议立即离开麦城,向益州方向突围。关羽点头答应,前往麦城塔查看敌情。
关羽发现麦城北门外吴军兵力薄弱,便问城中居民。有居民告诉关羽,沿北门出城后,有一条偏僻小路通往益州。王甫认为吴军必须在小路上设下埋伏,建议关羽从大路突围。然而,这个提议被关羽拒绝了。
关羽命周仓、王甫留在麦城,连合赵引二百士卒,突出北门。出城二十里,关羽被吴军团团围住,关羽奋力突出朱然的包围圈,继续向林州方向移动。
没过多久,关羽又遭到了潘璋的攻击。在混战中,赵雷不幸被杀。关羽被潘璋的部将马忠俘虏,甚至被朱然和潘璋接近。孙权命人将关羽父子二人放在面前,被关羽训斥。最后,孙权下令杀死关羽父子。当时镇守麦城的王甫、周仓得知关羽被杀后,双双自杀。至此,荆州之战以关羽的灭亡而告终。
作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关羽被围困在麦城后向刘求救的故事,并不是历史的真相,而是小说作者虚构的情节。根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关羽离开樊城战场时有三种不同的选择,但最终关羽选择了最不利的一种:屯兵麦城夺回荆州。
关羽来到麦城后不久,吴栋军队立即展开行动,不仅包围了麦城,还切断了关羽逃往东三县和益州的两条通道。此时,关羽已经成了瓮中之鳖,不再活着。与小说中关羽英勇慷慨的死相比,关羽在麦城被围后的表现在历史上并不光彩。据《三国志·吴范传》“后羽在麦城,大使请降。”虽然这是关羽的骗局,但毕竟对关羽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突出关羽败亡的悲剧场景,作者还虚构了一个情节,即守护麦城的王符、周仓之死。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在小说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周仓,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宋元时期民间故事和杂剧元曲所创造的艺术形象。
至于小说中死去的王符,他并没有死在麦城,而是诡异地突破了吴军的封锁,成功逃回益州。几年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王甫再次回到荆州,最终战死沙场。
关羽在哪里被俘被杀?根据小说,它是在通往林菊的山路上。在这个问题上,陈寿在《三国志·关羽传》中简单提到:“送权必反羽,羽与子等于林举。”但是没有详细记载关羽被擒杀的具体地点。然而,答案却在清同治年间编纂的《元安县志》中给出。
据《元安县志》记载,清朝同治七年,当地人在元安马辉坡修建了一座角石亭,亭内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呜-呼,这是关盛迪军从林居进入蜀道与吴相遇的地方。”据《元安县志》记载,这里是关羽被俘被杀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现在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西北的罗汉峪谷中段。
罗汉峪峡谷是古代荆襄通往西南的主要咽喉,是一个地势险峻的深山峡谷。今天,这个地方仍然充满了山和崎岖的道路。除了回马坡,当地还有与关羽有关的地名和遗址,如马蹄滩、大石溪、遂村、旬日岗等。
本文介绍了关羽被俘虏和杀害的地方,然后谈论了关羽的安息地。众所周知,关羽的头颅是孙权献给曹操的,曹操葬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也叫“关林”。
那么,孙权如何处理关羽的尸体呢?据《荆州志》记载:“先主用粽子议论汉贼。钟某虽助孟德攻杀云长,仍与侯莉合葬。”也就是说,关羽被杀后,孙权以将帅之礼埋葬了关羽。这个地方最初叫“大王墓”,后来被命名为“关岭”,位于湖北省当阳市西北三公里处。如今,关岭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书:《三国志》、《元安县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