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二战中波兰装甲部队的徽章时,你会发现一个顶部略微弯曲的抽象机翼。这个符号来源于波兰过去光荣的军事传统,因为这个木框架和羽毛羽毛做成的巨大翅膀曾经是波兰有翼骑兵的象征。
这个单位成立于16世纪初,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期,取得了无数不朽的成就,尤其是对莫斯科大公国、瑞典人、鞑靼人和土耳其人。
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它们继续存在于浪漫和传说中,享有后世宣称的不可战胜的名声和威望。但事实是,他们和各个年龄段的所有部队一样,赢得了胜利的喜悦,也尝到了失败的苦涩,尤其是遇到训练有素的火枪。波兰有翼骑兵不应与另一种轻骑兵混淆,即轻骑兵,轻骑兵是在匈牙利发展起来的,是18世纪以来在包括波兰军队在内的各国军队中非常流行的轻骑兵的祖先。波兰有翼骑兵也起源于匈牙利,但他们在波兰长大,脱胎换骨:不再只是轻装上阵的散兵游勇,而是出色地融合了东西欧骑兵元素,同时发扬了本土传统和当代创新的优势。他们既是重骑兵,也是轻骑兵。他们的装甲坚固,敏捷敏捷,可以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战术。有翼骑兵往往组织成150-200人的中队,排成两个密集的横队,膝盖挨着膝盖。优秀的马术可以让他们在密集的阵型中进行攻击和冲锋,长骑枪可以保证先刺穿对手。如此巨大的冲击将给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冲锋后,他们用剑或火器进入混战。在这个时代,西欧的胸甲骑兵和卡宾枪骑兵太习惯于骑到前线发射火器,然后飞奔回中队后方的呆板战术。有翼骑兵的大胆冲锋总能击败他们。同时,有翼骑兵可以轻松击败来自东方的骑兵,因为有翼骑兵的速度和机动能力与他们不相上下,但他们的装备更好,而且有火器的支持。
直到15世纪末,波兰的军备和军事实力仍是西欧风格,但与此同时,政治和文化与东方世界不可避免的接触和联系开始悄然改变波兰军队的发展方向。招募有封建义务的贵族的军事制度开始被从国内外招募雇佣兵的做法所取代。在对莫斯科大公国和鞑靼汗的战争中,波兰、立陶宛和英国的贾加洛王朝的国王重组了波兰军队,使其更适合在东部沼泽和河流分割的广阔草原上作战。实战证明,从头到脚披着重甲,重在骑枪的中世纪重骑兵,并不适合在这种地形上作战。相比之下,马提亚斯·科·维纳斯时代的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轻骑兵,一支轻骑兵,在这种地形上对抗土耳其人表现出色,因此这支轻骑兵被引入波兰军队。这些轻骑兵在描述16世纪早期波兰-立陶宛军队的手稿中被多次提及。手稿描述,他们是手持长矛、军刀和盾牌的骑兵,大多数被命名为“拉考维”。轻骑兵或古萨尔最初在塞尔维亚语中是“强盗”的意思,尽管也有一些匈牙利名字。
1529年围攻维也纳时,苏尔坦·苏莱曼一世领导的奥斯曼帝国穆斯林军队第一次试图夺取维也纳。奥斯曼土耳其约有10万人,由大维吉尔的巴格利·易卜拉欣·巴领导。奥地利方面有17,000人,由两位指挥官威廉·冯·罗加多夫和里卡纳斯·加拉夫·萨利姆指挥。由于土耳其军队前几天未能强攻占领维也纳,战争拖了下来。冬天下了第一场雪后,土耳其人决定撤退,因为他们担心后勤线很长。这场战争是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入侵中欧。这场战争之后,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争夺中欧长达150年,直到维也纳战役。
有历史学家认为,苏莱曼一世进攻中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匈牙利重新建立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这次进攻维也纳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1683年9月11日,奥托帝国军队围困维也纳两个月后。这场战役阻止了奥斯曼帝国入侵欧洲,维护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欧的霸主地位。这场大规模的战争是由波兰国王扬·索比斯基领导的波兰-奥地利-德国军队赢得的,他们打败了大维齐卡拉·穆斯塔法·帕夏领导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中央骑兵大放异彩,以3000骑兵的队形与数万敌军相撞。奥斯曼土耳其西进扩张结束,军队大受损伤,主要指挥官被杀,土耳其开始衰落,波兰公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