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摩亚 博古长女秦摩亚 执教40年对自己苛刻 龙铮吐槽:用洗菜水冲厕所

栏目:美食 2021-09-19 02:44:52
分享到: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博古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很多人可能想知道博古的女儿是怎么姓秦的。

原来,博古只是一个化名。他的原名是秦邦宪。博古一生有六个孩子。虽然都随了秦的姓,却和他父亲分开了。大儿子秦刚,大女儿秦莫亚,小女儿秦继马,一生都没有见过生父。

幸运的是,父亲优秀的基因也让他的孩子成长为国家栋梁。二女儿秦新华在卫生系统工作,达到副部级,是六个孩子中最“有前途”的。

长女秦莫亚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在北京一中、北京师范大学任教。退休后,她还担任副校长,在中国科技管理大学语言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大学语文。

虽然她父亲的名字很有名,但秦莫亚一生贫困,从未享受过父亲带来的特权。她住在学校租的房子里。

死后也告诉家人不要举行追悼会,选择了海葬,一种不占用土地资源的绿色殡葬方式,直到生命的尽头。

继承父亲的求知欲

秦莫亚对她父亲博古的了解并不比其他人多,因为她一生都没能见到她的亲生父亲,所以秦莫亚直到查阅了各种史料才知道她的父亲。

博古1907年生于无锡,北宋诗人秦观的后代。他这一代是书香门第,家里经常有官员。

然而,在博古父亲那一代,他不得不卖掉祖屋,租房子为生。因此,博古从小就尝到了人间的苦难,见识了世间的种种。

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世界上出现了各种革命活动,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社会上各种新思想涌动,而博古却非常愿意接受新思想,尝试新事物。

当时年仅18岁,因才华出众,成为进步刊物《无锡评论》的主编。他的文章几乎可以在每一期出版物中找到。

1926年,入党仅一年的博古被选为学习代表,赴苏联学习共产主义理论。

为了回应苏联当局对俄罗斯名字的要求,博古将秦邦宪名字对应的俄罗斯名字“博古诺夫”的前两个字作为他在苏联的名字。

巧合的是,俄语中“博古”这个名字的发音与上帝的发音非常接近,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博古在中共新闻事业中的崇高地位及其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

在秦莫亚的心目中,他的父亲博古是一个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人。他在作文比赛中获得江苏省一等奖。他的话一度在无锡掀起反帝斗争的浪潮。他在苏联留学的时候,甚至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教苏联工人的资格。

秦摩亚这个名字是博古获得的,俄语中的发音是五月,因为秦摩亚出生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可以说,这个名字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除此之外,她父亲在学习上的优秀也是遗传自秦摩亚。即使秦莫亚因为贫困辍学打工,她也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成功拿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文凭。

之后,我留在北京教书。第一,我在北京一中当了20年老师,期间需要管理所有学生的教育。后来我被调到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分校,做了副教授。我还担任过中文系党支部书记。

秦莫亚终于在1988年退役,但她并没有停止自己的教育事业,依然在北京的高校任教。她直到2001年才离开讲台和黑板,她的教学生涯持续了40年。

继承母亲的力量

与博古相比,秦莫亚的母亲刘群贤经历了更多的波折。她出生在无锡农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从小就是孤儿,被卖做童养媳。

14岁那年,刘群贤的“婆家”破产,她不得不在一家纺纱厂当了4年的童工,每天在那里工作14个小时,工作条件差,工资低,只够她一个人吃饭。

工头把工人们当作牲畜一样打骂。工厂里经常发生事故,刘群贤经历的危险不止一个。

有一次,甚至因为她的头发被机器夹住,她差点死掉。幸运的是,她及时剪了头发,保住了性命。同一时期,又有一名女工不幸死在纺织机上,无法从工厂获得赔偿。

在这种背景下,刘群率先醒悟,她率先罢工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并逐渐成为女工运动的先驱,一举成名于无锡。

此外,她还是长征中周总理任命的女队长。她是一位具有很强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优秀干部,被美国记者斯诺夫人誉为“中国杰出的女工领袖”。

刘群贤在长征中的表现非常出色,她的领导“让整个女战士队伍充满斗志,没有一个人掉队”。

正是因为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刘群贤才忍痛放弃了自己的小家庭。在秦莫亚刚刚满月的时候,她决定去中央苏区,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送给妹妹。没想到这个月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个月。

除了博古夫人的名字,刘群贤自身的能力也足够优秀。她是抗战初期中国工会的女领导人。不像影视剧中那些可以借助各种男人成功的“大女人”,刘群贤的所有成就都是靠自己的双手获得的。

她的独立和自强也传给了秦莫亚。对于秦莫亚来说,她在无锡的童年是灰色的。多吃一口,让一点都不富裕的月经一家更是雪上加霜。八个孩子只能挤在不到五平方米的房间里。

即便如此,月经还是支持孩子上学,但可惜的是,秦莫亚小学毕业时,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

坚强的秦莫亚并没有为自己感到难过,而是非常理智地主动去工厂当了童工,从而减轻了月经一家的经济负担。

可惜的是,当时还没有深入人世的秦莫亚,被一个重庆人诱骗到重庆帮她寻亲,做了十几年的丫鬟。

这种依赖别人的感觉和月经时有很大的不同。在重庆,她受到了羞辱,逐渐意识到父母所作所为的意义。只有中国解放了,她自己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从此,她坚信并期待着革命事业胜利的那一天。

感激继母的支持

在秦摩亚的一生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女人,张,的第二任妻子,一个杰出的革命和秘密工作者。

1939年,因革命生活多年而病倒的刘群仙,前往苏联休养。在离开之前,她可能有一种永远不会回来的预感,所以她和博古断绝了婚姻。

第二年,经组织批准,与张组建家庭,生下一子。不幸的是,这段婚姻只维持了6年,就因为博古的飞机失事而戛然而止。

去世时,张只有35岁,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和刘群贤。当时有人劝张改嫁,日子就好过了,张却毫不犹豫地问:“那的孩子怎么办?”

自从1941年刘群仙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后,张在承担起了抚养六个孩子的责任,尽管只有一个孩子是她自己的。

她一个人受苦,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全心全意抚养博古所有的孩子,寻找那些生活在外面的孩子。

1949年,张找到大儿子秦刚,带他到北京上大学;1950年,秦莫亚被接到北京居住;1954年,刘群贤在苏联生下的最小的女儿秦其玛,没有告诉博古,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从此,破碎的家庭终于变得完整,五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有了家庭的温暖。

张有一个和刘群仙非常相似的品质,那就是她属于女性革命战士的刚毅和温柔。秦莫亚在北京被张照顾得很好。在了解到秦莫亚对知识的热爱后,张鼓励和支持秦莫亚继续学习。

当时张的哥哥姐姐把孩子送到北京读书,张却对侄子侄女说:“他们是的孩子,你跟他们不一样。他们上学,你必须工作。”

她说的确实是真心话。博古的六个孩子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她亲戚的孩子只能早早地工作。

秦莫亚对此很是感激。虽然一开始她对张非常冷淡和疏远,但张对孩子的无歧视的关心最终感动了所有的孩子。

他们亲切地称她为“夏越妈妈”,从心底里认可她。就连秦莫亚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听从了张的建议,可见秦莫亚对张的信任和依赖。

坚持你的心

如今,“红代”不可避免地与形容词傲慢联系在一起,但秦莫亚从未试图以父亲和母亲的名义获得特权。

早年的生活让她深深地意识到教育的力量,没有人能更清楚地知道知识对改变命运意味着什么,所以她毕业后投身于教育事业。

40年来,即使有机会投身事业,她也断然拒绝,坚持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她一直勤俭持家,不会被身份的变化冲昏头脑。

秦莫亚的妻子也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两个人住在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和普通工人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秦莫亚的家里摆满了伟人、古董等人的照片。

好朋友郑龙曾直言夫妻俩的小气:“专门用洗菜水和洗菜水冲厕所。因为住在5楼,腿疼让第二个老人上不去下不来,但他们不问组织。”

妻子去世后,秦莫亚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搬进了望京一楼。这套房子是北京理工大学借给她的,因为秦莫亚一辈子守着无产者的初心,从没想过买房产。

退休后,秦莫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研究父母的革命事业。郑龙说:“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研究父母对革命的贡献。她心目中的父亲是一个充满书的精神,理论基础强,非常平和的人。"

秦摩亚发表过几篇关于父亲的文章,近40万字,也被称为“中国最早系统研究刘群贤的人”。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捐献了无数关于父母党史的重要资料,为还原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刘群贤诞辰110周年之际,当时已经病重的秦莫亚仍在苏联搜集整理有关刘群贤的资料。

虽然身体状况已经到了非常糟糕的境地,只要话题是父母和无锡,她就会有无穷的精力。

在摸着病榻的时候,秦莫亚给朋友们写了八个大字,“永远不要忘记二战,永远保持和平。”这简单的八个字凝聚了她一生的信念。

在临死前,秦莫亚特别叮嘱儿子,要一切从简,不要举行追悼会,不要设立灵堂,让一切随波逐流。

回顾秦莫亚的一生,遗憾和满足是齐头并进的。缺席的父母在生活中的角色被没有血缘关系的继母填补。她小时候被迫辍学打工,甚至被拐卖。长大后,她幸运地继续学习。她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坎坷,最终过上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虽然父母的成就足以让她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待,但她并没有这样做。在她不懂事的时候,曾经怨恨过素未谋面的亲生父母,却无形中继承了父母的特质,坚守着他们的伟大旗帜,理解他们的崇高信仰,将他们的革命事迹流传了一辈子。

文/南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