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记 我们到底要读什么 易中天《读城记》章节分享

栏目:国内 2021-09-27 23:04:15
分享到:

阅读城市|我们要读什么?

其实把城市分为“男”和“女”只是一种文学上的说法,甚至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这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科学的结论。比如杭州不仅有小青墓,还有王越墓;他不仅是一个华丽的苏小小,也是一个正直的于谦,宁愿粉身碎骨,也要“留在人间清白”。杭州人素有“杭州铁头”之称,可以想象他们的强悍。再说,还有钱塘膛。“把陶儿向涛的头抬起来,手里的红旗还湿着”,这不是男人味吗?同样,人们熟悉的一句话“一个月亮滑过首都,一万个洗槌在敲打”。秋风吹着我的心,永远永远向着玉关”,这不也是Xi安女人的温柔吗?

显然,“男人的城市”或“女人的城市”都是在这样的时刻。但是,你说的和听的都不是真的,很容易被证伪。因此,无论这些说法是否准确,我们不妨持有自己的观点。但如果城市像人,那就不应该是问题。我甚至认为城市和人一样,也有“狐臭”。这种狐臭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味道。敏感的人一走进城市就能闻到。

所以,读城市就是读人。城市不仅仅是房子和街道,商店和墙壁。如果没有人,再好的城市也只是一座死城,那么还有什么可读的呢?那么,城市里的人能读什么呢?可读的是他们的“活法”。

城市是人们的生活空间空。这个居住空的房间是由各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街道建筑、历史传统和人文氛围组成的。所以不同城市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是生活方式;也有不同的性格,也就是文化性格。比如北京人聪明,上海人悠闲,成都人洒脱,武汉人直爽,厦门人热情等等。这正是我们城市读者特别关注的。

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是互为因果的两件事。比如北京人有很棒的氛围,所以北京人活得潇洒随意。以前臭豆腐贴饼,加一锅虾皮煮白菜,是一顿美餐。如果臭豆腐是王致和的,上面滴上香油,就可以端给阿姨吃了。现在,一包方便面和两根火腿肠可以过一顿饭。如果一时找不到开水做方便面,可以用冷水吃方便面处理一下。然而,即使是这种简单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北京人擅长玩乐。《谭》和《怀园》都是“乐园”,而《呼喊一个声音》和《听一个声音》都是“趣事”,越是有人叫好,他们的表情就越淡。哪怕只是一点腌萝卜,或者是素面扎江面配黄瓜丝,都可以吃得有滋有味。没有水果?“心中有美”萝卜很好。在寒冷的冬季,在大白萝卜根上挖一个小洞,放一颗油菜籽进去,然后浇点水。花蕾出来后,挂在家里绿油油的,坎坷的日子也会充满情趣。

上海人生活方式不同。上海人聪明,所以生活精致小巧。他们的房子大多很小,但功能齐全。很多家具都是多功能的,摆放的很好,不占空间,也是拼拼凑凑。显然,它们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衣服不多。穿起来不会太多,按一下箱底,或者春天干不了,也不会缺钱,这样出门就没有行头了。反正一年到头,都能有一套像样的西装。这些衣服不必买。很多家庭主妇或“师傅”都是能工巧匠。别人做两条裤子面料,他能裁出三条,款式和做工也专业。当然,吃饭也不会马虎。即使普通人过着小日子,每餐也要做几个小菜,吃得饱,营养丰富。每隔三五次,我就会上街找一家偏僻的冷热饮品店喝一小杯咖啡或者吃一客刨冰;或者点些小菜,在干净实惠的店里喝一杯啤酒;或者逛街的时候,买一小块奶油蛋糕或者一个苹果边走边吃。花很少的钱,却依然享受城市生活,既快乐又实惠,这叫小乐会。

显然,上海人的这种生活方式是对北京人的不屑。什么小乐会?就像在玩过家家。同样,上海人不同意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玩得开心吗?贫穷快乐!

这就是城市之间的区别。这种差异,归根结底也是文化差异。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说白了就是活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构成了文化。阅读城市意味着阅读人和文化。

就拿“小乐会”来说,它原本是江浙一带的地方方言,本义指的是普通人的日常饮食。日常饮食,且不说是老百姓的,当然不会是吃喝,无非就是虾油焖鸡,大葱烧鲫鱼,蒿菜豆腐干,毛豆雪菜炒竹笋,甚至只是小茴香豆和花生,再加上一杯老酒,绝对不会是茅台或者XO,所以叫“小”。然而,小就是小,乐趣无穷。更有甚者,被称为“小乐会”。老作家汪曾祺写过《小乐威》。江浙一带的当地人说话,却不在乎自己的胃,而写“小乐味”大概是因为主要表现在饮食上。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应该叫“小乐威”而不是“小乐威”。因为它追求的不是胃的充盈,而是口的快乐,快乐是口而不是胃。是品茶、品菜、品酒时的那种享受和风味。怎么能叫“小乐胃”?

小乐的胃或味道,在江浙一带早已存在,一提到上海人,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小乐会”。江浙人的小音乐口味大多是农业社会的乡村音乐;上海人的幸福是现代社会的都市生活。当然,并不是所有城市生活的享受都叫小乐会。比如你去白乐门花钱如流水,那就不是;在小摊上,你会吃一碗阳春面,送一顿饭,不算。不算的原因也很简单,前者太大,而后者没有太多乐趣。显然,所谓幸福的人一定是“小”和“幸福”的。一般来说,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小,是“小得来”和“小得来”;二是讲究,喝一大碗茶不算;第三,必须属于物质享受,“喊一声蝎子”不算;四必须是精心计算、安排和规划的结果,并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享受尽可能多或尽可能好的东西,例如,质量高、价格便宜等等。所以,不加思考就买一只烧鸡大嚼,不是小乐会。同样的钱,你不仅吃了一小盘水煮鸡,还吃了好几盘好肉,一小杯可乐或啤酒,这才是正宗的小乐会。这里,第四个原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吃得好,但花了很多钱,你被“斩首”,变成了一个吸盘,你感到愤怒,你能高兴到哪里去?

第四个原则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上海人的“小乐会”区别于杭州人或江浙其他人的关键点。杭州民间有句话:“工人叔叔,蜗牛吸;农家大叔,鸡爪。”是典型的杭州小乐会。吸蜗牛、掰鸡爪需要时间,但乐趣就在这里。就一点点的东西,只要慢慢啜一口,细细品尝,在细品的地方品尝,吸出鲜美的味道并不难。这种味道不仅仅是一道小菜,更是一种生活。人生就像匆匆而过。难得的是安逸和悠闲。蜗牛吮吸,鸡爪折断,是无忧无虑生活的自恋。在这无忧无虑中,什么喧嚣的世界,沧桑的世界,他们都被遗忘了。俗话说“老酒天天醉,毛主席万岁”,杭州人也是天天带着味道生活,不如叫它“小乐味”。既然杭州的“小乐汇”旨在自得其乐,与世界各地一较高下,显然与上海小乐汇的精心策划和算计安排大相径庭。

这与北京人的乐趣颇为相似。北京人的乐趣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更是一种自我的享受和无可争议。会玩鸟,会买票,会下棋,会摆弄花草,不在乎事情的好坏,不在乎输赢。说明你很随意,很舒服,很舒服,很舒服。你看重的是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无忧无虑,轻松优雅的,也就是你的心情和兴趣。在北京人眼里,“好玩”无处不在,就看你能不能“找到”。显然,这与杭州人“喝酒喝酒,醉醒风流”的生活态度是一致的。这并不奇怪。毕竟北京和杭州都是中国的农村城市,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这样的城市里,总会有一些平淡和优雅。这里的人总是很容易看透和看不起历史和生活,从而变得平静、冷漠和快乐。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北京平民更多的是京都式和赵岩式,而杭州平民不可避免的有几分吴越式和魏晋式。

上海不一样。上海不是“田园诗般的城市”,所以没有“放松”这回事;上海不是“文化古城”,难得“优雅”。上海是一座拥挤、嘈杂、多彩、现代的商业城市,贫富差距悬殊。大多数上海人都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的普通市民,被奢侈和享受所诱惑,被贫穷和尴尬所迷惑。他们的生活环境比北京人差很多,生活要求也比北京人高很多,因为他们比北京人更容易被物质诱惑。这让他们更加关注生活的真实内容和质量,也迫使他们小心翼翼,想尽办法找窍门,钻空,走捷径,讨价还价,成为“门槛精”。。可以说,占上海人口一半以上的普通市民,几乎都是这样生活的,上海的市政管理和商业服务也愿意为这种生活方式提供便利,比如印制发放半个粮票、配套小吃、雪花膏“零拷贝”。这些做法保证了低收入的普通市民可以过上方便、实惠、舒适、体面的生活,可以像他们的城市一样优雅。

当然,要过这样的生活,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一个人必须“聪明”。事实上,上海的每个人都知道,只有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和聪明能力,我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上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活得如鱼得水。所谓小乐会,就是如鱼得水这种状态的自我欣赏。顺便说一句,这种生活方式在上海甚至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我在上海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上海最有名的西餐厅“红楼”有一个常客。每次点菜,我都不怎么花钱。这是一种真正的快乐。然而,那里的服务员对他表现出极大的尊重,并提供了出色的服务。上海人不势利吗?怎么尊重一个没钱或者舍不得花钱的人?是的,上海人可能在乎你有钱没钱,但他们看重“聪明”,尊重“擅长”。事实上,一个外国人在上海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尊重。他只会被上海人视为“大人物”,在背后嘲笑。

显然,北京人的“找乐子”,上海人的“找乐子”,或者杭州人的“找乐子”,都是收入不多、家庭不广、钱不够、想过更好生活的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是对单调贫穷的补充和调整。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很享受生活,都很欣赏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是,北京人欣赏自己的大气,上海人欣赏自己的精明,杭州人欣赏自己的闲适。北京人,生活在天子脚下,帝都排骨,世界万岁,还有什么没见过的?什么在乎生命的厚度,哪里找不到乐趣?上海人是国际大都市的普通市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里的生活很无奈。不算,就得算。如果你不聪明,你必须聪明。更何况机会均等,竞争相对公平。再笨的人,久而久之也会被磨炼。至于杭州人,没必要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还有谁能比他们更亲近自然,更享受生活?还有谁能比他们更粗心和从容?不一样,只是不一样!

甚至这三种生活方式背后的无奈都不一样。说白了,北京的平民见了太多的宫殿,进不去,只好下到祭坛脚下享乐;然而,上海的市民看得太多,得不到,所以他们不得不享受。对于生活在“人间天堂”的杭州普通人来说,生活可能没那么容易,只好“做蜗牛壳里的道场,做小玻璃里的神仙”。说北京人的乐趣在于苦中作乐也无妨,杭州人的乐趣在于请假,上海人的乐趣在于实际调整充实自己的生活。相比之下,上海人更务实,北京人和杭州人更审美;上海人比较现代,北京人和杭州人比较传统。这就是人和城市的区别。所以,读城市就像读人。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把他当成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和他做朋友。了解一座城市也是如此。我写《读城》这本书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我想通过这本书了解我一直喜欢的朋友们的这些城市。当然,我也想和生活在这些城市的人做朋友。然后,让我们进城。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