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飞那复计东西 张渝:鸿飞那复计东西

栏目:娱乐 2021-09-27 22:01:28
分享到:

张羽

故宫建城600年,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文华堂首次启动。展览的主题已经告诉我们展览的原因:永恒的爱。在时间意义上,“永恒”自然意味着大浪淘沙,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浪漫的人”是指对时代有重大影响的人。因为神韵,苏轼的人生是自我赋能的,他也带来了自己的流动。他是迷人的,不仅在不归之河,也在今天的悲哀。然而,他从不斤斤计较的性格更像是什么都不在乎的“洪飞”。因此,我选择了“洪飞记叙事情”这个话题来谈论我眼中的苏轼。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藏乔仲昌红墙书法墨水笔,29.7厘米×560厘米

自宋代以来,以一人之力,除了苏轼之外,其他人很少。但钱穆说苏轼的儒家境界不高,张洁《隋汉唐诗》也说“子战专称元明,说:‘曹、刘、鲍、谢、李、杜皆不如’。如果说丈夫鲍和谢不如,那么还有。如果说子建、李、杜的诗,为什么于元明要惭愧?...至于李、杜,不可轻议。”前者说他的儒学思想有待提高,后者说他的治学态度随意。结合钱和张的话,我们也许能在苏轼的神的压迫感中喘口气。

比如什么“这个”?《洪飞叙事》是苏轼自己的诗,李商隐的《我奇怪我的镶嵌琴为什么有五十弦》,是对苏轼艺术的基本概括。

苏轼的“无缘无故”

米芾的《画史》说:“子瞻是枯木,枝无端弯。石头又硬又奇怪又奇怪,比如他胸口的凹陷。”米芾的言论是指苏轼的代表作《枯木奇石图》。孔六庆称之为“比不上普通的古树和岩石。古树的生长盘是忧郁的,尤其是绕弯生长的树枝形状,在别人的画中很少见到...但是这棵树被奇石压着,这奇石的形状非常像蜗牛。它卷曲并吮吸枯树的根,使其变得坚硬,甚至死亡。”这段想象丰富,但“用图说话”有些牵强。唯一的意义就是提醒我们苏轼审美创作中的“无端”倾向。不讲道理,也就是没有道理,但是有天才。在苏轼的创作中,很多“无缘无故”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如他自己的诗中所说:“来了就要花很多纸,你的马要踩九州。”他的创作是“行云流水,开头没有确定的质量,但往往走到该去的地方,往往到了尽头就不停歇”。他的创作不是理性的设计,而是雪、泥和爪子。只有这样,苏轼才有了他重要的艺术观:“论画之相似,近于儿童”,“诗画一律,天籁清新”,“诗必以此诗为本,必知非诗人”,“书之初,无意于佳为善耳”。

苏轼的枯木奇石画纸和墨水笔26.5厘米×50.5厘米

苏轼的艺术眼光忽高忽低,常常采取高瞻远瞩的立场,所以他的创作充满了傲气。在某种程度上,八大山人的孤傲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苏轼的“不合时宜的肚子”。事实上,苏轼一生都过时了。在新党和老党的政治反复中,苏轼的两头都不好。不仅如此,还被贬谪到岭南,在那里他孤身一人,风雨无阻。这些自始至终的政治失望,很多都是苏轼无法理解的“无缘无故”,苏轼的创作时有情绪化。必须指出,情绪化必须有天才的基础,没有天才背景的情绪化是无稽之谈。这也是手法绝不是第一的苏轼不仅在宋四家排名第一,而且一人千古的原因。

从“无缘无故”到“洪飞重数事”的状态,苏轼可以是“不归之河”,也可以是“明月几时来”。然而,由于儒家思想的缺失,苏轼在国家层面的慷慨程度弱于辛弃疾。所谓“苏信也叫”,就是说苏轼的综合实力排在辛弃疾之前,在豪放维度上,苏轼不如辛弃疾。辛弃疾即使醉了,也要“醉看剑”,而苏轼的落脚点是“浪涛洗去千古风流人物,明月还漓江”。这个敬月的动作,是读书人的标准动作——雅大于志,趣大于情。苏轼在写作技巧上优于辛弃疾;苏轼的人生实力远不如辛弃疾。

我们如何才能“合适”

然而,苏轼丰富的才学和人格,使稍有发言权的钱穆不得不承认“他的人格在其他艰难的环境中是伟大的”。苏轼生活艰苦,但受过良好的教育。儒、释、道、禅的综合修养,使苏轼的审美领域极为广阔。他在凤翔东湖、杭州西湖等地的道德治理,以及他不遗余力地到处宣传美食,使他的艺术非常贴近人民。苏轼崇尚朴素的美学思想来源于庄子的“适物”思想。

苏轼的《宝画堂》说:“君子能喻言事,而不能察言观色。隐含在事物中,虽小的事物足以取乐,虽美的事物不足以养病;关注事物,虽然事物不足以让你快乐...一切都令人满意,足以令人愉悦,但不足以打动人,没有书和画。”不经意的美学思想,是庄子的逍遥之旅。从这里出发,苏轼不仅追求思空的内涵,而且关注陶渊明的朴拙,从而形成了他朴拙的审美境界。苏轼之后,有很多美食和情趣俱佳的文艺家,比如袁枚,但与苏轼相比,袁枚是学生,东坡是老师。

最能体现苏轼天人合一思想的作品是他的《琴诗》。“如果钢琴上有钢琴,你为什么不在盒子里唱歌?如果声音在手指上,为什么不在手指上听?”优美的声音暗示事物,却不关注事物,这既是一种哲学的人生态度,也是苏轼人生的美学精神。苏轼的审美风格提醒我们,一味地沉迷于事物,就会在无尽的物欲占有中对事物产生厌倦,只有当事物适当时,事物才能成为春天。

苏轼的冷食帖为34厘米×11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美学的规模,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完成的。在他的美学领域里,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自由想象苏轼的形象。在想象中,想象的扩大和苏轼本人的神话是必然的。但苏轼的可爱之处在于,无论你怎么想象,你都觉得苏轼就在你身边,而不是在天上,这就是苏轼的伟大之处。就书法技术而言,苏轼不如米芾,也不是苏轼的每一幅作品都比米芾高。相比之下,米芾的一些作品远胜于苏轼。然而苏轼的《寒食帖》却突然被插上了宋朝最高的地方——米芾达不到的高度,所以没有办法。当然,以苏轼的高度,“洪飞重算事情”。他热爱的不是作品的古典,而是其中的乐趣——来自生活本身。只有这样,苏轼的创作给我们留下的不是孤峰,而是随机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