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钟元 所奏皆国韵 一曲一河山 青年音乐人让国乐风华再现

栏目:体育 2021-09-27 20:57:50
分享到:

湖亭江

上元

李少生

鲜为人知的艺术形式已经出圈,昔日的“春雪”已经放下身段。今天,随着交流的壁垒越来越接近消除,中国传统音乐带着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民族风情的古老魅力走进年轻人的视野。

最近,在一些流行的热门声乐综艺节目中,钢琴和长笛频频出现在流行音乐的舞台上,三弦、歌胡、马头琴等少数民族乐器也时有出现,吹起阵阵“民族风格”;在许多面向年轻观众的在线艺术晚会上,民间乐器与西方音乐相撞,成为弹幕最受欢迎的部分。

有人说,民族音乐正在经历“复兴”:一方面,跨界融合使传统音乐摆脱了高冷和“潮”;另一方面,当代年轻人不再盲目崇拜西方音乐,而是真心想听钢琴、小提琴之外的丝竹管弦的中国气质。在中国交响乐团创作中心担任作曲工作的青年作曲家李少生认为,与其说是民族音乐被接受,不如说是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价值正在被重新重视,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眼中的壮丽再现。

民族音乐的“复兴”传承千年,浸润着时代的潮流,也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几代人对民族音乐的继承,使得中国语境的民族风格和优雅在年轻音乐家手中绽放。青年音乐人也在以全新的创作思维、技法和个性,融合传统元素、现代精神和当代审美趣味,赋予民族音乐青春的力量。

归来,用音乐诉说人文历史和锦绣山河

多年来,在开放国家拥抱世界文化的过程中,人们一度陷入了以西方音乐标准为标准,试图创作或演奏纯西式音乐的怪圈。如今,随着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更自信的文化审美,接受过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年轻人更愿意将西方音乐视为一种简单的表现形式。他们互相学习,用不同的音乐语言讲述他们的故事。

在西方顶尖音乐大学学习了八年的李少生,决定带着这个想法回国。在品尝了各国音乐的秘密后,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他创作的不竭源泉,突然有了“我是谁”的答案和“我应该为谁创作?”——以国际音乐的视角,传递古老的传统文化,再现祖国的湖光山色。

从描绘云南红河哈尼族风情的协奏曲《云南之歌》,到讴歌潮人精神的管弦乐交响曲《之江之梦》,再到为原创歌手和交响乐团打造的《延安安》,以及展现首都中轴线节奏之美的民族管弦乐《一城永定》,一首作品传递了这位青年音乐家对民族文化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坚实的信心。

“创作时,我不会刻意区分某一部分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而是会先抓住作品试图表达的情感内核,一种普遍的‘通感’,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手法进行描述,从而营造出整体感和强烈的感染力。”李浩生说。

比如他写延安安的时候,在西方交响乐思维的基础上,展现了许多民间音乐的旋律元素和气息技巧,加入了陕北民歌《解放区的日子》、《山丹丹的红花》的旋律,但都不是刻意为之。陕北情感民歌通过广泛的铺垫,自然促成了整个剧目的情感高潮,没有“炫技”。

“我们这一代人的创造没有技术负担。”李少生说,年轻一代有幸享受到最优质的国际音乐教育,有很多文化交流的机会,很容易就能把中西方的技巧拿来为我所用。因此,他认为自己应该肩负起责任——在此基础上,融合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魅力和意蕴,传达中国音乐独特的人文精神。

行进,在浩瀚的民族声乐中探索灵感

说到民歌,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年轻人对它不感兴趣。然而,一系列数据显示,只要稍微适应大众审美或以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呈现,网络上年轻的民歌爱好者数量极其可观。2017年,、张演唱的民俗歌曲《望山望水望中国》也登上了央视春晚。如今,一些音乐平台上的年轻人继续来“打卡”,在评论区留下“95后,出现了无限循环,原创民谣还挺好听”等字样。

青年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胡廷江作为《看山看水看中国》《笑山笑水》《边村喜讯》春节晚会“民风三部曲”的作曲者,非常高兴。以前经常听说民歌是“土生土长”的,但胡廷江想通过作品告诉大家,民族声乐根本不是“土生土长”的,只要挖掘到极致,编排新潮就行。

在乐迷眼中,胡庭江早年是当代花腔歌曲的领军人物。他的歌曲《玄晶》、《春天的芭蕾》等将中国民间音乐与西方花腔创作手法相结合,具有独特的魅力。近年来,胡庭江似乎转变了风格,以“民间风格三部曲”为代表的作品更具民间元素和民族气息。

音乐素材和创作风格的变化,源于胡廷江对创作者身份的思考。“花腔艺术毕竟是舶来品。现在我希望以我成长的土地为基础,写出我们自己的风格。”胡廷江说,正因为这个原因,他越来越沉下心来采风,探索最正宗的民间声乐。

走出象牙塔,真正地向下倾斜。在云南,他为民歌手演唱歌曲《为婚姻而哭》时感动得热泪盈眶,生出“要少一些清高的技巧,多一些真挚的感情,像民歌手一样表达自己”的感觉。在新疆,他被传统民族乐器“刀郎·艾捷克”与小提琴媲美的独特音色和民间音乐家细腻的演奏技巧所惊艳,发现“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不仅非常有个性,而且演奏技法丰富多样,丝毫不逊色于西方音乐”。

一边走,胡庭江一边觉得自己又脱俗了。他从学术的角度思考了民间音乐的调式和音序,分析了强烈的地域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把握唱腔和声韵的气息特征,和声的构建又是如何区别于西方音乐的。灵感往往就在这里产生。比如《看山看水看中国》中的板胡“神奇有趣”的滑翔声,以及《山笑·水笑·人笑》中落胡的生动“笑”,都源于豫剧中常见的民间器乐技法和坠子,辅以当代音乐编排,让“乡土”时髦起来。

“作为年轻一代的音乐人,我们有责任告诉观众,我们有如此迷人的民族音乐,哪怕只有一首歌,一首歌。”胡庭江说。

无限音乐之间的变奏、碰撞和蝶变空

2021年2月,综艺节目《国宝》的原创音乐《破阵乐》在网上走红,一场民族音乐合奏让观众佩服历史感。厚重的鼓点,尺八的忧伤,铿锵的琵琶,笛子的灵动,三弦的灵动,二胡的柔美,都在向人们展示着千里河山。中央民族乐团管乐演奏员丁,演奏尺八和长笛。

当我听到关达州创作的《破阵乐》初稿时,这位年轻的演奏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趣”:新颖的旋律绝不是“老套”,既符合当下的审美,又不失民族音乐的庄重气息。尺八的选择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种在隋唐时期备受重视的宫廷乐器,在历代的音乐使用中一度“消亡”,反而在日本“飘然”兴盛起来。如今,丁把它列入民族音乐的曲目,决定用不同于日本流行音乐的技巧来发挥民族音乐的魅力。为了抓住年轻听众的耳朵,丁特别设计了一套新潮的演奏技巧,强调了七八区别于长笛和笛子的广阔质感。最终,当丁的尺八在舞台上响起时,就像一阵微风吹过遥远的岁月,让人找到了历史的气息。很多年轻人听了他的表演后,自发地探索起了七巴和中国文化的起源。

“传统音乐不能被包装在博物馆里。你必须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现代音乐空才能在当今观众的耳中‘生存’。”丁说,这几年他做得最多的就是尝试、融合、跨界,让传统的笛子和笛子音乐能够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孕育出不同的音乐色彩,让年轻人能够接受和喜爱。

他和朋友一起演奏“民族爵士乐”。爵士乐是一种注重自由和即兴创作的音乐,看似与传统的有着严格规则的民间音乐有着天壤之别,但正因为如此,两者的碰撞给了民间音乐更多的可能性。有一次,丁和乐队在美国迈阿密表演了一首《冬天》。将中国传统乐器——笛子、笛子、阮声的节奏和声与爵士乐相结合,将中国传统音乐的音色、调式与人声吟诵相匹配,从而自由诠释“旧瓶里有绿的微光,静炉里有红的拨弄”。外面的黄昏有一种下雪的感觉,里面来杯酒怎么样?".习惯流行爵士乐的当地观众对此感到惊讶。

跨界与爵士的碰撞给丁最大的启发就是“玩”民乐。“爵士乐是非常即兴的,所以我在表演的时候,除了主旋律是固定的,其他的一切都是‘利用主题来演奏’。这不仅是对体验和技术的挑战,也给我带来了新的灵感。”丁欣喜地发现,民乐一旦“奏响”,就不再只是流行音乐伴奏中的“绿叶”,而是能在舞台上担当主角、大放异彩的“红花”。

这也意味着对民乐播放器的要求更高。“仅仅从学校学几首歌是不够的,还要多了解音乐形式,多尝试音乐风格,积累更多的演奏经验。”丁表示,在当前的审美环境下,民乐演奏者应该敞开胸怀,大胆探索,让传统民族音乐能够迎来更年轻的蝶变,扩大更多的受众群体,更好地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