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早教知识 宝宝4岁前 家长要了解这5大“早教常识” 别盲目上早教班

栏目:旅游 2021-09-27 19:33:13
分享到:

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说:温暖的家是孩子大脑发育最好的地方,安全感是最好的营养,亲子互动是最大的刺激。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孩子的大脑就会发育得很好,所以你不必送孩子去早教班。所以,给孩子早期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的参与。

那么,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家长需要了解哪些“早教常识”?

常识1:早期教育需要合适的年龄

一般来说,早期教育是孩子小时候进行的教育,一般是孩子上小学之前接受的教育。因为孩子在不断的成长,所学的技能也要相应的改变,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1-2岁:有必要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父母可以更经常地和孩子交流。即使孩子说不清楚,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语言。

2-3岁:注重与孩子的互动,主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智商。

3-4岁:鼓励孩子穿脱衣服,自己打扫房间,提高自理能力。

4-5岁:父母要带孩子出去看看广阔的世界,让孩子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提高社交能力。

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家长要注意提高学习能力,做好入学准备。

常识二:早期教育不是“特殊教育”

早期教育是教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专业教育只有在孩子有兴趣点的时候才能培养。如果家长强迫孩子进行过多的专业教育,会让孩子疲惫不堪,压力大,从而学不好任何东西,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常识3: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大多数家长会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让孩子将来能考出高分,上一所好学校。其实早期教育注重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比如如何与他人沟通,提高社交能力;如何提高自理能力等。

家长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加与孩子的亲子互动,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学会如何独立。

常识4:早期教育不是越快越好

哥伦比亚大学的斯特莱尔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选择一对双胞胎,让其中一个开始背单词,另一个选择玩,五周后再背。刚开始提前背诵的孩子词汇量比较大,但三个月后就没什么区别了。

实验表明,早期学习和晚期学习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早教不是越早越好。盲目的早期教育会让孩子感到更大的压力和对学习的厌倦。严重的话还会让孩子心理脆弱,不敢尝试。而且,盲目的超前教育也会破坏孩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父母早教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玩,在玩中慢慢成长。

常识5:早期教育不是智力发展

有些父母为了发展孩子的智力,给孩子早期教育。如果孩子没有变得聪明,父母会认为早期教育没有用,选择放弃。早期教育的真正含义包括语言、认知、人格、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所以,父母在给孩子早期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