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 孟子说人都有这“四心” 少了哪一种都不是人 看你是不是都有

栏目:美食 2021-09-17 01:39:04
分享到:

“没有同情心,就没有人性;没有羞耻和邪恶的心,没有人是人类;没有逆来顺受的心,就不是人;没有对错,没有人是人。慈悲是仁的终点;羞耻邪恶的心,正义的终结;辞职的心,仪式的结束;是非之心,智慧之终。人有四个目的,正如人有四个身体一样。”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的道德感不是从外面学来的,而是根植在每个人的心里。儒家主张道德感主要包括仁、义、礼、智。孟子认为,仁源于悲,义源于羞恶,礼源于逆,智源于是非。这四种心是每个人天生的,所以人性本善。

同情心

不幸的人和悲惨的事常常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在孟子看来,慈悲是仁的开始。

同情不是简单的同情,而是一颗大悲心。如果一个人没有同情心,他的心里就没有爱,爱是属于MoMo的。有同情心,才懂得爱。

根植于人性的慈悲是纯粹的,没有功利目的,没有利益。

孟子举了一个例子,说:“如果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孩子掉进井里,他们必然会有恐惧和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他们想和孩子的父母相处,不是因为他们想在邻居中获得名声,也不是因为他们讨厌孩子的哭闹。”

羞耻和邪恶的心

孟子始终关注“耻”字,认为一个人若能知耻,就能成贤;如果你没有羞耻心,你和动物没什么不同。

“生活是我想要的;正义是我想要的。两者不能兼得,舍生取义者也。”

羞耻邪恶的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即使一个人有生命危险,也不应该做不该做的事。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羞则有之,忘则无之。”只有永远羞恶,才能守住做人的底线。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说:“一个人感到羞耻的事情越多,他就越体面。”

一个人如果不羞耻,不恶心,就是不要脸,什么都能做,被人唾骂。如果你感到羞耻和恶心,你会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得到尊重。

顺从的心

《晏子春秋》说:“分争者不可败,舍者不可失福。”

和别人竞争会带来难以承受的麻烦;给别人让路,你不会失去你的祝福和痛苦。

孔子说:“敬而不辱。”如果你尊重别人,没有人会侮辱你。如果你不尊重别人,你会受到侮辱。

没有逆来顺受之心,你不懂礼仪,处处被侮辱。

逆来顺受绝不是软弱,而是一个人谦虚美德的体现,也是一种大智慧。

《老子》说:“夫不辩,故无殊。”“老公不打架,所以这个世界不能和它打架。”

带着听天由命的心,不战斗就不会犯错,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你抗衡。

辨别是非的能力

明辨是非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一个人如果分不清基本的对与错,就无法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看不清楚别人的行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有时他被欺骗了,仍然不知道。

王阳明说:“良知只是是非之心,是非只是好恶。明辨是非,无所不能。”

世间万物都与对与错有关,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分辨是非。如果你知道对与错,你就能应对世界上所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