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存仁 文学界名医陈存仁:为杜月笙、戴笠等社会名流看过病 出色却低调

栏目:科技 2021-11-29 17:01:24
分享到:

陈存仁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中医才子”。他也可以称得上是文学领域的名医。作为文学博士,陈存仁堪称“一代宗师”。

他一生行医,办报纸,著书立说,编辑整理医药经典。

陈存仁生于1908年,原名陈成焕。李玟中学毕业后,他去南洋医科大学学习西医。因为在学校生病,他走上了中医的道路。

在我的医学生涯中,他写道:我患有伤寒。他们只告诉我喝开水,躺在床上四个星期,注射一些葡萄糖和钙。疼痛难忍,热度却越来越高。我叔叔给我交了学费,坚持要看中医,所以我去找了一个名医,丁干仁先生。吃了三片之后,我的烧退了,学习西医的信心从此动摇。

病愈后,陈存仁果断进入丁干仁创办的第一所中医学校:上海中医特殊学校。

毕业后遵循丁干仁的行医处方,后师从丁干仁之子丁仲英,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基础。

而且,陈存仁还跟姚公和学过汉语,因为姚公和国学大师章太炎是密友,陈存仁经常充当他们通信的信使,从而结识章太炎。

因为章太炎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知道陈存仁学的是中医,就请陈存仁和他一起学国学,这一点在他的《银元生活史》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载。

1929年,陈存仁开始独立行医,恰逢国民政府逐步消灭中医。既办中医又办报纸的陈存仁站在反对者的最前沿,积极组织“全国医疗机构联合会”,当选为赴南京请愿的五位中医代表之一。

五位代表中,陈存仁最年轻,捍卫中医的行动最终未能批准和落实国民政府消灭中医的建议。

陈存仁成名早,但他没有虚名。他在医学上确实有很深的造诣,这一点从很多名人政要都热衷于看他治病就可以看出来。

于右任得了伤寒,坐火车去上海请他治疗。吴志辉因为他改变了对医生的不信任。

在《我的医疗生涯》一书中,陈存仁也毫不掩饰地为上海黑社会大亨杜看哮喘;化名求医的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诊断治疗癌症;敌伪时期的大杀手林之江也亲自来医院视察。

陈存仁视自己为医生,一视同仁,体现了一个医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虽然陈存仁是一名中医,接受过良好的中医教育,但他非常开放和创新。

1935年主编《中药学大辞典》,这是我国第一部从现代生物分类学角度解读的中医大辞典。

1936年,他编著出版了《黄韩医学丛书》,这是日本中医学者撰写的一套丛书,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存仁也擅长写作,因为他的老师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他读书的时候,经常往《申报》里投一些小文章来换取稿费。

后来,即使他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医生,他也不必被经济所迫去卖文学,他继续写作。他先后出版了《银元生活史》《抗战时期生活史》《我的医学生涯》《杂谈录》《红楼梦人物医学考》《被忽视的发明:早期中医史》等十余部著作,涵盖多个领域并有记载

他还临摹了朱子的家训,写了《医生的座右铭》,在医学界颇为流行,至今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1949年上海解放后,作为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不得不匆匆离开,前往香港。

第一次到香港的陈存仁很尴尬,租不起房,但亲戚免费借给他。他挂上一个小牌子,又开始行医了。

香港是一个严重西化的城市。当时为了让香港人接受自己和中医,陈存仁特意在当时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星岛晚报》上写了一个专栏。20年来,他每天写专栏,没有间断,也没有领取报酬,为中医药的推广和推广做出了贡献。

现在几乎不可能找到像陈存仁先生这样的全才。也许于右任先生谈医政的一句话值得今天借鉴:“中医应该由另一个机构来管理。如果是西医组织的卫生部管理,相当于牧师管理僧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