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明了技术,技术重塑了人类。
早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流逝》一书中就指出,随着电视时代的到来,孩子们开始享受和成年人一样的精神食粮。信息的高速流动使未成年人更早形成固定思维,换句话说,孩子因为技术而变得“成熟”,精神上变得“早熟”。
如今的青少年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进入数字世界,以电视百倍的效率接受互联网信息的冲刷。
在数字媒体已经与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深度结合的时代,“青少年是否应该上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值得关注的过时话题。如何让青少年安全浏览互联网?如何在复杂的数字世界中为他们建立保护机制?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
郝|作者
易梦|编辑
放大镜团队|规划
放不下“世界之窗”
视频注定是数字时代的主流。上世纪90年代,《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毫不掩饰自己对视频行业的乐观态度——他相信未来会有5000个电视频道永不停播。
直播和短视频变相证明了凯文凯利的预言。根据本质证券和CNNIC的数据,2020年中国直播和短视频用户数将分别达到5.3亿和8.7亿。
2016年,竞争激烈的短视频行业涌入第一批专业内容创作者。专业人士、机构甚至媒体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截至2018年6月,驻Tik Tok的政府机构和媒体数量已超过500家。
与游戏等娱乐产品不同,直播和短视频对网民来说既可以是娱乐工具,也可以是信息来源。现在,你在短视频平台上不仅能看到游戏、电影等娱乐内容,还能看到新闻、科普、教育知识。
短视频平台的使用门槛很低,等于给青少年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
这个“窗口”是什么意思?
有学者认为,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的短视频内容可以弥补教育的不足;在发达地区,可以补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此外,创作门槛低的短视频平台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表达欲望,也给了他们足够的创作时间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未成年创作者在短视频平台上走红,比如模仿李佳琪带来的“日常小孩”,模仿走红教师的“钟美美”。这些小主播在短视频中分享自己的生活、知识和技能,从中获得自我表达的乐趣和社会满足感。
天天和钟美美
如今,父母很难让孩子死于网络和短视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90%的家长允许孩子在周末“玩手机”,部分家长甚至与孩子分享或观看短视频。
短视频不是魔鬼,它的前辈没有毁掉孩子,也不会。但少数短视频仍会产生不良影响,对青少年的保护不应放松。
如何“管理”自制力差、逆反心强的青少年?
少年模式,哪有那么好做?
让趋炎附势的科技公司“认同外界”的话题并不多,青少年保护就是其中之一。
这当然离不开政策要求。游戏防沉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5年,十几年后“少年模式”陆续出现在其他类型的应用中。2018年7月,Tik Tok推出相关功能,到2019年,“青春模式”逐渐成为移动应用的标配。
所谓的“青年模式”最基本的功能是密码锁+时间限制,但科技公司普遍对青年模式关注不多——大多只是简单地开个功能应付监管,真正让青年管理体系系统化、有效化的人寥寥无几。
青少年模式效果不佳也引发了媒体的批评。
今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部分网游“青春模式失效”。电商平台几块钱就能买到破解教程、卸载软件、退出重新登录等简单操作,还能解除一些软件的青春模式。
青春期模式源于政策推动,但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除了合规性和责任感,科技公司缺乏改进的动力。这就导致了青春期模式的混乱:如果不用心去做,就做不好,甚至空都有名字。
2020年底,华西报《封面新闻》评论称,青春模式的失败显然是一个态度问题:“单纯亲身体验,在一些平台上不难发现‘青春模式’的各种问题。媒体、父母等。稍加尝试就能发现问题。为什么平台方的产品经理和R&D团队视而不见,事后才知道?”
除了容易被绕过,青春模式的内容管理也饱受诟病。
2021年3月,杜南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发布《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保护评估报告》,这是杜南连续第二年发布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保护评估报告。两年评估发现,“软色情”是平台的痼疾,70%的app没有对不适合儿童的内容做出重大提示,甚至有60%的app允许发布儿童裸照视频。此外,一半的应用被诱导奖励,一旦被消费,就不能退款。
杜南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也发现,有些应用审核不到位,有些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内容单调、更新频率慢,甚至所有功能都被直接禁用,失去了使用价值。在杜南测试的20款应用中,只有Tik Tok、亚图快手、Tik Tok火山版和西瓜视频的整体表现更好。
青少年保护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完全的风险控制,还需要互联网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健康成长。
大量青少年热衷于短视频这样新鲜有趣的东西,这是既定的社会事实;但在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保护工作中,目前还没有可供借鉴的国际案例——中国科技公司已经率先行动。因此,如何管理内容,如何建立风险控制措施,都是新的挑战。
短视频平台近年来在青少年保护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4月13日,Tik Tok宣布“青少年模式”功能升级,发布《2020年Tik Tok青少年保护透明度报告》,这是Tik Tok多年青少年保护经验的总结。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Tik Tok的保护措施,就会发现和我们的理解是相似的:短视频的青少年模式不仅具有保护和约束的功能,而且使青少年受益。
保护:为短视频建立“温室”
短视频领域青少年保护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知识体系不完善、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在推荐系统中被不合适的内容“喂饱”。据Tik Tok介绍,他们分析了对未成年人有害的内容类型,并为青少年设置了专门的审核队列。具体审核工作甚至涵盖了推送给疑似青少年用户的视频评论区。
某种程度上,这是平台自发实施的“内容质量分层”。显然,这个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支出。
此外,还需要对青少年进行特殊的数据保护。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保护孩子的个人信息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照片等信息泄露引发的诱拐、绑架等恶性事件经常见诸报端。Tik Tok青少年模式专门制定了《儿童/青少年使用说明》,对未成年人信息收集和使用建立了一套更严格的规则,确保将未成年人信息收集和使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并提供额外的隐私保护。
当然,对青少年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是“青少年模式”本身的安全设计,不能像报道的那样轻易关掉或绕过。Tik Tok的新青年模型已经实现了设备识别。少年模式开启后,无论怎么换账号、卸载、重装,都无法破解。
这种设计值得推广。其逻辑不难想到,但难的是一个平台认真保护青少年的决心——即使这些措施肯定会导致未成年用户使用时间下降,即使目前的互联网内容和社交都是“年轻人赢来的”。
最后一层保护是给“后悔药”——非正常消费后退款给未成年人,有助于修复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引发的家庭矛盾。在充值过程中,虽然Tik Tok像一些游戏公司一样,使用人脸识别来验证疑似未成年用户的身份,但仍然难以100%避免未成年用户的消费行为。因此,合理的客服退款流程成为平台必须规划的工作。
在4月13日的媒体开放日上,Tik Tok详细介绍了其未成年人奖励的退还流程。其核心是判断直播奖励是否由未成年人发起。
照片:Tik Tok
然而,在总结了实际的退款举报案例后,Tik Tok发布了一个特殊的数字:63.5%的未成年人奖励退款,这些退款是由成年人冒充的。但Tik Tok直播产品经理范永清表示,为了保障用户体验,平台会先采取全额退款,这意味着部分资金可能无法被平台收回,造成额外的资金损失。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Tik Tok直播共有3.6万用户获得未成年人退款,未成年人平均退款时间仅为19.7小时。
发展:每向前一步,都有欢乐
如上所述,与游戏防沉迷强调“保护”不同,短视频领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让短视频成为更好的知识载体,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因此,Tik Tok的青少年模式与普通版本相比有两个显著的变化:独家内容池和额外的“发现”频道页面。
根据《2020年Tik Tok青少年保护透明度报告》,人工审核并进入青少年模式内容池的短视频超过54万个,平均每天近1500个视频。这些视频为青少年模式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内容素材。
“发现”频道页面是在Tik Tok原创极简推荐流之外,专门为青少年开发的一个更结构化、更系统的视频知识。在这里,年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使用同样经过安全处理的搜索工具获取知识。是算法推送的必要补充。
科技不是万能的,管理孩子是家长的事
虽然“防沉迷”往往与游戏捆绑在一起,但在数字时代,这并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似乎总是在问“信息”是否会腐蚀社会,无论它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以什么样的平台承载。
从一个故事、一张图片、一本书、一段录音、一部电影,到数字时代高度多元化的媒体和前所未有的丰富易得的娱乐内容。人们总是担心是否有怪物躲在未知的黑暗角落里,热衷于毒害下一代人类。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种担心不是空引起的。与过去的任何媒体相比,互联网更容易藏污纳垢,庇护邪恶的人,矛盾空前。
“互联网宵禁”、实名登记制度、青少年模式、内容审查和评分制度等。,从来都不是中国特色。为了限制有害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各种民间/官方组织从制度到技术都在尽力规范互联网。
互联网的治理和合规永远是你能一尺高我一尺高的抓手。
曾经是电视,后来是电玩,现在是短视频,那么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内容,会导致未成年人“上瘾”?
内容和媒体的承载形式总是先发制人,保护预防技术的发展必须落后半步。互联网公司无法为尚不存在的内容形式建立保护机制。
“数字成瘾”注定无法根除,数字世界对未成年人的潜在危害也是如此——这是我们需要接受的现实。
更何况,无论算法有多优越,推荐有多合理,验证有多复杂,事后措施有多完善,技术终究会消亡,总有办法绕过限制。尤其是在未成年人数字技能更加熟练,三观更加早熟的当下。这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需要通过技术来解决的问题。
在许多青少年成瘾和充电的“精彩”事件中,我们总能看到关键角色——监护人的缺席。
2021年6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第七十一条明确规定了父母的角色:“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己使用互联网,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指导和监督。"
技术,无论是什么,都会突然快速地全面改造社会——这是现代社会不朽的荒谬神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倾向于科技能做什么,却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和科技无法覆盖的地方。只有父母是最后一道防线。
归根结底,保护青少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家公司、一项技术、一款软件,不可能孤立地给父母和社会一个完美的答案——他们需要制度的建立、教育的辅助、父母和孩子的陪伴。
毕竟,如果社会问题是一扇锁着的门,技术就是钥匙,谁用钥匙开门,谁终究是人。
参考文献:
精华证券、海外科技:行业估值回升,龙头表现亮眼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008311404507165_1.pdf? 1598995031000 . pdf
王。青少年短视频的利与弊及其治理。新闻爱好者,2019:60-62。
论文:六省联合调研|超过90%的家长允许孩子在周末“玩手机”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557596
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
https://www.gmw.cn/01gmrb/2005-08/24/content_293990.htm
人民日报,防止互联网沉迷于有害信息的管理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1-03/22/nw.d 110000 ren mrb _ 20210322 _ 1-07 . htm
华西包的“青年模式”仍然漏洞百出,必须实施规范的合规框架
http://www . wccdaily . com . cn/shtml/hxdsb/20201231/146469 . shtml
南方都市报、短视频直播App实测:软色情成为痼疾,六成能给孩子发裸体视频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10330462509.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http://www . NPC . gov . cn/NPC/c 30834/202010/82 A8 f1 b 84350432 CAC 03 B1 e 382 ee 1744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