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南京男孩何一德走红了,因为他年仅11岁,顺利通过了南京大学主办的销售管理自学考试:课程18门,平均成绩70.3分。
何一德曾经是“裸奔哥”。2008年2月出生的男孩出生时就生病了,因为他早产了7个月。然而,随着父亲非凡的体能训练,他逐渐康复。而“裸跑哥”这个名字,是他3岁在冰雪裸跑训练中走红后得到的名字。
8年后,何宜德再次走红,但与上一次相比,这一次人们更加关注他背后的“私塾教育”。小学毕业的9岁男孩并没有“按规定”进入初中,而是选择了父亲开办的“某某公学”自学初中课程。这所“公立学校”不仅有语言、数学等学科的课程,还有思维发展、情商培养等课程,与“私立学校”没有什么不同。
11岁“大学毕业生”身上“私塾”的味道让很多人好奇。有人称赞“私塾教育”,但更多人担心的是“私塾教育”。
大家应该还记得两年前的“10岁女孩上大学”吧:来自河南商丘的10岁女孩张译文,连续两年高考,报了商丘工学院,考上了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系,这是一所三年制专科学校。
张译文的父亲经营一所私立学校,张译文在他父亲的私立学校学习。他的父母是她的老师。自始至终,张译文从未接受过义务教育。
当时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质疑,有人抨击。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10岁的孩子一定要上大学。她能和比她大七八岁的同学做朋友吗?她能适应大学生活吗?更多的人认为,如果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接受义务教育,上大学的年龄可能会推迟,但她的心智会更加成熟,有可能考上本科院校,甚至985/211这样的名校。
作为个性化教育的一部分,“私塾教育”有自己的土壤。在一些国家,“私立学校”是允许的。以奥地利为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原则上允许在家接受教育,但申请家庭教学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并履行相关程序。家长应向相关部门提交粗略的教育计划,并保证教学质量。学年结束时,接受家庭教育的学生必须参加公立学校的“外部考试”。这次考试和其他学校的正常考试一样,考的科目完全一样。如果孩子考试不及格,下一学年就要上学,家长也不再允许在家里教孩子。
由于我国没有相关配套政策,“民办学校教育”处于尴尬境地。然而,即便如此,近年来,“私塾教育”仍有加剧的迹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约有2000人在家上学,到2016年,约有6000人,约有5万家长有兴趣尝试。
那么,隐藏在“11岁大学生”背后的“私塾教育”是否应该被追捧?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私塾教育”的一些积极作用。不管怎么说,它确实把何宜德、张译文这样的孩子培养成了大学生。但是我们不能认为“私立学校教育”是成功的。事实上,“民办学校教育”充满各种风险,其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此外,从事教学的教师基本没有从事教育的资格,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有人直言:“私塾教育”是旧的“师徒制”。如果师傅水平高,认真对待徒弟,徒弟就会学得好。这个解释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身边有不少“私立学校”,师资水平堪忧,课程漏洞百出。孩子如何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受制于“私塾”制度,接受“私塾教育”的孩子,很难全面系统地学习。过去私立学校盛行是因为当时只需要专攻文学,但现在学生需要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政治、历史和地理、科学、技术、声音和美丽等。私立学校的老师不可能在所有科目上都是全才。如果孩子们想接受完整的教育,他们必须去上学。
再者,“私塾教育”不能兼顾学生性格培养、人格塑造、适应社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需要,容易把学生培养成“独立于社会的个体”。
退一万步说,不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送孩子去“私立学校”,或者让孩子在家接受父母的教育,都是违背现行法律的行为,能被追捧吗?
如今,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学历父母越来越多,拥有个性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一些家长和孩子希望接受个性化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私立学校教育”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民办学校教育”有其特点和优势,但不是教育的主流,不应该被推广和追捧。如果家长觉得孩子有必要接受“私塾教育”,就应该让孩子以兴趣班的形式参与,不能影响孩子正常的学校教育,以免放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