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的名言 20句经典古语 读懂中国人的“家”与“国”

栏目:汽车 2021-09-25 11:49:38
分享到:

今天,国庆节和中秋节相结合。

国庆节是全国庆祝和祝福祖国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和家庭共享的传统节日。

如果“家”和“国家”在时间上重合,

只是一个奇妙的巧合,

所以文化含义

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感觉。

今天的国庆节也是中秋节。

一起庆祝我们的家和国家,我们一起回顾20句经典老话。

感受着独属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1.古代的愿望是,如果清楚国家对世界有好处,就先对待国家;如果你想统治你的国家,你应该先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如果你想和家人在一起,先固定好身体;想修身体,先修心。想对,先真诚;想要真诚,先要知道;知识在于物质。——《礼记·大学》

大学是四本书之一。这句话论述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思想:在古代,想在世界上彰显美德的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庭。“顾全大局”、“知事”、“诚”、“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中的“八眼”,也是其核心思想。

在儒家提倡的人格阶梯中,是一个人成年后必须经历的过程。在真诚修身的基础上,以治国平天下为目标,是古代仁人志士的伟大愿望和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人生追求。

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写的。在这里,孟子解释了世界、国家、家庭和人之间的关系:世界以国家为基础,国家以家为基础,家以个人为基础。国家与家庭相辅相成,国家的仁政、家庭的仁政氛围、个人仁德的养成,都关系到社会的繁荣稳定。

3.如果匈奴不灭,为什么是家族?——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有名的人物。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疆之患。汉武帝开始反击匈奴的侵略。霍去病率军抗击匈奴,屡立奇功,英勇加冕三军。他凯旋归来后,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大宅”,以表彰他的战功。霍去病不肯接受,留下了一句名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以保卫国家和人民为己任的霍去病,宁愿带领部下在大漠黄沙中厮杀而死,也不愿在豪华大宅中享受荣华富贵。打地板的问题是关于爱国主义和英雄精神。

4.烈士的爱国主义也是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论语》

《抱朴子》是金代道教大师葛洪所著。他崇尚忠孝仁政的儒家传统,明确提出“爱国如家”的思想。这里的烈士指的是正直、志向高远的人。这样的人爱祖国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当国家陷入困境时,他们愿意为国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表现出自己伟大的正义感。

5.三个月的战火过后,一条来自家乡的消息抵得上一吨黄金。——杜甫《春望》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思家、自怜自艾的情感。国家动荡,战争持续多年,人民彼此分离,有声读物无法获取。一封家书值几万金。诗人既想知道亲人是否平安,又因为家书不易得而对国家深感忧虑。

6.一寸真心奉献于报国,两行清泪奉献于关爱亲人。——于谦《立春日感》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大臣和民族英雄,这首诗是他在边疆写的。诗人渴望全心全意为国服务,但身在异国他乡,思念亲人,不禁让他热泪盈眶。喜庆的季节激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但为了国家大事,他不得不坚守岗位,滞留在国家的边缘,深深地凝聚着他对家庭对国家的职责之情,从而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百感交集。

7、风雨、读书之声、家事、国事以及世间万物。-顾宪成

这是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时留下的一副对联。上联把读书的声音和风雨的声音结合起来,劝导学生努力学习,既诗意又深刻;下级联盟更进一步,说明一个学者读一本好书是不够的。要有共同治国的志向,要鼓励读书人心中有国,这体现了读书人认真读书、关心国家大事的心态。

8、一室亡,何尽天下。——刘荣《习惯》

刘荣是清代古文家,《习惯论》选自其《杨惠堂文学诗集》。刘荣年轻的时候专注于读书,却没有注意到房子里地面的坑坑洼洼在不断侵蚀扩大。他的父亲看到后,对他说:“你不能很好地管理一所房子,你怎么能治理国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和睦”是进入社会的起点和前提,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养成和家庭教育。从个人到国家,从精诚修身到治国平天下,一个不可忽视和跨越的环节就是“家”。

9.如果皮肤不存在,头发会怎么附着?在巢下面,有一个鸡蛋吗?如果国家不存在,为什么是家?保卫国家不受敌人侵犯是我们家的责任。——《黄家谱》

皮肤没了,头发还长在哪里?翻倒的燕窝下面有完整的鸟蛋吗?如果国家没了,怎么会有家呢?保卫祖国,抗击敌人,一直是我们家的神圣职责。

10.国家忘记了自己的家,而公众忘记了自己的隐私。——贾谊的公共安全政策

《公共安全政策》是贾谊向中国皇帝提交的一篇论文,论述了如何使国家获得长期稳定。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国家放弃自己的家庭,为了公共利益放弃自己的利益。文帝时,外有匈奴侵扰,内有群臣争权夺利。贾谊主张仁政,轻赋税;削弱藩属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富裕的强兵曾与匈奴打过仗。强调政治教育,树立“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的爱国思想。

11.经常看一个国家的国书是没有用的。-徐特立

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的称号。

上联的“母国”既指本国,也指国家。上海市文联鼓励人们经常阅读有关祖国的书籍,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情操,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联系起来,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样,做事也要有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是轻而怕重,而是有利可图,投机取巧,而不是做“对身心无益”的事情,正如明代“海青天”海瑞所说:“做国政,读圣贤。”

12.做一个绅士,做一个绅士。做人要以忠、孝、仁为根本,要着眼于自己的祖国;先烦恼,后享受。——《苦川胡氏族谱》

君子,应该淡泊名利,使自己崇高。做人要以忠孝仁义为最高道德标准,要以国家为重;烦恼先于快乐,尊重和关心,不遗余力。

13、兴亡有责,况在国。效忠国家,激励中国。——郑《招商局学院开办须知》

每个人都要为一个国家的兴衰负责。忠于国家,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14.赞成国家的人爱国家,危害国家的人是邪恶的。——《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古书。这句话的背景是齐景公过度奖励失败的人,所以晏子劝他:夏商周兴盛时,君主喜欢对国家有益的人,讨厌对国家有害的人,所以贤者越来越多,恶人越来越少。今天,我们经常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国家有益的人或事,我们都应该爱他们,欢迎他们;伤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应该被憎恨和反对。

15.要从国家获利,不要追求财富。——《礼记·儒学》

只要对国家有利,就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追求个人利益的品德。明朝时,张说:“欲利国则生,欲灭则亡”,表达了同样的爱国主义。

16.那些担心国家的人忽略了他们的身体。——林逋《心安》

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分忧的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与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正是这些民族脊梁,使中华民族摆脱了重重险阻,屹立于世界东方。

17、人生自古,谁不曾死,守之心丹。——文天祥《穿越零海洋》

南宋祥兴元末,文天祥与元军作战,战败被俘。元军逼迫他追捕南宋逃亡的皇帝。第二年的第一个月,诗人指定这首诗来表达他的思想。自古谁能长生不老?我要留下一颗为国效力的赤诚之心,在清朝历史上永放光芒!言意重,精神强。

18.北方王师定中原日,家祭念念不忘告乃翁。——陆游《给孩子看》

《给孩子看》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写给儿子的遗嘱。“死元无所不知空,愁不看九州。王师北定中原日,家人祭祀时不忘告诉乃翁。”全诗平实自然,情感沉痛真挚,令人落泪。表达了诗人“北固中原”、统一祖国的深厚爱国激情。

19.读书是针对圣贤,而不是弟子;当官,当王,值不值得。-"家庭格言"

读书是为了做一个德智体出众的人,不是为了科举功名;做官要心里想着君主,想着国家。你怎么能考虑自己和家人?

20.一寸山河等于一寸黄金。——宋代《宣和遗事》前集

在宋徽宗,投降派蔡京想接受徐金国割让岩云县的无理要求,而反战派特别劝宋徽宗,提出“一寸河山一寸金”的严正建议,宋徽宗拒绝采纳。靖康二年,宋徽宗被晋人俘虏,后死于五国城。《金史》中也有“一寸山河一寸金”的说法,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是“一寸山河一寸金”,说起来容易,爱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