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院 与老电影院的不解之缘

栏目:汽车 2021-09-25 11:40:47
分享到:

我和电影院有不解之缘,第一个是慈光电影院,现在是台东电影院。这家电影院位于台东云门路,离我家所在的北中家洼很近。我记得上学前和姐姐一起去过这家电影院。当时的电影是黑白默片,是武侠片。只有屏幕上的人物来了又走,打啊打啊。看了一遍,他们不理解,就又看了一遍。当时电影院只要买了票进去就能看好几遍,中间没有间隙,有的孩子甚至看了一天。

后来,我上学了,变得懂事了。我在这个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是《白毛女》。虽然还是黑白电影,但已经是有声电影了。当时,我被这部电影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一次明白了旧社会的黑暗与邪恶,明白了世间的种种不幸与苦难。

我上小学的时候,还记得在这个电影院看过革命电影《铁血战士》、动画电影《农夫与金鱼的故事》、神话电影《追鱼》等等。这些电影都让我痴迷、动情、挥之不去,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已经沉浸在电影情境中很久了。这时,漫画和童话故事已经丰富多彩,特别吸引人。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这里看了印度电影《流浪者》。这部电影还是黑白电影,上映时轰动一时。盛况来临之前,电影院前人山人海,很难买到票。我很幸运地等着退款,然后才瞥见它。从此,电影插曲《拉兹之歌》中“到处流浪,到处流浪……”的旋律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改革开放后,我在这家电影院看了日本电影《望家》。一方面,我深深同情这部电影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我总是困惑为什么阿嘉宝会有这样的命运:社交?家人?私人恩怨?哪个更重要?对与错?这些问题让我思考了很久。

后来学校统一买票,组织学生在这个电影院看《沉默中》。当时,人们很难想象这部发生在1976年天安门广场的电影上映后引起的轰动。当时台东电影院的前门挤满了人和人,他们都想马上进电影院看。我带着学生分组进入体育场,秩序难以维持,以至于电影院门前检票的人被挤到地上,还有人趁机冲进去。

电影上映的时候,剧场里的人出奇的安静,都被剧情所吸引和深深吸引。粉碎“四人帮”后没多久,影片中人们获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是无法估量的。

当时台东的第二家电影院是位于台东路沿线的大光明影院。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所有每年流行的著名电影都在大光明电影院观看。这时,所有的电影都已经是彩色的了。

20世纪60年代上映的《青春之歌》《老兵新传》等一些新片,当时在大光明电影院观看时,充满了热血和激动,电影中的革命英雄深深感染了他们。十年“文革”期间,我在外地打工,利用回青岛度假的机会退了大光明电影院的票,看了同名的彩色电影,是按照革命样板戏《智取虎山》拍摄的。虽然受流行的革命样板戏的影响,我对这部电影的剧情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但看完电影放映后还是被大大震撼了。因为电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独特的艺术效果是现实中流行的革命样板戏永远无法替代的。

回到青岛工作,单位工会给我开发票,有一次在这里看了一部外国电影《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曾经很受欢迎,大多数组织都组织人们观看。人们有幸看了这部电影。在电影院里,我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思想,感觉自己受到了灵魂的洗礼!电影结束时,音乐伴奏和歌声响起,缠绵而感伤,我久久沉浸在这优美悠扬的音乐旋律中。

国产电影《红高粱》上映的时候,我第一次去中山路的中国电影院看,然后第二次回台东路的大光明电影院看。传奇的爱恨情仇故事,豪放豪放敢爱恨情仇的独特人物,激情澎湃的风格特点,都让我着迷,让我走出电影院后,把心像梦一样留在电影院,却久久不能醒来。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另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我看到了另一种别具风味的生活方式;我也看到了一种原始简单的生活状态。这对我长期形成的一些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价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在想起来就忍不住激动。感觉在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的经历很值得珍惜。

除了老台东的这两家电影院,后来又出现了一家遵义电影院。这个电影院原本是大陆剧场,在台东一路和台东三路之间的市场大楼里,靠近市场大楼里台东二路的大门。在这家电影院看了一部台湾省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人叫我拿两条手帕擦眼泪。当时我不相信,所以我没有这么想。但我一看,真的是两块手帕不够,是眼泪。直到现在,这部电影的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还在我心中回响。

我在这家影院经历的一件事有些“奇妙”:那是90年代,因为我是刚刚成立的青岛影视文化学会的理事,当时青岛电影发行公司给了我观察员证。有了这个证书,就可以免费进入青岛任何一家影院看电影。任务是观察电影在电影院的放映情况,统计观影人数,了解观众对电影的反应。

我记得我只观察过一次,就是在遵义电影院。不记得放的是什么电影,只记得电影上映的时候,巨大的电影放映大厅里只有我三个观众,而另外两个显然是一对情侣,坐在情侣的座位上,亲热的相爱。“不是为了醉酒。”他们根本没来看电影。但是电影院的放映员很认真,他还是及时开始放映,中间没有停顿。这部电影我一点也不感兴趣,在结束前我就退出了。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否会放映到最后。

可见当时的电影市场不景气,和我经历过的一些电影的盛大演出大不相同。有了这个“观察”体验,我很快就退掉了观察者卡,因为我觉得我真的承担不起这个重任。事实上,当时似乎没有值得“观察”和了解情况的电影,所以无法吸引我去电影院。

台东区与市北区、四方区合并为新城市北区时,电影院较多。据我所知,金州路有胜利电影院,三园有工人文化宫电影院,李村路有青岛电影院,市场三路有友协电影院。大港还有海员俱乐部,可以看电影。四方区在杭州路上还有四方电影院和四方俱乐部。

在青岛九中读初中的时候,攒了几天的午饭钱,冒着被批评旷课的风险。去工人文化宫电影院看了解放前拍摄的老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搜了一下,思考了一下。当时在电影院上映的苏联电影有很多,比如马特罗索夫、青年近卫军、帕维尔·科尔察金等等。我去青岛电影院看了所有这些电影。

高中离开青岛九中后,很少去这两家电影院看电影。但是,上世纪6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回青岛过春节,朋友邀请我去工人文化宫看通宵电影,晚上11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半左右。这次看了苏联电影《沉默的顿河》,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虽然懵懂,似是而非,但还是觉得这是观影史上难得的一次经历,也是唯一一次连续看三部电影的经历。

改革开放后,有一部电影曾经深受观众喜爱,那就是《城南旧事》,它是由台湾省女作家林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这是一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著名导演吴执导的作品。当我听说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青岛的大部分电影院都已经上映了,很难看到。我赶时间。我每天看报纸上的电影广告。

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东风电影院放的广告。当时不知道东风影城在哪里,发现是市场三路的老朋友协会影城。我立刻跑了,我很幸运地得到了一张下午2点放映的电影票。下午两点左右进场,发现放映大厅的座位已经坐满了人。电影上映后,我前面座位上的两个女人不停地窃窃私语,不停地拿出手帕抹眼泪。虽然我没有他们那么投入和有同理心,但我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殊感觉。

那一天,小女孩的视角,淡淡的忧伤,浓浓的乡愁氛围,都是那么的引人入胜,让人耳目一新。整个放映大厅基本上是一片寂静,我座位前两个女人的嘀嘀咕咕其实并没有影响别人看电影,只是因为我离得近,看得见,听得见。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去东风电影院看电影,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这部电影恐怕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沧桑中,却给我留下了如此难得的旧影。

我去过的老电影院都很受欢迎,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和迷恋。当时,在大光明电影院的屏幕旁边,有一句列宁语录,意思是在所有艺术中,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电影。当时我对革命导师的这种教学深信不疑,因为我似乎总能在自己看电影的经历中印证这种教学的真实性。但是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但是我很少去看电影。

我现在对电影院知之甚少,数不清几个电影院在哪里。和以前的电影院不一样,我觉得很熟悉,有些电影让我念念不忘。当然,我永远不会忘记在老电影院看过的电影。我觉得这些老电影院和他们放映的电影在我这一代老人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老影院在青岛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