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依次为胡、高元宝、黄德海
11月30日下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高元宝与青年评论家黄德海一起在第330届思南读书会上作了客座演讲,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阐释中国文学的发展。胡主编主持。
从详细信息中读取字符
从衣食住行、人物场景、语言逻辑、视角结构、身体身份等细节入手。,小说探索了小说的文化背景、历史脉络、艺术经营和人情世故。从细节出发,尽量避免争论空也是高元宝30多年评论生涯的反思、尝试和探索。“我们经常用一种专业的学术语言来讨论文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充满活力的理论语言变得僵化。所以我想抛开我的学术论文,写一些让作家和读者感兴趣的东西。”读完一部小说,人们大概知道了故事,但往往忘记了细节。因此,高元宝称自己是中国文学中一些精彩细节的“跑者”。
高元宝
作为一个评论家,黄德海说他在写评论的时候会想到书中提到的很多细节,但这些问题极具争议性。为了避免陷入争议的泥潭,他有一些无形的心理负担,以及他的骄傲和谦虚,所以他避免谈论它们。
高元宝说他赚不了大钱,用一个细节解释小说里所有的问题。“我就是想用这个细节来帮助大家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整体判断。”比如《白鹿原》中,白孝文的“浪子回头”,回家祭祖当天中午吃的带臊子的面是他性格转变的关键。家人做的面条让他想起了在家乡度过的岁月,但白孝文突然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想回到过去。正如书中所说:“就像一只红冠带血尾的公鸡,找到了曾经哺育自己的蛋壳,再也无法蜷缩在里面,体验其中所有的美好。”在险恶的世界中摸索后,白孝文认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必须抛弃柔软,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对妻子说:“谁不能离开这个地方,谁的一生都将一文不值。”白鹿原出了什么事?就是抛弃父亲白嘉轩做一个好人的价值标准。什么是野心?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危险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高元宝认为公鸡和蛋壳的细节是点睛之笔,有效勾勒出小白文人的变化。
黄德海
黄德海说,《小说很小》中讨论了白嘉轩性格中许多可疑和有争议的方面,显示了小说文本中各种各样的性格变形。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围城》中次要人物的细节,可以让读者思考更多的问题,引发更丰富的思考和讨论。
现代文学中书面语言的确立
细节是小说的基础,从小到大都可以看出来。黄德海说,谈论小说的细节有争议,很难说服对方,但双方都会在讨论中纠正自己的思维。《小说小》从细节入手,每篇文章都贯穿了中国文学的简史,也贯穿了中西小说的对比。
高元宝在书中探讨了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家鲁迅。高元宝说:“鲁迅这一代作家肩负着一个使命,那就是构建现代公共书面语。”与胡适为文学革命而用方言写作的思想不同,鲁迅努力将绍兴方言翻译成通用语言。《阿q正传》中,阿q跟吴妈调情后,赵秀才追着他,骂阿q“混蛋”。笔者特意声明,这个“王八蛋”是“没出过庄的农村人没用过的,见过政府的有钱人用过的”。
呼延秋
郁达夫《夜宿》中的“我”在夜里出现在亭子间,女工陈问他:“你每天在这里读什么书?”陈说的“柔和的苏州口音”,在小说叙事中被翻译成了普通的白话。钱钟书的《围城》作为一部“现代流浪汉小说”,几乎涵盖了中国南方所有方言,但作者却将小说的主观语言锻造成了文学普通话。
高元宝说:“从这些细节来看,中国现代南方作家对现代文学的书面语言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他们没有北方作家依靠自己方言的便利。他们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方言,然后寻求一种共同的语言表达,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语言。”
小说中的衣食住行往往是一种与小说之外更大文本的对话
黄德海说,《小说很小》不仅关注小说本身的衣、食、住、行,还描写了文本的语境,就像张爱玲的《换衣》从服饰的变化中读出了时代的变迁。小说中的衣食住行,往往是与小说之外更大的文本对话。
现场读者
汪曾祺的小说《八千年前》描述了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米星8000岁的老板,从勤奋做起,喜欢吃最便宜的草和洛冰,平时连喝都舍不得喝。“客人要照常举杯,八千岁的老人总是举起碗说:‘我陪你吃饭!’”而军阀“八叔曾祖父”从早吃晚到满汉全席。八千岁忍不住跑去看它。”一边看着它,他一边流了几滴眼泪。他想:这是在吃我!”高元宝说,小说背后的“小文本”与“大文本”之间的张力与对话,体现在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背后。汪曾祺称赞劳动人民在简单的饭菜中尝到的美食之美,与日常生活和温馨的家庭相结合。
读者问题
又如,在张爱玲看来,“人活在衣服里”,但在代表作《倾城之恋》中,却始终没有对主人公白流苏和范柳媛的衣服进行描写。高元宝猜测,这可能与两位主角尴尬的身份有关。离婚多年的白流苏和私生子范柳媛是一条船上的人。他们喜欢对方,不敢表露自己的感情,所以他们精致、聪明、危险地互相试探。两个人的对话就像“两个聪明的脑袋在打架”,根本不在乎对方的穿着。当香港被炸,世界崩塌的时候,两个人终于确认了爱情,整个过程穿不穿都不重要了。
因此,“作家不沿着社会文化写作。如果因为现在的流行而写美食和时尚,那就成了社会习俗的翻版,不会成为文学创作。”高元宝说。
来宾为读者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