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平 关于“故事”写作的十四个要素

栏目:科技 2021-09-25 11:50:23
分享到:

许道军

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创作型写作硕士生导师,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创作写作:基础理论与训练》《家与国之梦: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类型研究》等;曾主持省级文学期刊专栏,杂文见于《读者》等近百种报刊杂志。近年来,他致力于英语国家创造性写作引进和中国创造性写作学科创建的研究。开设了“故事工作坊”“故事理论与创作实践”“大学创意写作”等多门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并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艺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本文|节选自“故事工作坊”

作者|许道军

什么是故事?什么是好故事?编文、话本、史诗或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小品、影视、回忆录、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嵌入的故事,或者独立存在的故事,有哪些一致的元素?为什么我们称之为“好故事”?

在创造性写作的语境中,故事指的是“一系列事件”。“故事”一词来自叙事学,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是指:

“叙事内容,即事件和存在”,包括具体的事件、人物、背景及其安排,即“由作者文化密码加工的人和事”。——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小说与电影的叙事结构

“所有要讲述的事件”,“作为话语对象的一个接一个发生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以及事件之间的连贯、对比、重复等不同关系”。-热拉尔·根纳: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

“叙事内容:人物、事件、背景都是故事的一部分;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构成了从话语中提取的故事。——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和意识形态

“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爱·福斯特:《小说的方方面面》

“一些叙述的事件,包括这些事件的参与者,从作品的具体安排中提取出来,按时间顺序进行重构”。——斯隆米斯·里蒙-凯南:叙事小说

这些叙事经典的定义涉及“事件”、“存在”、“现实”、“虚构”、“关系”、“序列”和“安排”等重要概念。

故事是叙述的对象,内容是连续事件及其组合的关系。在经典叙事学中,“故事”与“话语”,“故事”与“叙事”在某种程度上是分离的,可以“从话语中提取”和“按时间顺序重构”,这表明了“故事”与“小说”的重要区别。

综上所述,我们倾向于认为故事是作为话语对象相继发生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或者是从已有作品中提炼出来,按照时间和逻辑关系进行重构的事件。

《魂断蓝桥》

十四个故事材料

我们过去把《山海经》、《世说新语》、《锁玉》、《小林》等作品称为。《小说集》,然后在“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他们讲什么“故事”。但必须指出的两个事实是:

第一,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在叙事语境上不同于我们的“小说”;

其次,上述作品是文学类型、体裁和故事不发达时期的产物。大部分我们称之为“故事”的材料只是故事的雏形。

我们称之为“故事”,是因为中国语境,也因为这些故事与其他材料是互文的,所以这个故事中不完整的部分可以在其他材料中找到。例如,《世说新语·余灿》中的许多“轶事”,都与史料相辅相成,相互印证。这些故事虽然只是一些人物的几句话,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因为它们是历史人物。格式塔心理学总是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发挥作用,我们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框架,有意识地把不完整的部分补上。

一份完整的故事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个

事件/行动

故事就是事件。什么都没发生,没有故事。

什么是“事件”?事件是故事最基本的单元和组成部分。《牛津英语词典》将“事件”定义为“发生了什么”。根据这个定义,施洛米斯·利蒙-凯南说:“事件是发生的事情,可以用动词或动作名词来概括的事情。”

西摩·查特曼进一步表示:“这一事件既是一次行动,也是一次事故。两者都是状态变化。行动是由行动引发的或影响被动者的状态变化。如果这个动作有情节意义,那么这个动作的原始或被动的人就叫做角色。”

2

最小的事故

那么,形成一个故事至少需要几个事件?

也就是说,什么是“最小故事”?普林斯说,最小的故事由三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组成。三个事件可以组成一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个和第三个事件是静态的,第二个事件是动态的。此外,第三个事件与第一个事件相反。最后,这三个事件有一些联系特征,联系方式如下:第一个事件在时间上先于第二个事件,第二个事件先于第三个事件,这是第三个事件的原因。”例如:“他很富有,然后他失去了很多钱,结果他又变穷了。”

有三个构成原则: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和反转。

核事件

在所有事件中,应该有一个核心事件,这是故事的中心。与其他事件相比,它起到了聚合目标和核心的作用。没有它,故事的其他事件就会失去方向,俗称“故事核心”。

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它的重要性不亚于“种子”。一个有经验的作者一旦有了种子,一定要精心培育,让它生根发芽,并“长出”一个好故事。它的位置可能在故事的开头、高潮或结尾,这取决于故事的类型和主题。比如迷你小说故事结尾的“翻身”是故事的核心,所有的呈现都为之服务。

变化

一个故事由“事件”组成,但“事件”意味着变化。没有引起变化的事件,或者在一系列事件之后,故事仍然没有变化,这样的事件不是有效事件。即使是由三个事件组成的“最小故事”也包含着变化。

“当事情发生时,与之相关的情况通常会发生变化,”施洛米斯·利蒙-凯南说。这样,一个“事件”可以被视为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米克·巴尔也将事件定义为“由演员引起或经历的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

变异与价值观

事件外部情境的变化与内部情绪的变化密切相关,故事好的事件会引起内部情绪和认知的变化。没有引起价值观变化的事件,也就是说这些事件没有触及到人物的灵魂。

比如一个人把财富当作自己的全部生命,为了实现更大的财富目标,他宁愿牺牲家庭和友谊。后来,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但此时他发现,虽然他没有得到更多的财富,但他有了更珍贵的家庭和友谊。没有这些财富,他反而更富有。最初的内在价值推动了事件的发展,事件的发展和最终结果改变了他的最初价值。故事的两段看似平衡,其实这两段平衡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向前走

事件意味着变化,与变化密切相关的是行动,行动导致变化。亚里士多德这样表述它的重要性:“人的行动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性格,而是需要性格的配合才能行动。由此可见,事件,也就是情节,是悲剧的目的,目的是所有事情中最重要的。此外,没有行动就没有悲剧,但没有性格,悲剧仍可能成立。”

所有动作都有一个核心动作,故事紧跟核心动作。一般来说,核心事件是由人物参与并完成的,尤其是主人公的核心动作。

很多类型的故事都是基于类型化的核心动作,比如“寻宝故事”、“复仇故事”、“学习艺术故事”、“成长故事”、“拯救故事”、“逃离故事”等等。具体故事往往围绕核心动作展开,比如《一九四二》就是“逃离农村”;《走向共和》是“找到路”;雍正帝是“变法派”;“活着”就是“活着”;《侦探迪·徐人杰》是一部《审判》;《西游记》是“学”;魔戒是“毁灭”;“路上的人”的意思是“回家”等等。

爱情节

格非认为,在小说中,“故事”其实就是“情节”。“作为与‘事件’相对应的概念,它由时间上的连续性和事件前后的因果联系构成。”他指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一个故事进入小说,它就变成了一个情节”。情节是故事的实现形式,是结构化的故事。人物、时间和空的叙事安排反映了作者的主观意愿。

我们在很多情况下讨论的故事,其实都是故事情节。情节离不开故事,但情节不等于故事。第一,剧情不能按照事件的顺序出现;第二,由于作者的参与,事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故事可以是松散的、零碎的;第三,一个故事可以包含多个情节。“一个故事包含几个情节,几个情节组成一个故事。

换句话说,故事大于情节,是几个情节的总和;剧情比故事小,故事由几个情节片段组成。”“一个故事可以组成一部小说——或者几个故事可以组成一部小说,但一个情节不能组成一部小说。故事有独立的面孔,但情节没有独立的形式。这只是故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戏剧性

我在外国语学院教书/你知道这个/我在我的岗位上工作/从不向教授低头/你知道这个/我曾经向一位老保姆致敬/张长史,他在全校都很有名/在我眼里/是一位真正的教授/陕西省蓝田县下桂乡的一位农民/我一位同事的母亲/她的成就/带了一位美国专家的孩子/四年/并为其取名

语言代表力量,强势的语言代表强大的力量。不同语言的交流伴随着文化、经济、现代化等因素的竞争。当“疯狂英语”的推广者李阳发誓要让“三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时,他并没有意识到大规模的外语入侵对一个民族生活和心理的影响。

作为一个诗人,为什么我从不向教授低头?因为很简单,作为双向交流的语言专家,他们从来没有成功地向外国人推广过自己的民族语言。然而,一个几乎没有名字的保姆做到了,这是相当戏剧性的。“张长史”是美国专家子女的保姆,但诗人在标题中说:“张长史,你的保姆”。这个非常突兀的标题颠覆了诗歌事件的事实。为什么是我们的保姆?因为我们语言学的“教授”和“专家”无法守护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也因为我们处于“不成熟”和“幼稚”的状态,所以我们仍然需要关心。戏剧性的提炼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人和这件事,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

人物身份与行为、行为与结果等的巨大反差

中国有四个伟大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董永、七仙女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间穷人和一个美丽富饶的仙女的故事。白娘子与徐贤的故事,是人与妖的故事;梁祝最终通过变成蝴蝶获得了永恒的幸福。国外有很多屌丝、白富美的故事,比如贵族子弟、妓女,还有一些经典的出轨故事。这些爱情故事,人物的行动和他们的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行为和结果之间也存在反差。比如反抗悲剧命运的行为导致悲剧命运的加速到来;如果你想摆脱不好的东西,抛弃后会发现它是最珍贵的东西,所以你会失去它,或者相反,你会受益于它而不摆脱它;我得到了我一直想要的东西,却发现我再也不能拥有它或没有价值。这些故事有的是悲剧,有的是喜剧,有的是滑稽戏,但各种反差都存在于其中。戏剧只是兴趣,不是主题。

10

超级越南永远活着

两个互相讨厌的人匿名交流后,都爱上了对方。一个律师突然失去了说谎的能力;几个牙买加人决定以雪橇队的名义参加奥运会,虽然牙买加没有下雪;一个人发现他已经被自己的克隆人取代了;等等,这些故事让我们很惊讶。

比如《太平广记》《世说新语》《岳薇草堂笔记》中的人物,虽然来自生活,但却不凡,特立独行,难以解释。他们可能有这样的性格、爱好和经历。英雄传奇和历史传奇讲述了决定一个国家命运和历史走向的伟人和事件。几乎所有的奇幻故事,比如:“从前,有一块木头叫匹诺曹。这块木头落入木匠安东尼手中。木匠用斧柄敲了敲木头,木头大叫:“好痛!”.....戈培多把木头雕刻成木偶,并雕刻了他的嘴。皮诺奇立刻伸出舌头做鬼脸。切完手臂后,皮诺奇立刻伸出手,把格培多头上的假发扯了下来。当脚被刻好后,皮诺奇开始奔跑..."

我们只是想看看除了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样的生活。

11

为异质生活提供

他们来自遥远的地方或遥远的过去,如《边城》、《大闹纪事》、《马桥词典》、《商州》等故事。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这样的人和事,在数量上可能是绝对少数,在影响力上,绝对低人一等,被边缘化,不被理解。现实中愿意模仿的人不多,但还是有自己的价值观,比如“我的曾祖母”,她不仅是“白石街唯一的吸鸦片人”,而且“生来孤独终老”。她死的时候,没有人为她而死,但她也

-花灯一样的花:“天生孤独的生活”

看来白石街唯一抽鸦片的老奶奶和白石街所有不抽鸦片的人,都没有寡不敌众的绝对劣势。相反,她有一种独特的“传奇”价值:“一个人有一套理由做这件事,但另一个人有另一套理由做那件事,但这是真的,那也是真的。”——杨钊:故事效应——创意与价格创造。

曾祖母的一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是否真的如此优越和正确。

Jerry Crever称这些故事为“辛辣故事”,我们一般称之为“流行故事”。他们一般讲情节上带有“冲突”的事件,或者日常生活之外的“小概率事件”,或者“几个人的故事”、“外地的故事”等等。很多人还是认为“麻辣故事”“通俗故事”不正经,属于下层艺术,其实在艺术民主、文化产业化的今天,“趣味”比“强迫”更重要。

12

看到解决方案/感觉

一株植物静静地落在广阔的森林里,一块石头面对着天空空。事实上,我们已经将它们客观化,赋予它们观点/感受。为什么我们哀悼植物的死亡?是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平凡的生活和无奈的命运。为什么要欣赏一块石头?因为它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抵抗无尽的无聊和孤独,或者有着世间少有的迟钝感。

故事总是伴随着见解和感情,而小说和剧本故事让见解和感情从故事中自动流露出来,而散文或诗歌故事则应该由作者和诗人来透露。然而,每一部成功的作品都可以为这个世界所习惯的世俗生活提供新的见解。另一方面,这些新的见解构成了新故事的核心。因为这个“核心”,新的故事才能成长。

《试着婚前恋爱》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必须先伤害他,因为内疚是维持爱情的最好方式。”“负罪感是维持爱情的最佳方式”,这似乎是一种类似于长久以来爱情状况的极端表达。虽然很难接受,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在很多经典爱情故事中,深爱或者更多的爱都是建立在“愧疚”或者“内疚”的基础上,只是话语表达的方式不同。“伤”一个人,只有更爱一个人;伤得要死,然后恨一辈子,然后爱一辈子。

意见/感受可以集中在主题上,也可以分散在情节和细节上;可以通过整个故事来解读,也可以通过人物的口来解释;它可以通过作品的标题指出,也可以隐藏在叙事语言中。很多经典的故事都留下了经典的感悟,发人深省,包括反派对自己的辩护。

比如“我想和你分享一个经历。当我试图把你归入我母亲的身体时,我意识到你不是哺乳动物。地球上的哺乳动物会与自然保持生态平衡,但你们人类不会。你会拼命利用每一个地方,直到耗尽所有的自然资源。生存的唯一方法就是占领其他地方。世界上只有另一种生物会这么做。你知道是什么吗?这是一种病毒。人类是一种疾病,你是地球的癌症和瘟疫。”

13

个人/所有者/公众

故事可以是“我/我们”或“他/他们”。有时候,英雄不是人,但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把它拟人化,变成一个人的故事,比如《伊索寓言》、《莉娜·福克斯的故事》、《白玉景》等等。《昆虫》是昆虫的故事,还是“我”观察昆虫的故事?显然是后者。一株植物没有故事,一块石头也没有故事,除非拟人化,赋予人类思想感情,使之和我们一样有内在的冲突、意识和潜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行动的欲望、主动性和感觉,才能有自己的事件。为什么一定是“人类”?因为只有人有行动的欲望和目标,才能发起行动,行动产生事件,事件形成故事。

故事都是关于“人”的。一个复杂的故事会涉及很多人,但肯定会聚焦在某个人物身上,讲述他的经历、心路历程、见解等。我们一般称这个人物为“英雄”。在一个故事中,不仅有“英雄”或另一个角色,还有“英雄/正面角色”、“对手/反面角色”、“助手/帮凶”和“功能角色”,它们经常成对出现。

在戏剧或影视故事中,不仅主角是“人”,对手也必须是“人”,这是风格的规定。在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所提供的信息的粗细,将其分为“圆字”和“扁字”;根据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其所能代表的程度,可分为“典型人物”和“非典型人物”;根据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他们被分为“功能人物”和“主角”;以及关注度,可以分为主角、次要人物、角色人物等等。

14

情感转移

席勒谈到悲剧时说:“悲剧是对一个动作的模仿,它向我们展示了受苦的人。“人”这个词在这里并不是多余的,它是用来准确标记悲剧选择自己对象的边界。只有像我们这样有感情有道德的生物,才能引起我们的同情。”

席勒其实是在说,故事的主人公应该和“我们”,也就是读者/观众/听众一样“有情感”“有道德”,能够提供正能量。他的事业和追求值得同情。同时,这样的人是“在行动中受苦的人”。他说的是悲剧英雄,但适合大多数故事英雄。读者会同情弱者,就像他们在生活中总是处于弱势一样。随着弱势英雄的成长,他们也会获得自信,学习经验,与成长足迹分享快乐。

我们同情英雄,因为英雄是另一个“自我”,我们需要英雄的故事来保持我们的个性,展示我们真正的自己。

这种读者成为故事中人物的现象被称为“身份认同”。Jerry Crever说,身份不仅是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故事要收到的效果和要触发的内容。

如何实现对英雄的共情?陈秋萍以编剧为例:

有缺陷的英雄;

有理智的善良;

同情地软弱;

犯可以原谅的错误;

底线不在位置上;

美德的收集和释放;

找到重点,让观众彻底爱上他。

故事是关于人物的故事,从人物开始,由人物推动,以人物为中心。在所有的角色中,英雄受到特别的关注,所有的角色都是根据英雄来配置的。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要从主角和刻画人物的角度出发,不要沉迷于自己的感受,要快速切入:“从前,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