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冰 河南屈光第一人刘苏冰 为5名抗疫英雄“摘镜” 采访中一度哽咽

栏目:国际 2021-09-28 19:29:55
分享到:

河南商报讯7月4日上午,郑州视光眼科医院举行活动,向最美逆行者致敬。中共党员、国务院不干胶标签专项专家、郑州石光眼科医院院长刘素萍为5名帮助湖北抗击疫情的英雄党员送上了一个清晰的梦想,并免费摘下了眼镜。

作为河南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屈光专家,刘素萍在术前访谈中谈到了很多在疫情一线患近视的医护人员。因为他们戴的近视眼镜被呼吸打湿了,严重影响正常工作时一度哽咽,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如果有一天,我能为他们做近视手术,这个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

刘素萍亲自为五位抗疫英雄“拿起镜子”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特殊的历史见证。面对大疫情,我们可爱可敬的白衣战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和伟大抗疫精神,让党旗在抗疫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元旦以来,河南先后派出15批医疗队和1281名白衣战士逆行武汉,冲锋前线。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在病房里,在重症监护室里,在收容所医院里,在转运救护车里,在社区里,在街道的人流场中,他们逆行而上,为自己的生命而战...

在密封严密的隔离服里,空气和汗水的混合模糊了很多医护人员的近视镜片,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向抗疫英雄致敬,郑州视光眼科医院专门举办了“致敬最美逆行者”活动,刘素萍教授亲自为5位抗疫英雄免费带眼镜。

小眼镜,大问题,严重影响疫情期间的工作

7月4日上午,经过20余次细致的术前检查,5位帮助湖北抗疫的英雄已整装待发。

近视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极为不便,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多困扰。

“眼镜、护目镜、面罩,在层层保护下,眼镜很容易起雾。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当时我以为从疫情回来后,很快就解决了近视的问题。”

上午9点,在手术前的集体采访中,谈到了近视的烦恼,5位来自一线的抗疫英雄都表达了深切的感受。

“在抗疫一线,你需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和护目镜。如果近视了,就得再戴近视。容易起水雾,影响你的视线,工作非常不方便。”新乡医学院毕业生、武汉华大医学研究院实习生郝说。

“如果你戴隐形眼镜,你担心病毒通过接触进入你的眼睛时会有感染的风险。所以在抗疫一线,只能戴框架眼镜。”河南省第二医疗救援队队员朱晓飞说,在很多情况下,他的鼻子被近视眼镜和护目镜挤压。

“如果有一天,我可以为他们做近视手术。”

当河南商报等媒体采访几位抗疫英雄时,刘院长也来到了采访现场。

她身边的助理悄悄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院长其实一大早就到了医院,之前一直在自己的办公室仔细查看每一位接受屈光手术的患者的数据,对比信息以便心中有数。

据了解,刘苏炳辉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和眼部需求,制定最可行的手术方案,几十年来她一直坚持这个习惯。

在随后的采访中,刘苏冰谈到了疫情期间很多在疫情一线近视的医护人员。因为他们戴的近视眼镜被呼吸打湿,严重影响正常工作时一度哽咽。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说:“那时候,我是对的。如果有一天,我可以为他们做近视手术。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屈光专家,从那一刻起,为抗疫英雄做点事,免费摘下眼镜的想法在刘苏冰心生根发芽。

“这也是我们应该为后方英雄做的。”刘素萍说。

据了解,援鄂医疗队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年纪很轻,在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这本身就很感人。

据了解,当天接受手术的5名抗疫人员均为党员,其中一人坚持在消防线上入党,“95后大学生郝”曾接受抗疫检测。

刘素兵说:“通过这次手术,他们的到来和与很多年轻党员、医生、护士的面对面交流,对我们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

据了解,疫情期间,郑州石光眼科医院十多名党员组成党员先锋队,积极参与医院周边社区和郑州东站的防疫工作,运用专业医学知识做好排查防疫工作,量力而行,坚守后方阵地,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这次公益活动是开始。刘素萍说:“下一步,我们将为参与疫情一线防控的‘逆行者’推出一系列公益关爱活动,用实际行动向抗疫英雄致敬。”

10点58分,5名完成手术并成功摘下眼镜的抗疫英雄轻松走出手术室。验光眼科医院的医护人员给这五个人送花。之后,五名党员与党旗合影。

英雄谱

这五位抗疫英雄拥有河南第一批医疗救护队员。他们从大年初二就赶往武汉。在许多信息未知和最危险的时刻,他们转身冲向重症监护室的第一线...

在这里,让我们再次认识这五位抗疫逆行英雄。

郝:让青春绽放在抗疫一线

今年春节期间,河南“90后”大学生郝可能做出了她一生中最艰难、最坚定的决定——退票。

郝,今年才22岁,是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医学检验专业的大四学生。去年6月才去武汉华大医学院实习。疫情爆发后,研究所承担了部分新冠肺炎本地样本的检验工作,每天工作量巨大。

已经买好票准备回家的郝,马上退了票,主动留下来。自愿留在武汉的实习单位在抗疫一线从事高危样本检测。

信息输入、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结果分析...日常检测工作复杂枯燥,但郝却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很细致。她处理的病毒样本从未显示出任何瑕疵。“我希望对每一个样本和每一个病人负责。”

武汉“解封”后,郝鹦哥感慨万千。“我还记得武汉交通恢复的时候,早上坐公交车回宿舍,左转就堵车了。”郝说,交通被堵了,但她的心情放松了。“堵车意味着人多车多,城市正在恢复,生活中有烟火。这也是我和同志们努力了两个多月的目标。”

朱晓飞:援鄂医疗队中的“狠心妈妈”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这场战斗中每个人都是战士,医护人员在前线冲锋陷阵,直接抗击疫情!濮阳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朱晓飞是湖北省医疗队的一员。2月2日,他踏上了奔赴武汉的征程,开始了日夜紧张的治疗工作。

朱晓飞是一位哺乳母亲,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作为母亲,她内心有很多愧疚。因为出去读书学习,她提前给大女儿断了奶。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她想弥补女儿对小儿子的亏欠,坚持母乳喂养。没想到,疫情严重时医院会成立医疗队援助湖北。她知道后,会放弃给小儿子喂奶的理想,直到自然断奶。

来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后,抢救工作又辛苦又忙碌。每次穿脱防护服需要30到40分钟。衣服经常又湿又湿,但出生在重症医学科的朱晓飞很快就习惯了。同济医院是武汉的定点医院,治疗新冠肺炎所有确诊的危重病人。朱晓飞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医院管理制度,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重症监护人员的敬业精神。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有成千上万的战友在千千并肩战斗。我们有信心赢得这场战斗。”朱晓飞说。

隋宇:抗疫战场上的“侦察兵”

2月17日,市疾控中心派出2名队员赴武汉。32岁的隋宇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是河南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中最年轻的一位。

援鄂期间,隋宇等团队成员在新冠肺炎完成1202例病例转运,排查密切接触者1315人,处理预警信息3176条,处理聚集性疫情排查和疫情15起,指导企业复工复产,撰写排查报告28份。

如果把临床医护人员比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击连”,那么援鄂防疫队无疑就是疫情战线上的“侦察兵”。他们需要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锁定和控制传染源,立即隔离密切接触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这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

隋宇和他的队友没有时间休息,他们会不停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在给衣服消毒和简单的洗完澡后,他们就会开始写流量报告,报告写完的时候往往是深夜。虽然很辛苦,但隋宇觉得武汉人很感谢外省的医护人员。他说,在转移期间,很多武汉人多次被各部门调查,但当他们得知隋宇是河南援助人员时,还是会变得恭敬合作,在隋宇离开时表示感谢。

王丽京:展现初心本色,展现抗疫一线责任担当

2020年春节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紧急出动人员设立医院隔离病房,成立援武汉医疗队逆行。

医院收集申请时,王丽京主动请缨:“我有近10年的重症监护室工作经验,来武汉照顾危重病人,技能方面没有问题。而且,我还是一个有10年党龄的党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去武汉或去医院隔离病房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她的对口医院是武汉第四医院。到了病房后,她真的觉得这是一场“激烈的战斗”。病房内没有保洁人员和护理人员,她带领的护理团队需要完成从患者的吃喝到病房的卫生消毒等所有诊疗护理。

不仅如此,他们还需要对隔离病房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思想压力。她每天穿着密闭防护服,戴着窒息防护口罩,每次需要连续工作4-6个小时。然而,她从不喊累和抱怨。当她看到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的时候,她觉得这是最大的回报。

李建顺:隔离病房里的爱心“沟通兵”

李建顺,河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男护士。在武汉抗疫期间,他在病房里见证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并自愿成为隔离病房患者的爱心“传播者”。上夜班的时候,李建顺去给一个老太太换免疫球蛋白。

奶奶问李建顺:“10张床是我爱人的,他输了吗?”李建顺回到奶奶身边:“如果你输了,政府会免费给你治病,别担心!”

就在这时,奶奶点点头,小声说,那就好,那就好。李健从老奶奶的隔离病房出来后,站在病房走廊的中央,病房里隔离病人痛苦的呻吟不断传入他的耳中。突然,他决定做奶奶和爱人的“沟通兵”,希望他们能感受到彼此的关心和想念,在与病毒的战斗中增强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通讯兵”李建顺没有和他们商量,就上岗了。

每次我经过他们的一张床,李建顺总会停下来,再说一句:

“22号床上的奶奶是你的爱人。她让我告诉你,睡觉的时候要盖被子。”“奶奶,爷爷让我告诉你,他很听话,你放心吧。”

就这样,在隔离病房里,李建顺见证了一段简单而真挚的爱情。“30岁的时候,我还是单身。但我理解的爱情是这样的。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依然可以思念对方,永不放弃,牵着你的手,与你的儿子白头偕老。”李建顺说,越难,一定越强。“因为我们都是内心有温度的人,才能感受到‘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