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纫兰 她小脚、文盲、大他6岁 客人以为是保姆 李大钊拉过来:是我妻

栏目:游戏 2021-09-28 22:17:56
分享到: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勾结帝国主义,逮捕李大钊等80多人。

在狱中,李大钊写下了《狱中自述》。入狱十多天后,他再也没有提起过家务。在文中,他两次提到妻子:

“在永平学习了两年。当时我爷爷已经80岁了,只能靠妻子李昭在家伺候。”

“在学校运动了六年,都是自费。学费要靠圈内人努力,小卒是借来的,不得不忍痛死去。”

他们结婚时,他10岁,她16岁。多年来,她既是妻子又是母亲。他没有想过要用余生来报答她的恩情,而是一直记在心里。

少年李大钊

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院。

正是在这一年,赵纫兰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不幸的是,孩子很快就夭折了。

悲痛欲绝的赵纫兰仍然支持李大钊外出读书。在天津六年后,他靠着她的“辛苦、典当、借贷”才“勉强离开学校”。

新旧社会交替之际,李大钊接受了新思想,他有改造社会的伟大愿望。

毕业后,李大钊没有挣钱养家,而是想出国留学。赵纫兰并不太惊讶,而是平静地问道:“多少钱?”我会想办法的。"

当时他们有三个孩子,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但是赵纫兰没有想到这一点。她只知道无条件地支持他。

1913年,李大钊在毕业照

1913年,从北洋法政学院毕业后,李大钊拿着妻子的钱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

他去了日本后,她在家深感忧虑,经常熬夜。这时,最小的儿子死于天花。

独自一人,她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她从未想过让他回国。

02

三年后,李大钊终于回来了。他在北京创办报刊杂志,才华逐渐显露。他被张推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1918年,一家人终于团聚,在北京有了家。那时,他们已经结婚快20年了。

在外人眼里,他们是那么的水火不容。李大钊是留学归来的学者、教授,赵纫兰是文盲,还裹着小脚;

他刚站起来,正值壮年,但年近40的她,因为长期的辛苦工作,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经常被客人误以为是保姆。

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赵纫兰怕让李大钊尴尬,有客人的时候就偷偷藏起来。

但是,李大钊从来都不喜欢她。他一直很欣赏她这些年的努力。

后来又有一位客人从家里来了,李大钊亲自帮赵纫兰换衣服,系扣子,大方地把她拉出来,介绍给客人。

为了让她适应环境,李大钊还在家里搭起了土炕。当赵纫兰在热炕上工作时,他帮助她做饭和看孩子。

闲暇时,他还教她读书识字,让她能写简单的信,“读《红楼梦》”。

为人正直,才华横溢,没有一个女老师和女学生对李大钊表达过爱慕之情。他一个个拒绝,始终坚守着这份简单的情感。

小家庭安静温馨,李大钊精神振奋,迎来创作高峰。他潜心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并在短时间内发表了许多重要文献。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守着这点小幸福,赵纫兰很满足。

然而,李大钊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他与陈独秀主编《新青年》,领导了五四运动。他们一整天都很忙。

“南下的李,相约成立了一个党”,陈独秀被捕后,李大钊冒着生命危险试图营救他。就在赵纫兰快要生产的时候,李大钊把她送回了老家,并立即乔装成商人护送陈独秀。

生完孩子后,赵纫兰坚持要和李大钊一起回京。明知危险无处不在,但与分离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她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

1921年,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会议没有场地,租来的小院是活动的据点;

资金不足,他拿出一大部分丰厚的收入当教授;

困难学生经常向他求助,他也慷慨解囊。当剩下的工资交给赵纫兰时,所剩无几。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赵纫兰学到了一些革命原则,知道自己是为群众服务的,所以没有任何怨言,只过着自己提倡的“简朴生活”。

“黄卷是绿的,苦食是淡的,冬天是绗缝的,夏天是布衫。”即便如此,家里也经常没有饭煮。

北大校长蔡元培破例“干涉”李大钊的开销。他告诉会计部门,当他每个月发工资时,他会留一些给赵纫兰,以保证他的生活。

家庭生活经常被打乱,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但赵纫兰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看到年轻学生的衣服很薄,她拿出刚给儿子做的新棉衣。

李大钊对大义的深刻理解让她非常感动。

李大钊与胡适、蔡元培、蒋梦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频繁南下参加革命活动,领导工人运动,不可避免地给家庭带来灾难:

门口,有更多的人在徘徊;光天化日之下,有小流氓闯进书房乱翻;晚上,威胁和恐吓的大石头落在院子里。

李大钊在外面忙,赵纫兰很害怕,他的心完全被绑在他身上。

长期的艰苦导致了疾病,但她并不关心自己。她甚至不知道小女儿钟华什么时候病重。

钟华不幸去世后,她深深自责,只为没能替李大钊保护好孩子。

祸不单行。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李大钊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不得不投靠昌黎五峰山。赵纫兰把孩子们带回了河北老家。

随后,党组织派李大钊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临走前,他写信给赵纫兰:

“现在,我的工作很忙,将来也不会有空的空闲时间来照顾家人。你要坚强,不要因为我的人生流离失所而焦虑,振作起来抚养教育你的孩子。

目前,统治者的这种猖狂行为只是一时的恐怖。十年之内,红旗会飘遍北京。看看当时的世界,是谁的世界!"

读到这里,赵纫兰放声大哭。对于他的理想,她只是坚强。

李大钊的三个孩子

冯玉祥发动政变后,形势发生变化,李大钊的通缉令被取消。从苏联回来后,他和赵纫兰难得地团聚了。

没想到,张进京后,竟然对李大钊发出了逮捕令。

党组织安排李大钊避往南方,他却放不下北方的工作,坚决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的家被宪兵包围,赵纫兰和两个女儿一起被捕。幸运的是,大儿子包华出去春游了,小儿子被寄养在别处,所以他逃出了监狱。

李大钊被捕,震惊了他的朋友。包华回城后,周作人把他藏在自己家里。

周作人

10天后,李大钊和赵纫兰在法庭上相遇。他的眼镜不见了,头发凌乱,她忍不住哭了。

李大钊非常冷静。他看着母女俩,对法官说:“我妻子是乡下人,我的孩子还小,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在最后一刻,他尽力保护他们。

谁也没想到,那一面,却从来没有。

母女俩被释放回家了。第二天一早,报纸刊登了“李大钊等人昨天被绞死”的消息。我一看到它,赵纫兰立刻晕倒了。

晨报记者来到这里,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李的妻子闻耗,悲痛哭泣,几次病愈,病情加重,以致卧床不起。小孩子们围着长沙发站着,他们孤独而悲惨,看见他们的人不会哭。”

终于醒来后,赵纫兰哽咽着对女儿兴华说:“记住,昨天是你父亲被杀的那一天!”

晨报关于审判情况的报道

李大钊被害时年仅38岁。除了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他什么也没留下。没钱的时候,朋友集资买棺材;我没钱寄回老家安葬,只好先放在庙里。

受此重创,赵纫兰的健康每况愈下。但是李大钊还没有下葬,几个孩子还很小,她不能掉下去。

她拖着生病的身体,带着孩子回了老家。当她的生活难以为继时,她不得不向周作人求助,恳求周作人“救救孩子的教育,救救家人的生命”。

赵纫兰给周作人的信

在朋友和北大的救济下,生活很难维持。

日复一日,赵纫兰盼望革命成功,以便埋葬李大钊。然而,年复一年,胜利遥遥无期。

赵纫兰预感到她的身体不能再等了。1933年春,她来到北京,请北大出面为李大钊组织葬礼。

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慷慨地答应了,但他提议不要大吵大闹,走出西门附近的城市。一向逆来顺受的赵纫兰坚决反对,坚持要从城里走出来。

她说:“李先生生前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死得那么悲惨。我受不了!”

1933年,李大钊去世6年后,灵柩终于安放在象山东麓的万安公墓。

最后的愿望实现了,仅仅一个月后,赵纫兰就崩溃了。想着要见他,她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临死前,她唯一的遗愿就是能在他身边。

在短短50年的生命里,她用全部的温柔温暖着他,激励着他,为他而活,为他而死。

这一生,无怨无悔,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