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全面剖析-中融信托

栏目:军事 2021-09-28 21:09:31
分享到:

1.中融信托简介

中融信托,简称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2002年5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公司重新注册,更名为中融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2007年7月,经银监会批准,公司取得新的金融牌照,更名为“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至今仍在使用。

,股东背景

其中,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持股37.47%,中智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2.99%,哈尔滨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1.53%,沈阳安泰达商贸有限公司持股8.01%。

中融信托控股股东为经纬纺织机械,实际控制人为SASAC背靠的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中融信托股东之一哈尔滨投资由哈尔滨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100%出资设立;另一股东安泰达商业的实际控制人吴永亮,传闻是“中直系”成员之一;根据资金来源,中融信托持有59.00%的国有资产和41.00%的民间资本。

综合实力

说到中融信托,有“信托第一梯队”、“央企背景”、“资本雄厚”等诸多标签。

自2014年以来,中融信托综合实力连续5年排名前6,在严格的监管背景下,2019年依然排名第9,这也显示了中融信托的强大实力。

截至2020年9月2日,中融信托注册资本120亿元,仅次于重庆信托、平安信托。

2019年,中融信托总资产为276.16亿元,较去年减少10.13%,但总实力仍不容忽视,排名第8。

2019年净资产达207.09亿元,较2018年增长6.72%,排名第八,略降一位,整体情况相对稳定。

2019年托管余额765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2%,其中集合资金信托余额6126.53亿元,增长35.34%。全年新增信托资产达2264.43亿元,该指标排名由第23位上升至第11位。

2019年营业收入54.34亿元,其中信托业务收入45.06亿元。净利润15.74亿元。

2.股东背景下的央企与民企之争

从中融信托的股权结构来看,中融信托真正的控股股东应该是经纬纺织机械,背靠SASAC,中融信托对外宣传也是“央企信托”。然而,业内关于中融信托是“中智系”实际控制人的言论从未停止。

央企背景VS民企背景

中融信托应该属于央企控股信托公司还是民营控股信托公司?事实上,关于“谁是控股股东”的争论不绝于耳,两派的意见各有各的道理。

中央企业的实际控制

近一两年的市场观点认为,中融信托是一家以“央企”为后盾的信托公司。

首先,从股权结构来看,经纬纺机持有中融信托37.47%的股权,中融信托也是公开认可的控股股东,经纬纺机年报和中融信托年报均公开披露经纬纺机为中融信托控股股东。

第二,从中融信托的管理层来看,经纬纺机占据了核心管理层的半壁江山。其中,5名董事中有4名由经纬纺织机械选举产生,占80%;经纬纺织机械应选举一名监事。

私营企业的实际控制

相信中融信托是“中智系”成员的人也有充分的理由。

经纬纺机虽然持股37.47%,但中智集团持股32.99%,与经纬纺机仅相差4.48个百分点;此外,另一位持股8.0057%的股东安泰达商业实际控制人吴永亮,据传也是“中直系”成员之一。这也让一些人相信中融是“中国植物系”。

此外,中融信托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刘洋先生、中融信托监事高兴山先生均来自“中智系”,话语权更大。刘洋先生虽然是经纬纺机推荐的,但市场上一般认为刘洋先生是“中直系”。作为前控股股东,很难摆脱“中直系”的阴影。

央企还是民企?

2020年4月16日,经纬纺机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提到“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中融信托金融业务萎缩66.11%”,再次引发“中融信托实际控制权”之争。

2019年经纬纺机营业收入46.87亿元,较2018年减少13.56亿元,同比减少22.43%。以中融信托为首的金融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0.22亿元,占经纬纺机总收入减少的75.37%。在信托业“严监管、强合规、重治理”的背景下,金融业务是否严重萎缩?是因为经纬纺机的控制权没有渗透到中融信托的业务层面,止损不及时,还是因为经纬纺机实际接管了中融信托,大幅整顿了金融业务?后续信托研究院将继续关注中融信托。

3.业务风格和管理能力

长期积极管理信托业务

投资者认购信托产品主要通过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而中融信托是少数长期以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为主的信托公司之一。

中融信托管理的集合资金信托余额自2014年起连续三年位居信托公司第一。2017年被中信信托超越,2018年被建行信托超越。目前中融信托集合资金信托余额保持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信托和建行信托均有金融集团撑腰,两家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余额均低于中融信托,这也反映出中融信托的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2019年,在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去通道、控地产”的背景下,中融信托集合资金信托管理规模较2018年扩大35.34%,达到6126.53亿元,占2019年末信托余额的80.04%,成为中信信托之后第二家进入“集合资金信托余额6000亿”的信托公司

大观的信托公司显示了公司对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偏好。

良好的主动管理能力

截至2019年底,中融信托存续信托计划项目997个。

2014年至2019年,公司新增信托计划2673项,规模11493.71亿元,其中新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288项,占比48.19%,新增6048.63亿元,占比52.63%。

据好信研究院整理的公开渠道信息显示,2014年以来,中融信托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违约项目14个,与新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数量、现有信托计划数量相比,均处于极低水平。违约项目中有12个融资信托计划和2个投资项目;其中6个融资类信托计划已还本付息,除“中融-容晖六号红星美凯龙IPO”外,其他项目均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信托资金损失。

在8个未解决的项目中,包括广受好评的项目“中融信托项容188青海投资”。1月6日,首个信托计划到期,但投资者只收到部分本息。中融信托迅速回应,与担保人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收购协议,同意收购信托计划剩余全部债权,债权收购资金将在一年内陆续支付。青海省城市投资公司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了担保。协议已经生效,但实际执行情况不得而知。

管理能力之争

由于中融信托的风险投资快速增长,人们思考中融信托的管理能力:“中融信托是管理能力真的强,还是项目开发更激进?”

2019年5月23日,黑龙江银保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发布第52-5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列举了中融信托的五大违法行为:一是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不审慎。二是信托项目尽职调查不到位。第三,信托项目的资金来源不符合规定。四是信托保险合作项目尽职调查不到位。五是投资者适当性审查不到位,罚款总额不到位。

早在2018年,中融信托在年报中披露“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监管局对公司‘影子银行、交叉金融’开展专项检查,公司积极配合检查工作”,公司也明确表示“按照监管要求逐步实施整改”。2019年黑龙江银保监局开出的“五张罚单”依然直指上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融信托整顿任重道远!

4.资金池业务纠纷

四川信托资金池业务的惊雷引发信托业大地震,中融信托庞大的资金池业务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什么是“其他投资业务”?

如果要说中融信托的资金池业务,那就不得不提到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其他投资业务”。

早在2015年,其他投资信托业务以1816.29亿元的余额领跑其他业务,绝对占比39.61%;这一领先优势将持续到2018年。这么大规模的“其他投资”业务是什么?

中融信托年报披露的收入类型主要包括证券投资业务收入、股权投资业务收入、贷款业务收入、产权业务收入、股权收益权业务收入、浮动业绩奖励收入、基金管理费收入、金融服务业务收入等。

年报披露的信托业务类型包括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其他投资、融资和交易管理。

稍作匹配,其他投资业务最有可能是浮动业绩薪酬收入和金融服务业务收入。

那么,什么是浮动业务薪酬和金融服务业务呢?

中融信托在年报中对“浮动业务报酬”给出的解释是“项目清算后,按照清算净收益水平乘以收益水平对应的合同约定的浮动业绩报酬率得出”;而“金融服务业务”是合同约定的金融服务内容,按照约定的收费标准计算收费金额。但中融信托并未说明哪些项目涉及浮动业务报酬或金融服务业务。

如何解读资金池业务?

对于“其他投资”的业务构成,不少信托业人士认为中融信托庞大、复杂、神秘的“资金池”业务融入其中。

“资金池”业务往往由信托公司本身作为融资方进行融资;银监会2014年发布的99号文首次对非标理财资金池进行了界定:“信托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以外的公开市场流动性较差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导致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无法一一对应,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期限不匹配的业务”。“资金池”业务给信托公司极大的灵活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刚性赎回”的资金来源。

A.中融信托的“资金池”业务流向哪里?

根据投资情况,中融信托的“资金池”业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收购不良资产;二是通过债务、股权、收益权、债务加股权投资优质公司;第三,投资固定收益产品;第四,作为有限合伙人加入专门从事投资业务的有限合伙企业。

由于“中智系”在中融信托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虽然对中融信托“资金池”业务的投资模糊不清,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智系”通过大量“资金池”业务为其关联方进行借贷融资输血。

B.如何维持高收益的“资金池”产品?

中融信托“资金池”产品的高回报也让市场难以预测。与其他“资金池”产品相比,中融的“资金池”产品往往收益更高。

预期收益率这么高,是因为中融信托的“资金池”为了吸收资金支付利息积累,不得不高价维持盘面?还是因为中融信托的管理能力很强,投资标的资产很赚钱?如果是前者,我们有理由担心有一天它会不起作用,彻底崩溃。如果是后者,如何验证?

“资金池”业务能持续多久?

信托公司的“资金池”业务始终在监管的夹缝中生存。

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第15条明确提出“金融机构不得开展或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经营、单独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实际上是禁止“资金池”术语的错配。

2020年5月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实施资产管理新规,新起草了《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严格执行期限匹配,首次引入非标比例限制,即“信托非标单笔集中度不超过信托公司净资产的30%;集合资金信托非标投资总额不得超过集合信托计划总规模的50%”。

根据资产管理新规要求,信托机构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对不合规信托产品的整改。中融信托“资金池”存量庞大,整改之路必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