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书法
学习书法可以培养人的观察能力。我们知道,学习书籍的人必须走发帖之路。发帖的时候要模仿古代的字帖,越相似越好。这需要仔细观察,例如,形状、位置、角度、厚度、开始、运行、关闭、中心或侧面、打开和关闭、俯仰、滚动等。结的密度、成分的会聚和分散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观察到位,然后才能可视化。在关注岗位的过程中,观察能力会不断提高。观察到的,不一定写得像,但没有观察到位的,肯定不会写得像。
学习书法可以磨练意志。有句话叫“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量变导致质变,所以没有量变的积累,学习书法肯定是不可能的。“墨在池中”“写回冢”等典故,都是讲我们的祖先在学习书法时的苦心精神。“池中有墨”是指东汉大书法家张芝练字非常刻苦。他总是在池塘边练习书法,因为在池塘里洗笔很方便。日复一日,池塘里的水变黑了,变得像墨水一样。“退笔入葬”是指隋代大书法家智勇和唐代大书法家怀素的故事。智勇从不停止练习书法,每天都很努力。几十年来,用过的秃笔里装满了几十个骨灰盒。智勇对这些毛笔有很深的感情,于是就把它们埋了起来,这叫“还笔之葬”。怀素和尚是草书大师。他也不愿意用丢弃的毛笔,所以把它们埋在山下,这被称为“笔葬”。对于书法家来说,是一辈子的事。不发帖,写出来的字会缺少古意,没有顽强的毅力是学不好书法的。同时要明白,每天能坚守岗位的人,一定有顽强的意志力支撑着他!
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书法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每个人都会写字,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书法。当代书法家陈振濂说,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反惯性书写。用印刷的标准来衡量书法肯定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有些人对书法的欣赏度不高,所以才称当代一些书法家的作品为“丑书”。事实上,他们的角色从艺术角度来看并不丑陋,而是美丽的,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通过学习书法史和书法理论,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时期的优秀题跋,你会逐渐提高眼界,从而在众多混杂的书法作品面前分辨出哪些是真正的精品,哪些是垃圾。对不同艺术的欣赏有共同点。通过提高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提高其他艺术的审美能力。
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以书法为契机,走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培养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学习书法,首先要对文字学有所了解,否则容易用错繁体字;其次,我们所面对的古代碑刻的文字内容多为文辞好、文采好的文章,如《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诗等。我们不仅要面对它的文字,还要学习它的文本,理解文章中体现的作者的情感和人生哲学。通过阅读《兰亭集序》,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在表达短暂的人生和无常的人生时,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通过阅读《祭侄文稿》,既能感受到作者作为长辈对侄子的关爱,又能展现一代忠臣对祖国的热爱。通过阅读寒食诗,可以了解一代文学作家贬谪时的悲情境遇和旷达情怀。第三,我们在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经常会写一些古代优秀的散文诗。如果我们写得更多,我们会记住他们。这些著名的诗歌会潜移默化地陶冶我们的情操。中国书协倡导“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结合、多元包容”,其中“艺文结合”要求书法家不仅要会写字,还要有很强的文化修养。2019年春,中国书协举办了以王羲之为中心的“源流与时代”——历代书法与当代书法展。其中一个展览是“我用手写我的心”,要求参展商自己写文章或诗。因此,学习书法不仅要学习技法,还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无意识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有意识的主动学习。学习和书法是相互促进的,学习的提高反过来又能促进书法的提高。当书法学到一定程度,需要摆脱古人的束缚,形成自己的风格时,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书法可以拓宽社交圈。书法家经常参加书法交流、笔会、展览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你会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写书法,分享墨香,讨论书法;你也可能会遇到一些人,为你扮演配角;也会遇到各行各业喜欢书法的人。正是因为和各种人的交流,你才能开阔眼界,提高眼界,丰富阅历,甚至找到一两个终身知己。
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人的气质。俗话说“肚子里有诗书”,以上五点可以改变你的气质。
学好书法可以赚钱。这篇文章好像有点低俗,更别说,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