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棒 秸秆禁烧还田是大势所趋 农民以后咋种地 发牢骚不如顺势而为

栏目:游戏 2021-09-16 09:50:26
分享到:

引导阅读

自实施以来,秸秆还田一直备受争议,农业生产者普遍持否定态度。负面的主要原因是配套措施跟不上,导致病虫杂草严重,出苗不均匀。相比之下,生产者更倾向于“快速高效”的秸秆焚烧。在我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在严格的全面禁烧政策下,很多生产者宁愿冒着“错过农时”的风险,赌今年会像往年一样出现秸秆焚烧的“窗口期”,以至于今年耕地起垄时间较往年有所延迟,这将为玉米、大豆等作物能否顺利完成生长周期,确保今年粮食高产增添变数。

回到田间还是烧掉?这已成为中国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秸秆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积极性。

尽管困难重重,禁烧的力度仍在逐年加大。如何因地制宜处理农业秸秆需要一个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但农业生产不能耽误一年,农业生产要“不放过农时”,每个生产季节都要“在时间点”推进。但是,在禁烧秸秆的背景下,农民应该拥有怎样的土地?期待窗口还是主动寻求出路,是一场“赌博”?

@魏青画眉说,农业、农村、农民都认为秸秆还田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大趋势,虽然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农业生产者只有逐渐适应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新常态”,才能在更长远的时间里继续在希望的田野里迎接丰收的喜悦。

首先,秸秆还田是大势所趋

1、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如果说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是涓涓细流,那么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称之为风暴。虽然前后持续时间只有两周左右,但对环境的破坏是令人震惊的,会为火灾、交通事故、呼吸道疾病埋下巨大隐患。

工业文明的发展大大增加了污染源,但工业文明对人类来说是一个不可逆转、不可避免的过程。农业必须接受这一现实,与工业文明一起承担起减少环境污染的责任。农业的发展不能再墨守成规,只能适应新形式,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符合环境要求的生产方式。

2.保护土地的需要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土壤质量的关键依据。近年来,消费者觉得果蔬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有机肥缓冲作用的缺乏密切相关,过量施用化肥正使土壤理化性状越来越差,有机质是各项良好土壤指标的守护神,失去了有机质、土壤缓冲、团粒结构、保水保肥能力和易耕性的保护。

东北黑土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它一直被贴上有机质含量高的标签,成为“祖国大粮仓”丰饶的重要保障。但近50年来,由于过度利用和忽视保护栽培,地表有机质含量下降了1/3-1/2。在此背景下,秸秆作为一种巨大而持续的有机肥潜在来源,被用于还田进行土地耕作,恢复土壤原有的耕作和高产性能是必然的。

3.困难是大势所趋

秸秆直接还田,导致发芽率低、苗不齐、病虫害严重、劳动力增加、成本增加,普遍存在。作为“权宜之计”,秸秆包装还面临着收割不彻底、无处出田等诸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些都是秸秆还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能改变秸秆还田的必然趋势,打包离田只是其中之一

但是,面对秸秆还田带来的种种不便和配套措施的不完善,现阶段有哪些措施可以缓解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农民该如何种田?

第二,未来农民将如何耕种

针对秸秆还田面临的影响出苗率、病虫害发生率高、分解速度慢三大问题,笔者分析针对性、可行性对策如下:

1.秧苗不齐的对策:加大耕深

秸秆还田导致发芽势和苗势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秸秆成型空导致种子与周围土壤的接触面积不同,进而导致吸水不同步,造成发芽势和生长势的差异。

目前的土壤耕深大多在30cm以内,导致返回的秸秆大部分集中在浅耕层,导致播种的土壤层出现很大的空缝隙,漏风,播种后种子与土壤接触不均匀、紧密。

如果土壤翻耕深度能加深到50厘米,约一半的表层秸秆就能变成深层,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表层秸秆的滞留,降低了种子因吸水不均匀而萌发的潜力,打破了犁底层,增加了成熟土层的深度。这样既可以减少当季退耕的不利影响,同时在连年的耕沤过程中达到腐熟良田的目的,对培肥地力、增加活土层深度大有裨益。

这种方法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秸秆粉碎后的细化程度。秸秆粉碎越细,与土壤的接触面越大,腐烂速度越快。

2.病虫害高发对策:粉碎后杀菌灭虫

秸秆还田后残留在秸秆中的病原菌和虫卵将作为下一茬作物病虫害的火种,是秸秆还田地区病害频发、药费增加的重要原因。

为了消灭这些致病性虫卵,一种更高效但被广泛忽视的可行方式是在秸秆粉碎后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尽可能减少残留的致病虫卵,从而降低下一茬作物病虫害的“临界点”。与这种方式相比,在下一茬作物生病后施药,可谓是杀虫灭病,效果远胜于病虫害爆发后施药。而且两种作物之间耕作间隔时间长,农药分解时间充足,可以有效避免农药残留带来的危害。

3.慢分解对策:增加快分解菌的应用

影响秸秆分解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温度和分解微生物的菌落数。低温因素除了用塑料薄膜覆盖外,很难被人类控制。而丝状真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等促进秸秆发酵的有益菌株的菌制品,不仅品类丰富,而且在商业化生产中也已成熟。

在给定的温度下,秸秆的分解速度与这些发酵菌的数量成正比,因此有可能在还田前将水溶性快速分解菌的溶液喷洒在秸秆表面,喷洒时间应与喷洒杀菌剂分开,或在第二年春季气温上升后的土壤翻耕前。

三.困难中的机遇

1.发展水产养殖

一次性处理秸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展种植业。随处可见的稻草可以为农业提供足够的廉价饲料。在散养模式逐渐被禁止,养殖条件必须符合环保标准的背景下,肉价将有较大的可能性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更为合适可行的方式是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形成高效的秸秆回收、加工和牲畜排泄物处理的“过腹还田”体系。这种方式对秸秆高效利用最大化、增加收入大有裨益,是最有前途的秸秆利用形式之一。

2.食用菌生产

利用处理后的秸秆生产双孢蘑菇、草菇和鸡腿菇已有成熟的生产模式。出菇率虽然相对较低,但成本投入也较小,生产出来的食用菌可以获得经济收入。生产的菌袋粉碎后,可高效还田或作为无土栽培的原料。

3.集中发酵

根据秸秆产量,集中发酵罐应就近合理规划。秸秆直接还田属于分散发酵。制约发酵效率的关键是温度难以控制。秸秆腐熟发酵的周期往往需要两年左右。秸秆粉碎后,放入发酵罐中,然后与发酵菌按比例混合。在温度控制方面,可以通过覆盖棚膜或燃烧发酵不良的沼气进行加热,可以大大提高发酵效率。温度、通风等条件控制得当,每半个月就能完成一批秸秆发酵,效率远高于直接还田发酵。

4.造纸加工燃料棒

在河南、山东等地,早在20多年前,收割的麦秸大部分都是买来造纸的。现在,随着快递行业的发展,对纸壳的需求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因地制宜在符合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利用秸秆造纸是有效途径之一。

东北宁安市试行了无烟碳棒加工,可以保证秸秆的消化量和生产率。但之所以不能扩大,是因为成本较高。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消化秸秆的方式将是有效且重要的方式之一。

结论

这是未来解决秸秆问题的唯一途径。一个模式在推广之前,需要在官方的支持下进行试点。技术一旦成熟,普及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目前,解决秸秆问题的关键约束是成本问题。在这方面,仅靠农民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势必难以面对。高效推广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倾斜。为了鼓励人们尝试解决秸秆问题,“智慧在于人民”,拥有一个整天处理土地和秸秆的大基地的农民,更好地了解秸秆的特点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调动一线生产者的积极性,发掘民间智慧,这才是解决秸秆问题的大智慧。

肇东新闻播出时间表

首播时间:18:00

重播时间:当日21时

第二天6: 30和12: 00

风格清新,权威发布

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

……

肇东融媒体中心

肇东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监制:朱虹

导演:高海峰

后台:顾春阳

于佳琪

姚艺轩

请点击“在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