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这个浪漫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都会美化喜欢,也会去美化爱,认为心动是喜欢和爱产生的标志,实际上爱并不像浪漫主义形容的那样的虚无缥缈。
我们会喜欢谁、爱上谁,这不是由命运决定的,而是我们选择的结果。
我们喜欢和爱一个人的本质都和我们自己有关。
心理需求你的妈妈爱你,也许她确实是在无条件地爱你,但真的是无条件的吗?她的前提就是你得是她的女儿,如果你不是她的女儿,她就不会无条件地爱你。
实际上,无论是爱情、友情,又或者是其他类型的关系,当我们不再神化这些关系,我们就能洞穿所有关系的本质。
任何一段关系的开始,都是由彼此的心理需求决定的。
尤其是在爱情中,这一点体现得是非常突出的。
你之所以会喜欢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能够满足你的某种心理需求,但是没有人会承认他之所以喜欢对方,是因为对方满足了他自己的心理需求。
他只会告诉对方,对方有多么迷人、多么特殊,如何吸引了他。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理需求几乎都是来自于我们生命的早年的创伤经历。
比如说一个不受关注的人、一个缺爱的人,如果他在对方面前表现出这两点特质,他就会大概率地不被对方喜欢。也就是说在关系的初期,双方都是会掩藏一部分自己的特质的。
因为他们不确定对方是否能够接受,为了提高关系的成功率和避免自己受伤,大部分人都会这么做。
接下来我们会发现,随着两个人关系的深入,他们都会暴露出他们原来掩藏的特质,并且想要对方接受这些特质。
这个过程代表着关系往往是具有欺骗性的。如果我们在关系开始的初期没有能够鉴别出对方身上的自己不能接受的特质,比如说滥情,当关系深入的时候,我们付出过多,我们就会难以抽身了。
心血辩护效应心血辩护效应是社会心理学认知失调理论中的一种现象描述:我们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越多,对它的态度就会越喜欢。
富兰克林曾经为了说服自己的政敌,然后找这位政敌借书,化敌为友的故事就是运用了这个心理学效应。
我们付出得越多,我们就越喜欢这样的心理在心理学界弗里德曼对家庭主妇进行的等门槛实验中得出的
我们喜欢一个人的程度是由这个心血辩护效应决定的,在爱情中,分手越难过的是投入越多的人。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女生离不开渣男,这是因为旁观者并没有发现在这个女生和渣男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往往这个渣男对这个女生呵护备至,这个女生的防备心逐渐瓦解。
当她开始投入这段关系,到了后期就算她发现这个男生是一个渣男,她也难以果断了,除非她没有投入过真心。
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单相思特别痛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们在衡量付出的时候,不能看那些表面的金钱、情感,一定要看我们投入了多少的自我,像自我规划、自我妥协等等。
一个人之所以没有办法忘掉前任,是因为他忘不掉曾经的自己,失恋对于他来说是割舍了一部分的自己。
我们在听那些失恋的情歌的时候,就会发现几乎都是以“我”为记录对象,记录了对“你”的难以忘怀。
那些失恋却很洒脱、以及老夫老妻却要离婚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作为心血辩护效应的反例存在的。其实生活中特别多的这样的人:谈恋爱的时候不在乎对方,分手的时候也觉得无所谓。
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投入过多少的自我,又怎么会产生割舍自我的痛呢?
自私天性喜欢一个人本质上就是“我”选择喜欢“你”,然后变成了“我们”,所以“我”付出的自我越多,我就会越喜欢“你”。
这确实是关系的本质,但是我们是无法操控别人喜欢我们的,我们只能控制自己喜欢他人的程度,这是因为别人喜欢你的前提是你的身上有别人需要的东西。
比如,一个颜控如果只会因为美丽的相貌而喜欢别人,你没有这个前提的话,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吸引对方为你付出。
自私是人类的天性,我们会发现在聊天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喜欢谈论自我,总是不愿意倾听别人谈论自我。
我们谨记这一点的目的不是通过自私去操纵他人,而是让自己清醒,别人会喜欢我们,是因为我们身上有他们需要的特质,不是因为我们是特殊的。
记住这一点的好处是,在关系的后期,不会把别人的所作所为当成理所应当的事情,不至于因为自私而毁掉关系。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