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中原”不仅要记住“皮旅”,更要记住鄂东第二旅的惨烈损失!
“中原突围”中,以皮定均为首的第一旅创造了奇迹,并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皮旅”成功吸引了敌人的主力。
“皮尔夫”号不仅掩护了中原军区的突围,还成功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伤亡极小。
此后,一则“皮功德,少晋中”的谣言,让皮定均将军和“皮旅”扬名天下。
中原突围
胡致杰对吴承忠的举动感到惊讶和深受感动。
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准将吴承忠能够照顾一个乡绅的安全,这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仁义之师。
胡致杰对吴承忠表示感谢,漫不经心地问:“镇上围的是哪个单位?”
吴承忠回答:“是国民党第七十二师。”
听了他的话,胡致杰笑了。
吴承忠不解道:“胡先生为什么笑?你熟悉他们吗?”
“不仅仅是熟悉。”笑着说:“他们的老师叫傅毅,他们的副老师叫朱。他们都是旧年的老人。”
胡致杰自告奋勇,说:“好吧,我要出城亲自去见见我的两个弟弟,说服他们给你的军队让路,让他们走。”
“不,重组的72师是有准备的,不会那么容易说服的。另外,我不能让我丈夫冒这么大的风险。”吴承忠真诚地说。
胡致杰自信地说:“没关系。老人对这次旅行至少有90%的把握。吴会等我的好消息。”
说罢,大摇大摆走出胡家大院,昂首阔步,来到城外整编第72师大营。
吴承忠后来得知,72师师长傅毅和副师长朱顺坤不仅是胡致杰的老部下,也是他最信任的亲信。
当时,对傅、朱都很好。胡致杰退伍后,傅毅和朱顺坤仍然尊重他,从未中断过联系。
“中原突围”
看到傅毅和朱顺坤后,胡致杰忘了喝口水,立即开始了他的“说客”工作。
胡致杰开门见山,开门见山。
“你这次来这里,一定是奉命行事。镇上的军队不是日本人,他们也是中国人。”
“一旦战争打响,你们两个肯定都是两败俱伤。中国人是兄弟姐妹,我真的受不了!”
见傅、朱不作声,又说:“七十二师是地地道道的川军。你们两个一定都知道老蒋是怎么对待我们川军的。”
“如果你削弱和点燃军队,老蒋不会增加他们给你。也许你会借此机会撤回72师的名额。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胡致杰的话一针见血。
“在老首长看来,我们该怎么办?”傅和朱问道。
胡致杰说:“按照老人的看法,与其伤害两个同胞,不如撒网走自己的路。这个时候,给川军留点力气比什么都重要。”
傅、朱稍有迟疑,很快就明白了老首长的苦衷。
傅毅说:“我们听老首长的。事实上,我们不想打这场仗。”
最终,傅毅命令部队暂停进攻,并找借口将部队转移到城东,为第二独立旅留下一条通道。
当晚,吴承忠、张体学带领全旅官兵迅速行动,以最快速度向西野镇进发。
多亏了胡致杰的帮助,杜尔旅没有伤到一个人,也没有开一枪,数千名官兵成功突破了3万敌军的包围圈。
多年后,说到突破西野,吴承忠将军依然感慨万千。
他说:“如果没有胡老先生的全力帮助,二旅必然会与敌人决一死战。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结果不堪设想……”
第二旅安全离开西野后不久,为了更灵活地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吴承忠决定将部队分成三路,分头突围。
第一路由吴承忠指挥准将,率领旅部和第四团向麻城方向突围;
第二条路是第五团向罗田方向突围;
第三路由张体学政委指挥,率领第六团向麻城以北方向突围。
最后三支队伍克服了重重困难,虽然损失惨重,但最终还是成功突围。
部队在西野河汇合后,吴承忠准备带兵东进。
这时,上级发出新的指示:停止东进,把部队留在大别山,就地开展游击战争。
同时,吴承忠被任命为鄂皖地委副书记。
在敌人大军压境、不断围剿的情况下,杜尔旅在大别山坚持斗争,吃苦耐劳。
他们和国民党军队打了无数仗,因为没有兵供应,没有兄弟支援,二旅的战损越来越差,人越来越少。
到9月底,在大别山打了几个月仗的二旅全军覆没,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在一次突围行动中,吴承忠和他身边留下的几十名士兵也被敌人打散。吴承忠侥幸逃脱后,乔装回到家乡。
1948年,吴承忠终于回到华中军区,吴承忠后来被任命为中原军区第二纵第四旅旅长。
1955年9月,吴承忠被授予新中国开国少将军衔。
吴承忠将军
此后,吴承忠历任河南省军区后勤部政委、徐长军师师长、河南省军区干部部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政委。
1968年10月,吴承忠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
二旅政委张体学也在战斗中与战友走散。他一路跑着去了南京,找到了我们党在南京的办事处。
在董先生的精心安排下,张体学几经周折终于回到了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张体学离开部队,历任大冶县委书记、大冶军分区政委、湖北省组织部长、湖北省副主席、省长、省军区党委书记、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