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二战轴心国的疯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在坦克方面,印象最深刻的有德国坦克、虎式坦克、豹式坦克等。说到日本,“豆辇”的名声肯定是逃不掉的,但是随着末日的临近,其实日本在二战末期也建造了超重型坦克,但是这一类坦克其实暴露了当时日本的深层问题。
塞尔玛和路易丝:
100吨100型重型战车实际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第二大战车
数百辆重型战车
曾经蹂躏中国大地的日军,在诺门罕第一次看到了“实验”版的钢铁洪流,将目光转向了资源更丰富的太平洋。但是,当豆战车遇到真正的坦克“谢汕头”时,总比什么都没有强,于是日军研制出了百式重型战车,并于1942年完成车体,1943年进行试验;百式重型战车是德国和日本实际建造的第二大坦克,第一辆是建造2辆188吨级的鼠式超重型坦克。
百式重型战车总战斗重量为100吨。他们有一门105毫米主炮和两门37毫米副炮。车体前部和炮塔前部的装甲厚105 mm,强度很大。但实际上,由于日本坦克的设计能力,百吨级百式重型战车的装甲防护不如69吨级德国虎王坦克有效。
百式100吨重战车和九七式坦克 百型100吨重型战车和97式坦克
与日本1945年研制的四型中型坦克相比:30吨有75毫米,其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也大不相同。
揭露日本的深层问题
二战期间的军事思维:从底层到顶层
百式重型战车看似惊艳,其实是当时日本一位中层军官的亲自指挥研发出来的。虽然绕过了正式程序,但当时的日本高层对此也视而不见。直到原型车完成,才发现车辆的性能没有达到预期,然后一句“等待指令”的命令让这辆战车没有了后续。
同时,百式重型战车的研发也反映了日本的深层问题:
1.日式思维基于下一条规则: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一位中层军官召集了宝贵的矿产和人力资源,秘密研发了超级坦克,但高层领导并没有阻止或指导他们。这种“取其下”的思维在当时的日本也很普遍。进攻东北,挑起诺门罕战争,九一八事变,都是在关键时刻策划的,由非日本核心高层领导牵头;
2.想到决战武器,日军有着惊人的“狂热属性”,对决战有着极大的偏爱。大和号是日本海军的决战武器,日本陆军一心想在决战中击败对手,实现“一战全胜”。淞沪会战和偷袭珍珠港都透露出这样的思想。
3.缺乏战略眼光:曾经有一个日本人被称为“第一兵”。然而,不管他的实力如何,他都不是日本决策的核心。当时日本高层决策不明,他不敢用兵挑起北方前苏联的钢铁洪流。然而,“死亡”的挑战向美国发起了挑战,美国的工业经济和资源储备都是世界第一。然而,中层日军屡战屡胜,在整体战略部署上屡屡“添乱”
-四式中型坦克 -第四类中型罐
评价:百式重型战车是以上三点的结合,研发过程是“自下而上”。二战中,当控制权空变得越来越重要时,一种坦克并不具备决战武器的属性,而日本中层军官的战略眼光甚至受到限制。以日本当时的资源能力和经济能力,要把一个30吨的四型中型坦克发展成钢铁洪流,难度更大。无论战斗力如何,100吨级的坦克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