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专卖 古代盐铁专卖 私自贩卖食盐是违法的 那卖咸鱼行不行

栏目:军事 2021-11-28 06:41:24
分享到:

盐铁垄断在历史上延续了2500多年,是中央政府除土地税之外最重要的财政收入。

很多人认为盐铁专卖是西汉的桑弘羊提出来的,但实际上盐铁专卖早就存在了,最早是春秋时期齐国项管仲发明的。管仲曾在与齐桓公的谈话中正式提出“管山海”的概念。

《管子·海王》曾记载:

桓公说:“但我为什么要做我的国家?”

关子对他说:“只听得见官山海。”

齐桓公问管仲如何治国,管仲回答说只有政府才能控制山川之利。接下来,管仲抛出了自己的理财主张——“海王之地,要制定盐政”,正式提出了盐要由政府垄断的主张。同时,管仲还提出了对铁器的控制。

到了战后中后期,各主要诸侯国都实行了倒卖盐的政策,这一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大头。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成为了政府垄断的行业。

汉朝建立初期,国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土地税非常轻微,而盐铁专卖则被废除。直到汉武帝时期,为了抗击匈奴,汉武帝采纳了桑弘羊的建议,重新开始了盐铁专卖。

盐铁垄断政策一推出,就遭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认为这是政府和人民为了利益的竞争,这一政策确实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因为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在当时,铁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不可或缺的农业材料。此外,酒精也被纳入政府垄断。

汉武帝末年,他觉得发生了四次内乱,国家筋疲力尽。汉武帝发布轮台圣旨,国家外交内政战略开始呈现重大转折。

赵涵皇帝初年,辅政将军霍光召开全国会议,讨论未来的国家经济政策,史称“盐铁之议”。经过五个月的讨论,主张经济自由化的人打败了以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干预主义者,霍光下令废除酒类垄断,放宽铁器销售,降低食盐价格。

然而,虽然重组以经济自由派的胜利而告终,但西汉政府并没有完全废除食盐垄断,因为收入太大,政府无法放弃。

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买卖盐一直被政府牢牢控制着。尽管各个时期对盐业的控制不同,但此后盐业从未完全放开。

盐作为一种刚需食品,垄断必然会抬高价格,而大海就躺在那里,所以沿海居民晒一晒也不难,所以卖私盐的交易屡禁不止。

中唐以后,政府的盐政策逐渐收紧,朝廷严厉打击私售盐。五代十国以后,军阀更加重视食盐专卖收入。

宋朝在空之前加强了盐业的垄断,卖十斤盐的被处死,高压政策一直持续到清朝。

然而,政府的高压未能阻止私盐销售活动。比如元末分江浙的张士诚,就是靠卖盐发家的私盐贩子。

但大多数时候,政府对盐业的控制仍然非常严格。最初,盐的生产和销售都由政府管理。后来政府认为晒盐成本太高,就把盐的生产外包给沿海居民,再由政府统一向收盐渔民购买盐。在此期间,政府只需要监控生产过程,从而节省了生产成本。

后来政府觉得卖盐也麻烦,于是盐的销售渠道也改为盐商。这时,盐业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制盐的盐商生产盐

第二,政府统一以极低的价格购买食盐

第三,政府会以很高的价格将盐转售给销售渠道的盐商

第四,销售渠道中的盐商会提高价格,然后把盐卖给人民

这一套环节下来政府是什么都不用做,一关一卖,纯粹无利可图。至于骨子里卖私盐的行为,只要不是官员腐败或者乱世政府控制力下降,基本上没有什么漏网之鱼。

至于咸鱼的买卖,古人并不傻。如果他们放任“咸鱼横行”,盐业的垄断很快就会变成一张废纸!

再说了,卖咸鱼比走私盐难多了!毕竟盐体积小,消耗量小。一公斤盐一家人可以长期吃,所以有利可图,容易藏起来。

另一方面,咸鱼!鱼比盐大得多,你藏不住。当时没有冷链系统。当你运了一堆海鱼去内陆地区卖的时候,傻子还以为鱼是咸的,不然早就臭了。

而且虽然政府把盐的生产环境外包出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沿海地区的盐会被淹没。当地政府对沿海地区的监控非常严格,渔民必须获得官方批准才能购买盐。

如果渔民捕获的鱼太多,需要腌制,他们必须向当局报告。腌多少鱼,用多少盐,都需要严格审批。当然这些咸鱼可以卖,但是价格肯定很高。毕竟鱼很贵,盐也是渔民从政府那里买的。两者加起来的价格比直接买盐贵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