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曾经是我军的一支独立部队。当军队还在骡马时代,骑兵以其快速、灵活和高机动性在战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北伐战争到红军长征,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我们都可以看到骑兵的驰骋。建国初期,我军有十几个骑兵师,但时间已经过去了。随着人民军队的装备水平越来越现代化,骑兵已经衰落了。但是,我军仍然保留了两个骑兵营的建制。士兵身上的枪械、训练服和骑士靴已经更新了很多次,但剩下的骑兵部队依然只有一件武器相伴。
八里桥战役中,清军蒙古马被英国“女王”卫队龙骑兵团击败
清朝的八旗战士曾经统治过世界。然而到了清朝中期以后,长期沉浸在安逸享乐环境中的八旗精英迅速腐朽。鸦片战争时期,在嘉庆的一次阅兵式上,过去的精英八旗马有“放箭白费,奇马人落地”的尴尬。在战斗力直线下降的同时,八旗马队的装备早已落后于时代。作为前现代意义上的骑兵,他们在近代立即投入战斗的武器仍然是长矛、军刀和弓箭,辅以少量落后的火器,尤其是马刀,是骑兵的常规武器。无论是制造工艺、锋利耐用程度,还是训练技法,都与西方现代骑马刀有所不同。
装备M1853骑兵刀的英国龙骑兵
英国M1853骑兵刀
骑兵训练的废弃和装备的极度落后最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产生了恶劣的结果。1861年8月12日,在天津北塘登陆的英法联军被清军八旗阻击。英法联军800多名骑兵组成“城墙队形”冲锋。他们手中挥舞着锋利的骑兵刀,迅速用八旗驱散了3000名骑兵。9月21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郊区八里桥地区,与负责阻击的森格金晨部会合。清军的先锋由蒙古科尔沁和八旗察哈尔骑兵组成。他们利用盟军维持稳定,向敌人侧翼发起冲锋。当接近敌人阵地时,他们与英国骑兵、英国“女王”卫队龙骑兵团、“普比罗”骑兵团和印度锡克人组成的“费罗”进行了肉搏战
在骑兵之间的肉搏战中,身着布甲、手持大刀的蒙古武士挡不住英国骑兵刀的劈砍,很多蒙古士兵直接被砍断了手臂。混乱的战场上,刀割肉的声音和蒙古士兵的尖叫声此起彼伏,清军引以为傲的骑兵最终被击溃。这场战斗向清军表明,除了热兵器的巨大差距,他们在对抗冷兵器的战斗中也陷入了劣势。
腰间插着M1822骑兵刀的英国锡克教骑兵
英国和印度骑兵装备的M1796骑兵刀
此时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其骑兵的基本武器仍来自明代的《炎陵刀》《柳叶刀》。前者比较直,适合刺,后者比较弯,适合劈。这两种战刀一般出现在明清时期的军事武库中。在传统的制造体系下,这种武器没有统一的生产方式。材料配比和锻造工艺都是基于工匠的经验。成品的强度和锋利程度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受限于落后的冶金技术。刀刃的韧性也不好。更重要的是,炎陵刀和《柳叶刀》这两把刀,加上刀柄的长度,都不超过两尺七寸,这在同时刺和砍的时候是很大的劣势。
清代燕灵刀
八里桥战役中,英军骑兵主力“女王”近卫龙骑兵团装备了刚刚分发的M1853骑马刀。这把刀全长达到104厘米,其中长度为89厘米,刀身比较直,类似直刀。最大的特点是首次将刀柄和刀身融为一体,强度和韧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5年前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面对俄罗斯骑兵时,英国军队的M1953骑兵刀经常直接砍下俄罗斯人的全部头颅,表现出骇人听闻的杀伤效率。与此同时,英印骑兵依然装备着老式的M1796式和M1822式骑兵刀,但其威力不容小觑。前者是英国军队参照波兰轻骑兵刀发展而来的,全长96厘米,刃部呈大弧形。刀尖变宽了,在滑铁卢战役中表现出色。后者更直更短,但更重。在八里桥战役中,英、印骑兵的这两把骑兵刀经常被轻易斩断。
在日本浮世绘中描绘的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淮军士兵佩戴着一把带护手的雁羽刀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最终使清廷意识到自身军事力量与西方的巨大差距。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大量现代化装备传入中国,早期官办工厂开始试制枪支弹药。然而,清军似乎并不重视现代骑兵刀。虽然也引进了M1853等西方刀具,但数量有限。而且在整个洋务运动期间,骑兵的刀剑从未标准化,湘军、淮军的骑兵也常有,然而传统刀具的改进只是在炎陵刀柄上安装西式的保护拳。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面对装备西式骑兵刀和骑术的日本骑兵,仍以雁羽刀作战的淮军骑兵不堪一击。直到这时,清廷才开始痛定思痛,用西方模式全面练兵,其中自然也包括骑兵的现代化。
袁世凯接管了昔日的吴伟军,骑兵依旧装备着老式的炎陵刀
普鲁士M1889骑兵刀
在张德秋季演习期间,新建的陆军骑兵挥舞着M1889骑兵刀冲锋陷阵
1895年,袁世凯接管天津定武军,开始全面训练新军。从一开始,骑兵就被训练成一个参照德国模式的特殊部队。袁世凯彻底废除了各种传统刀剑,为骑兵统一了普鲁士M1889骑马刀。这把刀刀刃直,几乎没有弧度。刀柄上配有蝎子空护卫,全长99厘米袁世凯新建的陆军骑兵对后世中国骑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清朝灭亡后,尤其是袁世凯死后,中国近代骑兵的发展再次停滞。M1889骑马刀没有完全复制普及,骑马刀的标准化被搁置。军阀混战时代,中国骑手手持各种骑刀。
青马军使用的贺州刀
相比之下,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日本骑兵早已完成脱胎换骨的改造,手中的骑兵刀已经完全标准化。九一八事变前,日本骑兵主要装备国产32式骑马刀,是在25式骑马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刀身由钢锻造而成,刀背脊呈圆形,全长102厘米,刀身83厘米,护锋呈碗状。最大的特点是护手有一个皮圈,骑握时用来盖住食指,防止剁的时候掉下来。
这种骑马刀在当时是极好的。虽然骑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经衰落,但在机械化程度较低的东部战场,骑兵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有了高大的东方大马和三十二式骑马刀,九一八事变后,在当时中国各派军阀势力中,只有西北的马步芳部队特别重视骑兵训练,他们主要装备的是参照西洋和炎陵刀式制作的贺州刀。这把骑士刀根本不是32式骑士刀的对手,被日本骑兵砍伤也无计可施。八里桥战役的悲惨局面在中国再次重演。
八路军骑兵立即进行训练
抗日战争初期,仍然使用鬼头大刀作战的八路军骑兵
在1959年的国庆阅兵中,手持32式骑兵刀的骑兵部队被宣读
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里,真正实现骑兵刀发展突破的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骑兵的高机动性非常适合当时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八路军非常重视骑兵战术的运用,但早期八路军骑兵的主要武器主要是民间传统制作的宽刃大刀和鬼头刀,极大地限制了骑兵的作战能力。在敌后战斗中,八路军、新四军缴获了大量32式骑兵刀。
1941年,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根据与青马军的作战经验组建了骑兵团,在缴获的32式军刀基础上研制出了新型军刀。因为没有官方编号,士兵们称之为“雪峰刀”。这把战刀比32式长5厘米。近距离劈砍有很大的战术优势,制造工艺优越。是当时国内最成功的骑兵刀。1942年洪泽湖地区沙山集骑兵遭遇战中,彭雪枫指挥的第4师骑兵团凭借手中的雪枫刀和苏联哥萨克的骑兵战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了一支300余人的日军骑兵部队。八里桥战役以来,中国骑兵部队终于站起来了。
彭雪枫研发的雪枫刀
巴彦淖尔军分区骑兵挥舞着六五年骑兵刀进行训练
总的来说,日本32式骑马刀对中国骑马刀的发展影响深远。除新四军研制的雪峰刀外,抗日战争末期,伪满起义部队通过简化32式骑马刀的制造工艺,引进了自制的88式骑马刀。这把刀身的设计基本参考了32式骑马刀,只是刀柄简化了。这种骑马刀已经成为内蒙古骑兵部队未来解放东北的主要武器。在齐齐哈尔、四平等战役中,这些蒙古骑手用八式骑兵刀杀敌立功,最终夺回了蒙古铁骑昔日的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军一度有10多个骑兵师。除了步枪、轻机枪和其他武器,骑兵刀仍然是他们的主要近战武器。但建国初期,骑兵手中的刀仍以缴获的三两骑兵刀为主。直到1965年,南京3521厂在三两骑马刀的基础上,引进了全新的六五骑马刀,总长92.5厘米
可惜的是,在这个时候,骑兵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当第六个五年计划全部装备军队时,中国的大部分骑兵部队也被废除了。这一把也可能是见证骑兵衰落的最后一把骑兵刀。时至今日,在我军仅有的两个骑兵营中,“六五”计划依然和骑手们一起坚守骑兵的荣耀。
图文分享来自网络,作者: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