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虽然输掉了唐朝的白江口之战和明朝的仁臣之战,但对大陆的野心从未消退。19世纪末,这种野心终于得到了释放的机会,全面的洋务政策使日本有能力打败中国。1894-1895年的一场甲午战争让日本实现了几千年的夙愿,而中国却陷入了分裂的狂潮。
日本和中国一样对外封闭,实际上开放的时间比中国晚。但是,日本人没有这么重的历史包袱。既然幕府不愿意跟上潮流,那就和幕府一起陪葬吧。日本的改革全面而迅速,从上到下,迫使日本向西方学习。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满族才真正意识到向外国人学习是不可能的,但还是把学习的目标定在了器物层面。至于国家、文化等方面,依然固若金汤,坚持圣人之道,拒绝接受中华文明全面落后的事实。
尽管他在思想上如此顽固,但满族凭借其庞大的帝国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和一部分军事工业。北洋水师成为陆军时,被称为亚洲第一舰队,按照西方的武器和组织标准,也建立了几十万的淮军和联军。在东亚,似乎没有像样的对手。
与满清不同,日本从洋务改革之初就把目光投向了外国。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只有走出去才有资格与大国竞争。但是,日本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强者应该扩张的时代,日本自然要向外部世界扩张,所以朝鲜成为了第一目标。
通过收买朝鲜高官,扶植亲日势力,挑起朝鲜内部矛盾,日本将黑手伸向朝鲜半岛,必然与朝鲜主权国家满清发生冲突。日本在充分收集和分析满人的情报后,认为满人虽大,但并非不可战胜。
日本以打败满清王朝为目标,集中全国的力量,建立了更有战斗力的陆海军。并巴结英国,借联合遏制俄罗斯之机,得到了英国的财政和外交支持。
清朝对国际政治几乎一无所知。就连李鸿章这样的西方高层也只是大致知道列强不是铁板一块。以利诱的方式争取一方对另一方施加压力更有效。
当日本觉得自己在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时,就挑战了远东原有的秩序。1894年7月,日本发动政变推翻亲中的朝鲜政府,从而开启了战争。
满清对这场战争并非毫无准备。朝鲜部署了数万淮军,北洋舰队高度戒备,随时准备作战。总的来说,清廷对这场战争持乐观态度,认为打败日本并不难。然而,战争的实际情况出乎清廷所有人的意料。
首先是地面战场。清军在平壤战败,一路逃到鸭绿江边。事实上,双方的兵力几乎相当,清军将领中不乏勇者。连长左带头不幸牺牲了。其他几支清军也表现出色,给日军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然而,清军在战前布置得很糟糕,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更重要的是,统帅叶志超怕死,先逃,导致清军全面崩溃。
海上战场上,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大东沟发生了大规模海战。北洋舰队在吨位和装甲上都有优势,训练水平也不弱于日军。日本船只有许多速射炮和灵活的战术。他们接连击沉了5艘北洋军舰,在当地战场上的战斗越来越少。
大东沟海战后,北洋舰队主力虽然还在,但朝廷和李鸿章为了保护船只,命令舰队撤退到阿哈瓦,不再作战,放弃了海权。使日本军队能够在中国沿海随意登陆。
此时满清只想守住鸭绿江防线,希望战争不要烧到自己的土地上。然而,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完全被日本控制。日本入侵中国,逼迫清政府投降,从而获得大量的赔偿和土地,才是日本真正的目标。
日军利用海防优势,先在旅顺花园口登陆,夺取旅顺军港和辽东半岛,突破鸭绿江防线。随后在山东荣成登陆,一举歼灭北洋舰队。几乎所有威胁日军的清军都被歼灭或击败,满清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资本。
满清不得不讲和,但实际上投降了。日本开出了3.2亿白银的天价赔款,甚至将台湾省、琉球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放弃了对朝鲜的宗主权。最后李鸿章被日本刺客射杀,赔款减少到2亿。俄、法、德三国介入,用3200万白银赎回辽东。
这是1000多年来日本第一次完全控制了朝鲜,这极大地助长了日本的野心。可以想象,如果日本军队在唐、明时期取得这样的胜利,东亚的历史肯定会被改变。
从今天开始,本期将推出吴佳系列专辑,全面分析战争和中国战败的原因。感兴趣的朋友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