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解放军八一厂出品的著名反特辑电影《秘密图纸》,是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谁...火,火,火...?"这句经典台词出自《秘密图纸》中的潜伏间谍叶长谦,至今仍是很多老粉丝最喜欢的部分。
电影《秘密图画》拍摄于1964年,每隔一年在全国上映。编剧之一的郝光担任导演,而当时的荧屏明星田华、王心刚、刘季云、卫诗,以及李壬林、李莉、钱荣树等著名演员担任配角。据说,就连电影中走猫步的演员,也邀请了广州军区话剧团、总政话剧团等五大艺术院团的负责人,进行友好的客串。
整部电影《秘密图纸》只有77分钟,但剧情紧张曲折,人物丰富多彩。影片中的公职人员李华瘫痪,不服从制度,带着秘密图纸外出开会,却发现自己带着秘密图纸的公文包在旅途中丢失。电影的情节从寻找丢失的秘密图纸开始。
这部反特片的故事虽然没有说清楚,但从影片拍摄地的街景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发生在祖国的“南门”广州和深圳。影片中的阴雨天气和沿海风情,以及演员那句“天气不好,货物容易发霉”等台词。,都足以证明这部电影的地点和故事来源。
在《秘密图纸》中,有两位女演员的精彩表演,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一位是田华饰演的女警探石云;一个是卫诗饰演的女间谍李放。
电影上映后,田华饰演的石云几乎成了公安战线女侦查员形象的代表;卫诗被称为红屏上“最美女间谍”。李放的间谍被称为“23号”,这一度成为卫诗的绰号。
田华饰演的警察侦查员石云是这部电影的第一主角,戏份最多,浓墨重彩。
此前,因为在《白毛女》中饰演Xi儿,在《党的女儿》中饰演于梅,她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但这次她换了弦,成为了警方侦察的专家。
《秘密绘画》中的石云是一个简单而和蔼的年轻童子军。她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小心翼翼地从事公安侦查工作,是一个认真、积极向上的人物,这也与田华自身的气质非常吻合。田华也不负众望。她以精湛的表演展示了我的警察调查员的机智、勇敢和对敌人的恐惧。尤其是她那双锐利的眼睛,看得敌特心惊肉跳。
在拍摄过程中,一直饱受磨难的田华遇到了头疼的事:“开车”。在汽车不流行的那个年代,年轻的女同志开车很少见。然而,在影片的情节中,女侦查员石云被设计为开车,强迫田华“开车”。
在当时的田华,很少有机会坐车,更不用说开车了。但角色需要她会开车,即使不会开车,也要用头皮学。因此,在拍摄过程中,田华跟一位老师傅学会了开车。有一次我不小心,老师傅没看。田华把车转向路边,咣当一声倒在路边的沟里。好在速度不快,车和人都没事。后来在剧组同事的帮助下,田华终于不用身体替身就完成了驾驶戏的拍摄任务。
影片中在铁路道口救人的场景中,面对飞驰而来的火车,田华以真实人物的身份冲上去,抱着受害者,在路基下接连翻滚,自己也受伤了。在剧中,三轮车工人后来得知是一个女同性恋在铁路上救了他的命,他非常钦佩。为此,田华在观众心目中成功树立了女警探石云的勇敢形象。
1964年八一厂筹备这部反特辑时,导演宣布卫诗将在三位演员参选后,在片中饰演女间谍李放一角。卫诗对此并不兴奋,因为她根本不想扮演女间谍。她觉得自己的气质和形象不适合演反派。
此前,35岁的卫诗因在电影《林雪海园》中饰演女护士“小白鸽”而受到观众喜爱。
变成潜伏间谍对卫诗来说是一个考验,她从来没有演过这样的角色。虽然他接手的角色就像部队分配的任务一样,他不愿意这样做,但卫诗积极地开始为“女间谍”的创建做准备。
在她看来,以往剧中的女间谍形象大多是浓妆、波浪卷发、抽着烟、扭着腰、抖着臀部,但《秘密画报》中的李放却无法保留这一形象。
在学习了李放之后,卫诗决定改变她以前的表演风格。她觉得李放在电影中的身份是钢琴家,她的家庭背景不太可能让她看起来光鲜亮丽。她告诉导演:“旧社会,能买得起钢琴的都是名门望族。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做女间谍的原因大概是家族历史中有反动基因。据推测,她在电影中窃取秘密图纸的动机是可信的。主任同意了卫诗的意见。
她在片中饰演的李放,在外貌上接近普通钢琴演员的气质,自然又接地气,很难和平时满脸皱纹的女间谍相提并论。电影上映后,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形象赞不绝口。卫诗晚年回忆说,在她心目中,这部电影最能体现她的演技,“因为我创造了这个角色。”
影片中,另一位口吃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特务叶长谦,由在电影《白毛女》中饰演反派穆仁智而获得一等奖的演员李壬林饰演。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艺术团话剧团副团长,山西省某军分区副政委,总政治部艺术团办公室主任。
《秘密的图画》的主要编剧史超是一位参加过1938年革命的红色剧作家,也是后来历史电影《大决战》系列的编剧。
根据当时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陈亚丁的说法,是史超写了这部剧《秘密的图画》。有一次,陈亚丁遇到史超,建议他写一部远离“人性论”禁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反特辑。
陈亚丁副部长的一句话为史超打开了大门,他决定尝试这种电影剧本。在陈亚丁的帮助下,史超、编剧郑弘、导演郝光义前往总务处深入生活,搜寻相关资料。
当时总政治部安保部部长史进前是有名的热心肠。他欢迎史超等人的到来,安排了安全部的工作人员,并提供了一些敌特案件的材料给史超等人参考。
史超一行不仅听取了介绍,有时还参加了悬案的讨论。在近一个月的采访中,史超接触了近80个病例。但梳理后发现,这些案件与以往的“反特情片”相比,在题材上难以有所突破。
史超与史进前等总政治部、安保部领导讨论,是否能找到一些既涉及部队又涉及地方公安的案例,以增加编剧故事的复杂性。
他的提议被批准了,于是他被总政治安全处介绍到公安部面试。公安部负责同志认为沿海地区此类案件较多,于是写信给广东省公安厅,希望他们全力帮助史超等人。
就这样,史超等人来到广州,广东省公安厅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反特殊案件。当时专门派了调查人员带他们到广州的大街小巷,指示他们观察几个国民党特务在各种职业的掩护下躲在大陆的活动。
之后,史超等人深入当时敌特活动猖獗的渔村“深圳”等偏僻角落,深入前线沙头角,体验“反特”生活。
在“中英街”,广东警方调查人员把他们从头到尾带走,告诉他们当时哪些店铺是国民党特务经营的。并说:“你的到来已经传到了他们的中心,不过这还好,他们猜不到你在这里做什么,让他们去工作吧。”
史超后来回忆说,他们到达沙头角的第二天,我们驻沙头角的人员得到一个消息,一个“消灭”了我们一部分人的国民党特务回来了。他们决定在半夜发动攻击,并“消灭”这个间谍。
为了让史超等人对反特殊生活有更深的了解和熟悉,办案人员决定带着他们一起执行任务。
一天深夜,在敌人控制的地区,狭窄的小巷蜿蜒曲折,漆黑一片,一点声音也没有。突然,前面的人蹲在一所房子前,后面的人踩着他的肩膀,迅速翻过了墙。院子的门悄悄地开了,我的调查员迅速走进来,巧妙地撬开了门。这时,手电筒亮着,床上的一个光头胖子坐了起来,公安人员的枪口正对着他的头。然后,有人开路,有人掉队。闪电把胖间谍带了回来,并立即审问了他。
这次特殊的经历让史超等人大开眼界。身体和心灵有一种对抗敌方特工的真实感觉。同时,他对我们公安人员警觉、能干、勇敢、果断;对敌特的狡猾、阴险和伪装技巧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史超一行回到广州后,广东省公安厅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抗敌的典型案例。
其中,我们的警察和敌方特工争夺一份机密文件的案件引起了史超的特别兴趣。
他与郑弘、郝光商量后,把这个“机密文件”案作为未来剧本的中心内容。谈到机密文件的丢失,他设计了两个相关的人物,一个是瘫痪的公职人员,另一个是马大哈的街妹卢。同时,将“部队和当地公安人员都参与”的理念合理地融入故事中。形成了秘密绘画剧本的总体框架。
基本思路确定后,史超、郑弘连夜在广州构思写作,将接触到的众多案例与在沙头角的经历相结合。参与编剧的导演郝光一边做着导演构思的案头工作,一边骑着自行车去广州的大街小巷看外景。
三个月后,话剧《秘密图纸》圆满完成。
在电影中,石云,一个女警察调查员,穿着病号服。似乎是个弱女子。之前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田华,也是《白毛女》中命运坎坷的地主家丫鬟。有些人很难相信这就是电影中勇敢的警察战士。
但随着剧情的展开,紧急要求出院的“女病人”迅速成为破案的关键人物。虽然她没有同类电影中的男主角那么轰轰烈烈,打架斗殴,武功超群,但她目光敏锐,大胆能干,凭借着出众的机智和勇气,也让敌人原形毕露,合谋破产。
直到现在,50多年过去了,电影《秘密图纸》也将带来新奇和非凡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