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富卢贝尔教育法
现代学前教育鼻祖弗罗贝尔,1782年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1852年去世。他于1837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名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其教育思想至今仍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他1823年写的《人性教育》一书中。他强调幼儿教育以儿童游戏为导向。玩和玩是这一时期发展的最高阶段。
游戏是一种由内而外表达个体内在本质的活动,与外界是愉悦、自由、平静、平和的,同时第三方也能与你产生共鸣和分享。游戏是美好的源泉。年幼的孩子在游戏中用心玩耍,累了也累了,在游戏中体验牺牲,帮助别人,互相配合,也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培养稳定和耐心。
玩得很累之后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真的很可爱。福赛思创办幼儿园,倡导游戏的重要性,是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倡导者。
孩子的食物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成长,还会影响他们的精神生活、感情生活和情感生活。孩子的衣服应该可以自由移动和玩耍,不能太长。穿衣服也会影响孩子的精神和心理,所以家长要选择大方简约的颜色,帮助孩子身心发展。
1837年,55岁的弗罗贝尔在克尔豪附近的勃兰登堡成立了一个儿童游戏活动组织。他招募了3-7岁的孩子,利用自己在数学和建筑方面的特长,为孩子设计了6套玩具,称之为善举物件。他们把球、立方体和圆柱体作为儿童触摸和抓握的基本形式。
1840年,热爱自然的弗罗贝尔为这个机构创造了一个新词——幼儿园,这也是这个词汇的来源:幼儿园就像一个花园,孩子就像花草,老师就像园丁,孩子的发展就像植物的生长。同时,他首先给了女性一个在欧洲的专业职位——幼儿园老师。
1861年,在弗罗贝尔去世近十年后,他出版了散文集《幼儿园教育学》。
02
蒙台梭利教育法
玛丽亚·蒙特梭利,意大利学前教育学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来源于对孩子们在工作中观察到的自发学习行为的总结。它主张学校要为孩子设计一个量身定制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这部风靡全球数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学、完善的学前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学习和理解,遵循儿童的敏感期,在轻松愉快的蒙台梭利教育环境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信心、专注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素质基础。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强调儿童思维方式从具象到半具象再到抽象的演变规律。因此,在吸收前人作为蒙台梭利教育载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数百种蒙台梭利教具,从而唤醒孩子内心的引导力量,挖掘他们的无限潜能。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体系弥补了日常生活训练的不足,填补了空感官训练的空白,加强了数学教育的深度,丰富了自然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在语言领域。
蒙台梭利的作品包括《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手册》《人文教育法》《先进的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全神贯注的头脑》《发现儿童》《教育与和平》《新世界教育》。
目前,全球有22000多所蒙特梭利学校,其中美国有5000多所,日本有3000多所,中国有1000多所。著名机构有国际蒙特梭利协会、美国蒙特梭利协会、北美蒙特梭利教师协会、中国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台湾省蒙特梭利启蒙研究基金会、香港蒙特梭利协会等。
03
华德福教育法
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于1919年在德国斯图加达成立。当时,一位德国企业家根据米尔默特邀请鲁道夫·斯坦纳根据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为他的卷烟厂工人的孩子建立一所学校,并以华尔道夫·阿斯托利亚的名字命名为弗雷·华尔道夫·舒勒。
这所学校非常成功,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代表未来教育的典范。后来,每一所实践这种教育理念的学校都被称为华德福学校,也就是鲁道夫·斯坦纳学校。
华德福教育就是要与人类意识发展的规律相协调,根据意识分阶段设置教学内容,使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灵体得到迎合和发展,因为在人类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灵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最终达到超越物质、欲望、情感的洞察和判断,结合先天智慧和本质成就自我,最终找到自我定位和人生方向。
华德福的教育哲学用四要素的方法来分析人:物质身体、生活身体、情感身体和自我。华德福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孩子的“自我”在身体里安顿下来。如果“我”入驻太早,就会太以自我为中心,入驻太晚,就会不知所措。成年人需要帮助孩子的自我意识融入他们的身体。睡眠滋养幼儿的身体。
目前华德福教育由国际华德福协会牵头,国际华德福协会在英国设有华德福教师培训学院,成都华德福综合学校是华德福教师在中国的培训基地。在中国大陆,华德福幼儿园不到100所。
04
雷吉奥教育法
雷焦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Lolis Malaguzzi和当地学前教育工作者在那里建立和发展学前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意大利继世界著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之后,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创新的理念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和环境设计原则”。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雷焦艾米利亚教育系统”。
Reggio的教育主题是:
孩子的学习不是独立构建的,而是在很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老师、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它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
互动的各个方面:
存在于发展和学习之间;
存在于环境和孩子之间;
发生在不同的符号语言之间;
发生在思想和行为之间的;
它发生在个人和人之间。
这种家长、老师、孩子之间的互动合作观,不仅让孩子处于主动学习的位置,也强化了孩子的家庭感和群体认同感,让每个孩子在参与活动时都能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信心。
瑞吉欧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认知冲突和最近发展区等理论概念的重要性,也展示了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到基于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的社会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
有人认为,Reggio的课程定位是人的发展理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价值观、信仰和目标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成人和儿童共同构建的深度项目活动的基础。
“互动合作”的理念也体现在学前机构的管理上,认为教育是全镇的活动和文化共享。“社区应参与学校”的理念形成了具体的管理特点,表现在托幼机构的社区化管理上。同时,幼儿园有“咨询委员会”传达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需求。城镇托儿所和幼儿园董事会由托儿所机构咨询委员会的代表、地方学前管理人员、教学协调员和当选的教育官员组成。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有助于发展新的教育方式,被视为不同智慧的元素。孩子的教育责任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他们深信,只有当老师和家长使用参与,他们才能给孩子带来最好的体验。
目前国内部分城市有幼儿园和早教机构使用这种方法,国内不到20家。
05
Aimier教育法
这部教育法源于法国自然主义哲学家卢梭的教育专著《爱弥儿》。共分五册,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了教育不同年龄孩子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册重点介绍如何对两岁前的宝宝进行体育教育,让孩子自然发育。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到十二岁的孩子还在睡眠中,缺乏思维能力,所以他主张对这个时期的孩子进行感官教育。
在第三卷中,他认为12到15岁的青少年已经通过感官感受有了一些体验,所以他主要讨论了他们的智力教育。
在第四卷中,他认为15到20岁的年轻人已经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他主要讨论了他们的道德教育。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青年男女需要自然发展,所以主要论述了女性的教育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教育。
目前我国按照卢梭教育理念实施的爱弥儿教育法主要包括东莞爱弥儿学前教育集团的园林。
06
铃木镇人才教育法
出生于1898年的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来发展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培养了一大批“天才”儿童。
在铃木看来,实施人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新灵魂。只有促进新灵魂的发展,才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最佳途径。
他认为:“要高度重视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动力,不断努力从小把这种生命力转化为能力。这样,人们的人生道路就不会被打断。”铃木是《早期教育和能力训练》的作者。
07
陶行知生活教育法
陶行知留学美国,师从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在杜威看来,学校不是专门学习知识或技能的地方;学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也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学校就是社会”和“教育就是生活”是杜威教育哲学中两个不可分割的警示。
陶行知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教育的三个原则:“生命即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学、做一体化”。1926年南京晓庄师范学院成立,1932年上海工程集团成立,其生命教育理论在学校得到贯彻。
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生命本原、个体经营、生活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改变,这意味着生活中始终蕴含着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的教育。...活着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有目的的生活是有目的的教育,无目的的生活是无目的的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看,决定教育的是生活。在有效性方面,教育只能通过生活发挥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改变生活。
因此,“生命教育”包含以下主要精神:
1 >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和教育功能;
2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
3 >教育服务于改造生活,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生活即教育”的命题,是对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传统教育的批判。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日常生活教育课程中得到了具体实施,在世界各地的幼儿园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本文转载自:求教ID: cdwendui
好幼儿园老师
有了星星,做幼儿园老师轻而易举
儿童故事盒
让孩子爱上阅读和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