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天堂,没有山。仰望红日,回望白云。”这首诗是寇准写的华山,对山的高度评价很高。事实上,华山作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以“危”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2018年7月28日,我去华山。在旅游车上,导游伸出一只手说:“华山就像这只手。它有五座山峰,北峰最短。它被悬崖环绕,相当于一个大拇指。然后就是中峰、西峰、东风、南峰,比如人类的四指。最高的是南丰,21549米。”《山海经》记载:“太华山一分为四,高五千里,宽十里。”华山以一整块花岗岩命名,分为东、西、北、南五座山峰,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在古代,华和华是通假字,“华山”其实就是“华山”。
既然只有半天时间游览华山,我只能选择五峰中的一座。我懦弱的心选择了最短的北峰。坐汽车轮渡,来到北峰,看到一个广告牌,原来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张景观图——一条背脊似刀,浸在乳白色的雾气中,南端连接着一排脚趾状的山丘。原来这就是著名的华山。我仰慕你很久了,但是我今天能见到你,但是我在过去遇见了你。例如,一张熟悉的脸总是在人群中偶然相遇。今天,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广告牌上写着两排大字:要欣赏华山美景,必须去北峰。好像是偶然发生的,刚到的时候,有老朋友在一起,我很自豪。
我坐缆车直奔北峰。标志表示北峰也叫云台峰,全长15249米,上下站相差755米。本来可以坐六个人的贡多拉,这次只坐了两个人。原来更多的人选择直接去西凤。缆车上升到深谷的顶端。因为恐高,我选择面对华山,把深谷和世界远远抛在身后。我把一切都交付给了缆车,却看到两边的山峰犹如高耸的沙漠巨石,淡黄色的沙石表面稀疏地点缀着绿色的植被。我不能白叫那些草木树。它们完全没有南方树木的高拔,却像是横卧在石缝间的野草,像是宋代山水画上蔓延的青苔斑,又像是上帝缝制的绿纱衣。看看你面前那饱满的、近乎白色的石头身体。它看起来像一个年轻人强壮的胸部。虽然赤裸,饱经风霜,但依然坚强挺拔。山上散落着长长的裂缝,密密麻麻或稀疏如国画,点缀着这幅真实的山水画。突然想到宋、元、明三代的山水绘画,至今传世为典范。为什么他们如此相似?原来艺术的真谛在于民间,他们一定来过这里。看来今天我不是爬山,而是入戏,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参观。
上到山上,果然没有三尺平地,转弯处有悬崖峭壁。还没等郭桓回过神来,就从瑞星找了个平台免费转了。要满足进退的自由,只有蜿蜒曲折的台阶,必须像骨折一样仰视才能看到尽头,微微一瞥就是无底的悬崖。这时,又厚又硬的山成了弱者的靠山。于是,我靠在山上,把手放在心上喘口气,定下心来。然后靠在栏杆上,仔细观察这座山,看到远处山顶的薄雾。一块厚厚的巨石,像一只背宽的野兽,等待着仙人的到来,似乎有成千上万的鞭子无法抽走它。那种自然的淳朴让人想去触摸自己的手臂。每个冲进来的人都成了山坡上新的苔藓点。天空空布满了控制阳光的乌云。山是一个舞台,亮或暗,取决于云的表面。
越过群山,有成千上万的山谷和灿烂的阳光。相反,附近动物的背又白又厚又敦实。有像动物背上裂缝里的蚂蚁一样的人,有像洗不掉的泥土一样的人,有像流动的小溪一样的人。下面是一个挂空的两层画廊,图嵌在柱子之间。连廊是十步一组的台阶,伸展着,带领着周围的人。
野兽的背上连接着一只锯齿状的脚,上面有烟和云,这是导游说的四个相对集中的手指。从北向南看,它像一个巨人的脚趾。脚下有人工打磨的石条,石栏里有铁管护栏。铁管挂密锁,分层锁紧。红黄丝带在锁上飘动,祝福的话语在风中飘动。两个相爱的人走着走着就分开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让彼此不安的外力,所以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方式,把他们的名字刻在锁上,想要一把锁把彼此牢牢锁住。人们暂时松了一口气,但他们厌倦了华山。沿路都有锁。有大锁和小锁。小锁20元,大锁50元。名字现在已经刻好了。这成了山上百姓的生计。
沿着石阶,你穿过一条狭窄潮湿的通道,来到一个人工平台。这是云台山别墅。云台山山庄犹如三座堡垒,牢牢占据着山脊。一人守之,万人不可迫。黄棕色的墙,深色的屋顶,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朴素。一砖一瓦,一木一木,来之不易。在自然的旋律中,这座房子无疑是另类,但怀念华山的人却找到了人间烟火的踏实。在四面荒芜的山野,我突然发现一栋房子可以养人,可以壮胆。在这里,你可以安全地坐在藤椅上,四面环山,喝茶吃饭,享受一场神仙梦。
我看到对面的山,一望无际,多山。岁月的风刀以山为砧板,削出一把又深又浅的斧头。树木就像绿色蔬菜一样,被压成碎屑,散落在缝隙中,成为随机散落的苔藓点。在青苔点点之间,有清晰可见的琵琶,或短或长,这是画家的墨线,轻盈有序,与自然流淌。茂盛的苔藓到达山顶时很茂密,但比山脚更暗。天空中的云遮住了聚光灯,山顶在灯下变得漆黑一片。
穿过云台山山庄,向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形似巨兽背的山脊。现在发现,爬华山其实是一次山脊上的冒险。华山的象征美就在这里。就像刀刃上的蚂蚁。野兽的背现在是刀背。屠夫把一块看似白色背部的厚肉切成了一块北尖南圆的肉。距离山顶100米左右,肉是一簇毛,毛是从石缝里长出来的树。
因为都是石头,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奇迹。环顾四周,全是刀斧,剑指丛林。树叶已经被烈日晒透了。树叶就像很多钱。它们都点缀着小家庭,但南部山区没有宽阔的树叶。稀疏的树木从岩石缝隙中探出头来。风雨过后,它们逐渐变得气势磅礴。再看看那些树,虽然不富裕,但骨子里却清晰地流露出一种倔强的精神,占据着一个缝隙,快乐地创造着一个世界。在山上很难获得巨大的阴凉,所以你应该在爬山前做好防晒准备。因为土壤太少,雨水又极其寒冷,山上总是饥寒交迫,所以每棵树都光秃秃的。环顾四周,总有一整棵树干枯了,那么高大强壮,突然失去了活下去的力气,却依然屹立不倒,只能一天一天滑向腐朽,令人扼腕叹息。逝者依旧,生者依旧坚强。
连接云台山别墅是一个蜿蜒的石阶。偶尔,一个老人用一根杆子串了两盆水,在地上走着。锅是塑料做的,水在里面欢快地跳来跳去。问问年龄,73岁,肩上扛着几百斤水。后来看搬运工都七十岁了。看到他们,突然明白,年龄只是几个数字,时间没有尽头,只有交集。后来问茶馆人,才知道除了雨雪,挑夫挑的水是华山山庄唯一的水源。
来到云台山庄后面的亭子间。展馆有红色的柱子和绿色的横梁,横梁上有图片和“坐在世界各地”的牌匾。当人们坐在亭子间时,他们按下云头,回到凡间。亭子前有一个小平台,周围是水泥树桩作为护栏。人们站在酒吧附近需要百倍的勇气。从亭子里,你可以隐约看到下面的寺庙。屋顶像一把梳子,梳理着岁月的风雨。据说华山有72个半悬空洞穴和20多个道观。是远道而来的人修炼真理的景区,也可以供徒步登山的人休息。这座山又陡又硬,所以盖房子比建鸟巢难。不时有人群从山的后面涌进来。他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大多胖乎乎的,穿着t恤、裤子和运动鞋,提着行李,有的脖子上围着毛巾。当被问及从哪里来时,他们笑着指了指下面,说是从玉泉院上来的。从古华山路开始,他们就是用脚丈量古华山路的人。它们是华山的山峰。
任何时候,一朵云来了,先是一缕,然后是一片,覆盖了一整天空,直到豆大的雨滴落下来。刀背上的人就像蚂蚁,尖叫着唱歌,听着庙里的课。这场雨使叶儿颤抖。后备箱里静悄悄的,静静地站着,一点也不惊讶。云在空里和山玩耍,有那么一会儿,它看起来像是某人发出的烟圈。当一个人低头向上看时,云飞到了另一座山上。山在不在完全取决于云。那些看不到真相的人就这样被遮蔽了。
那个勇敢的人被雨冲散了,蜷缩在亭子里。群山瞬间寂静,雨水冲刷着薄薄的云层。群山露出它们的脸,云和水形成了一条乳白色的透明纱线。远方阳光明媚空,千里变烟雨。热被雨驱散了。一副手套、一把伞和一件雨衣都是取暖工具。刀背上的人尖叫得厉害,都成了落汤鸡。
半小时后,北山逐渐放晴。北方天气晴朗。乘索道上山,安顿乌云。雨宣布撤退。树叶以百倍的热情保存着云朵送来的水,晶莹的水滴挂在树叶的尖端。在刀的背面,人和蚂蚁用红、蓝、白组成了一个灵动的彩色幡,这让这个空孤独的山谷更加热闹。懦弱的人看着别人为自己加油,他们的刀背又沸腾了。刚刚洗完热水澡的那座山安静舒适。我以为黑暗的日子从云层中伸出成千上万的金光,晴朗的日子空被石头窝里的一股清水轻轻抱在怀里。
在这风雨无阻之间,我决定做一次勇敢的人。走出云台阁,是一条狭长的石路,路上有一个石门,两个高约两米的石条,中间用一块平石连接,上面刻着“北峰”几个字。天很宽,地很宽,所以人们从这个小门来来去去,所以他们是进是出并不重要。这所谓的门道也。许多人聚集在这里,人群中挤满了人,拍照。西方石墙上有一块石头,之所以叫“中国石”,是因为石头表面有一张浅棕色的中国地图。从同治时期到民国时期,石墙上随处可见石雕。参观这里,聊天作为纪念。不知道这些游客上山的时候有没有带着他们的铁制工具,只好立人物做证据。不幸的是,很少有诗人的名声令人震惊。也许是因为大多数诗人都无能为力,他们靠想象和情感生活,他们只像我一样看不起华山。如果没有缆车送你,恐怕会错过华山。
走出石板路,回头一看,它像一把狭长的刀刃。有哪些困难是你去山上和刀刃上无法克服的?路过已经成为别人眼中令人羡慕的风景。这时,西侧连接着一个相当宽敞的平台,紧绷的心弦被放松了。走近才知道也是有名的,还是三石立的门,写着“擦耳崖”。这座巨大的山峰切出一个上升的石阶,然后穿过一个平缓的石背,这就是187米长的鲁伯悬崖。依旧是石阶,路只有不到一米的狭窄,只让两人错了,靠近路东侧就是万丈深渊。这些年岩石上有石雕,字体很硬朗很英气,不关任何人的事。在入口处,设置了一个石头六边形的亭子,上面写着“纪念亭”。专栏的石栏上写着一句联合的话:千百年来功勋卓著的三军勇武惊人,千代劳模以奇智惊鬼神。这是解放华山纪念亭。1949年5月25日,人民解放军为了歼灭400余名进山的残敌,创造了“神兵跃过天堑,英雄智胜华山”的奇迹,华阴县获得解放。
走了20步,就是一个站台,人潮汹涌,仿佛聚集在仙台。两块石片,一竖一卧,十分显眼。直立石以红漆镌刻“华山论剑”,笔力浑厚,是金庸先生的个人话题。躺着的方石上也用红漆写了两行字,但笔力柔和多了:“飞雪射天上白鹿,笑书神人倚碧园”。这是金庸用他十四部武侠小说的第一句话写的对联。我不是武侠迷,也不是来讨论剑的。我不小心闯进了一个度假村,真是天赐良机。现在才知道,很多武侠迷为了这些话去华山。如果漩涡湍急,游客会拿着石头拍照留念。
华山论剑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件大事。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有十三部提到华山。1957年,金庸在他的小说《大漠英雄传》中率先创造了“剑上华山”一词。多年后,《大漠英雄传》改名为《射雕英雄传》,华山冲出丛林,杀出沉寂与孤独之路,占据江湖地位,扬名天下。华山议事剑横跨《射雕英雄传》和《射雕英雄传》,前后举行三次,都是在南宋时期。最经典的华山论剑,是黄、欧阳锋、段志星、洪七公、五位大师在华山之巅奋战七天七夜而成。最终,王重阳获得“世界第一”,武术骗子“九阴真镜”。另一方面,“华山论剑”几乎成了大师战术的既定用语,广受好评。商业论坛、体育比赛,甚至白酒都以此命名。
金庸先生亲临华山,那是他唯一一次爬华山,写下“华山论剑”四个大字,但那是2003年10月8日,地点就在这里。写华山而不看,是作家的秘技。
2018年10月30日,我离开华山三个月后,94岁的金大霞永远告别了华山。有些人千里迢迢来到华山,就是为了看金大师的《华山之剑》,我却一转身,无意成全偶遇。应该算是我和金师傅的奇怪联系吧。
走出“华山论剑”,走上一条狭长的石阶,便是黑龙岭。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像龙腾一样挡住了去路。石面又高又陡,只能用双手双脚爬上石面。双方从来都不是住在千尺之内。连站直的勇气都宣布撤退,只有懦弱的胆气蹲在石头表面。相传韩愈路过此处,吓哭了,送书求救。我只敢坐着拍照。我想一个接一个地站着,或者试着走到石头顶去看前面的路,但我一点勇气都没有。这时蓦然回首,只见北峰四面垂挂,直通地脉,在天地之间,云台之上,显得格外突出。
黑龙岭成了我登华山的制高点。走过黑龙岭,可以爬金锁关,这是通往东、南、西、中山峰的必经之路。从远处看,如果梯子垂下,人和蚂蚁沿着墙壁来回移动,但此时,我的心像强风的树叶一样颤抖。似乎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风景是我永远无法到达的。
这时,蝉鸣长鸣,人群中不时窜出一声大吼:“哦——哦——哦——”“像剑,像鞭,直冲云霄。大雁展翅不奇怪,盘旋空。小云雀傲慢又吵闹。华山的山峰形状像竖立在中国中心的剑。环顾四周,我找不到一个五个人可以竞争的平坦的地方。对于单打独斗、翻越悬崖的英雄来说,华山论剑和剑尖上的挑战没有什么不同。这是武林高手的巅峰梦想。
我怯生生地往这边走,突然明白金师傅为什么选择华山作为武术高手对抗世界的挑战了。原来世界上危险重重,只有成全绝世高手。我们很幸运曾经是观众。回程的时候,遇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爬着台阶,踩着地。而这些搬运工就像拿着剑的空中飞人,日复一日,所以他们不是真的在练习!唉,如果生活不是被迫的,谁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特殊的技能呢?继续前进,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