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回忆录 粟裕为何被当作危险人物加以监视 50年后粟裕回忆录中作了披露

栏目:时尚 2021-10-06 09:25:49
分享到:

上一节我们讲了万虎和八角亭之战。这是一场不值一提的战斗。不仅没有攻占万虎,红军还伤亡了1100多人。这场战斗给苏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

左倾主义害死人

万虎战役和八角亭战役未能达到预定作战任务的根本原因是博古、李德左派的误导。然而,他们不仅拒绝承认这是决策和指挥失误造成的,反而把责任推给了军团的指挥官。

当时,彭为红3兵团团长,滕为政委,荀怀洲为红7兵团团长,萧为政委。彭、滕在红军中威望很高,荀怀州以作战勇猛、善于指挥著称,所以把责任推给了萧,萧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挥官。

萧1903年1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赵州港一个贫苦的小手工艺人家庭。小时候,他学习私立学校和新学校。他天赋异禀,1917年考入长沙市长郡中学,与同学任成为朋友。1921年春,萧随任等人赴苏联,加入共产主义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后来,他调到苏联红军学校学习军事。回国后,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萧再次被派往苏联,进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系统地学习军事理论和政治理论知识。

回国后,萧历任第十二军参谋长、红五军政委。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领导干部,这显然不同于其他在苏联学习的干部的教条。1933年9月,中央军委命令萧带兵保卫利川城。守军只有70多人的教导队,而敌人是三个师。很明显,利川城坚持不了,不撤,就被全军彻底覆盖。萧果断下令部队撤回。因此,利川沦陷。左倾人士把黎川失陷的责任归咎于萧。

在和八角亭的战斗一结束,“左”倾领导人就下令解除小的职务,押送到建宁红军总部,不久又派人到瑞金,逼迫他被指责为“逃避现实”等等。一些左派人士主张杀了他。消息传回红一军团,红一军团官兵义愤填膺,纷纷喊话萧冤案。

这一事件引起了主席的注意,主席坚决反对左派处决萧的决定。最后,左派指定最高临时军事审判法院对萧进行公开审判,宣布开除他的党籍和军籍,判处他5年徒刑,没有上诉权。即便如此,左派认为这个结果太轻了。

然而,左倾阴谋失败了,萧的判决书几次送到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那里签字。王稼祥说:“这个判决书我不能签。”

多亏了董事长和王稼祥的保护,小活了下来。然而,萧被打败到底,最终被分配到红军大学当老师。在这样的逆境中,萧受了太多的委屈,以至于他对党的信仰从未动摇,对革命事业的决心坚定不移,仍然为革命而努力,没有负担。最后,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总政治部认为处理他是错误的,宣布恢复和恢复党员身份。八月,萧被派往红军担任参谋长。

从这件事上,苏羽深切地感受到左倾的危害太大,使得红军指挥员只能执行上级的命令。对此,苏羽50年后也深恶痛绝。

“所以我一直主张告诉部队真相,让他们了解敌人。受“左”的影响,有不敢实事求是地说出敌人实力的倾向。实事求是,看到敌人的优点,绝不是“左”倾领导人所说的“怕敌人的病”。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与其因为缺乏心理准备而在战争开始时“慌”,不如在对抗前“慌”。战前,‘恐慌’还来得及做好工作,研究对策。战时的‘恐慌’已经来不及补救,等待只能被打败。”

重视武器装备的作用

武器装备是作战的物质基础,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条件。特别是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其功能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作战影响很大的新型武器装备。比如在战役中,红58团团长黄被国民党飞机吓了一跳。

红20师58团由原闽北独立师改编而来。团长黄作战勇敢,因擅长游击战而被称为红军中的“游击战士”。然而,他在农村长大,从未见过飞机。当他看到蒋介石的敌机投下炸弹时,黄忍不住大喊:“太神奇了,太神奇了!”这多少反映了红军面对蒋的技术装备的无奈。

在抗日战争中,西北军经常被日本飞机轰炸,他的官兵都非常害怕。冯玉祥对官兵说:“你们见过一群鹅吗?”那么多鹅在天上飞,但是鹅的屎会落到我们头上吗?当然不是,所以你不用害怕,因为飞机不如鹅。"

听了冯玉祥的话,官兵们哈哈大笑,对飞机的恐惧也减轻了不少。但是冯玉祥知道他的话只是起到了缓和的作用,日本飞机还是很厉害的。

苏羽被苏羽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作用深深打动。他说:“这场战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明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敌人武器装备的变化,我军的战术技术也需要相应发展。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比如说战斗坦克和步兵的战术就有很大的不同。苏羽通过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提出我军要加强战术技术,这是非常先进的。后来苏羽独立时,特别强调设备建设。解放战争后期,华东野战军的武器装备在野战军中排名第一,这与苏羽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

引导命令更合适

苏羽认为,由于武器装备差,通讯条件差,红军作为上级指挥员不可能完全了解战场情况,只有一线指挥员最了解战场情况。所以要给一线指挥员充分的权利,给他们空发挥部队的战斗力。其实这是指导指挥的方式,尤其是在上级做决定之前,有条件的情况下有必要征求下级指挥员的意见。

比如美军非常重视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美国军方认为:

下属多年积累的经验可能远比你丰富,所以他们虚心征求和倾听他们的建议、想法和反馈。如果你根据你的最佳判断决定拒绝他们的建议,你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耐心解释。好士兵不指望你总是接受他们的建议。如果有其他方法,他真的很想知道原因,这将有助于士兵相信你的判断。

简单来说:第一,上级做决定的时候,要在允许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咨询下属。第二,我们应该信任下属,把权力下放给他们,而不是什么都做。

红七军团政委萧被免职后,军委任命乐接任红七军团政委职务。

乐华少,1903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1927年春,党组织派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春,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特勤局工作。1932年3月,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乐华少参军后,坚决执行错误的左倾路线,深得博古、李德赏识。博古、李德认为,只有让乐华少担任红7军政委,红7军才能严格执行上级的指示。

根据二战名将曼施坦因的分析,军队中最没有必要的高级干部就是这样“不智而勤”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开拓思维和前卫意识。能力和智慧都不突出,越尽责对整个团队的伤害越大。

勒华少属于这种指挥官,他只能严格遵循左派的指示。乐华少到位后,苏羽明显感觉到部队的氛围和过去不一样了,沉闷、压抑、死气沉沉。左派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拒绝有才能的指挥官,这一点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具体讲过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苏羽自然受到了乐华少的攻击,苏羽被乐华少贴上了“反对政委制度”的标签,受到了制约和监督。

为什么苏羽被看做危险人物?50年后,苏羽在回忆录中披露了现在看来如此荒谬的事情,并谈到了这顶大帽子的来历:

“我们在闽赣边界执行围堵任务时,曾经阻击过向江西挺进的敌人第十师李默庵部,消灭了一部分敌人。我从前面跑回来问是否继续追击。当时,军首长和政委正坐在一块木头上。团长说,‘好,好,好!’说要继续追究。政委什么也没说。我以为他同意了,转身就走了。他突然跳起来喊道,‘停下!不想要政委制度!回来!回来!我们不得不停止追逐。那天晚上,军委打电话来批评我们为什么不继续追究。他什么也没说。但从那以后,他就把我作为反对政委制度的危险人物来限制和监视。"

新中国成立后,乐任东北工业部副部长、军工业局局长。他领导下属的八·一、五·二等大型军工企业,研制新式武器装备,生产各种枪支、火炮、弹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1952年1月15日,勒·华少因在“三反”运动中受到错误批评,在寓所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