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地上,高速铁路线纵横交错,连接着广袤大地上的锦绣河山,见证着国家的发展。从10月1日起,“新闻网”推出了《十三五成就巡礼·乘高铁看中国》系列报道,讲述了中国大地沿着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发展的故事。东北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全国五分之一的粮食都产自这里。今年,东北地区又将迎来粮食丰收。国庆中秋假期第三天,央视记者将带您登上哈大高铁,乘坐高寒高铁穿越东北粮仓,一睹东北黑土地的新变化、新发展、新风貌。
跟随高铁司机的视角
体验哈大高铁的速度
小偷,快点!
01
进入世界上第一条高山高铁
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高空高速铁路。它北起哈尔滨,南至大连,贯穿东北三省,全长921公里。经过八年的运行,它已经成功抵御了100多次暴风雪。
哈大高铁形成以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等城市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横跨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辐射黑龙江双城、吉林德惠、四平等东北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为东北粮仓铺设高速“绿色人流传输带”。
揭开“雪国列车”的神秘面纱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开通运营。作为第一任列车列车长,蒋红艳面临着很多问题:“列车在寒冷条件下还能高速行驶吗?”“哈大高铁稳定吗?”
当时她平静地回答:“冬天的哈尔滨有零下40摄氏度,但技术突破后火车可以高速行驶,平顺性有保障。”这是铁路人和中国人的信心。
02
银龙过东北粮仓
这是一首在哈大铁路上行驶多年的轨道车司机写的说唱歌曲,记录了哈大高铁开通给东北地区发展带来的变化。
国庆期间,哈大高铁每天开行列车150余列,累计迎送旅客超过120万人次。
高铁不仅缩短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之间的时间空距离,还将现代农业技术带入田间地头。今年国庆假期,农民企业家魏昱花时间乘坐了一系列高速列车。他沿着高速列车修建了所有的托儿所基地。
坐哈大高铁去南方旅行,那里的饭很香。位于吉林省梨树县,松辽平原腹地,玉米已大面积收获。今年,吉林省玉米产量将连续八年达到700多亿斤。
今年,尽管经历了疫情、洪涝、台风的多重考验,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仍有望达到3500亿斤左右,占全国秋粮的三分之一以上。
哈大高铁建成以来,沈大线货运能力每年增加1150多万吨,沈哈段货运能力增加1000多万吨。这是一年中粮食南北运输的高峰。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货运中心副总经理杜永平这几天特别忙。
“东北地区的粮食连年丰收,从我们中心运往全国各地的粮食每年增长近15%。”他说。
今年,铁路部门首次启动粮食直达列车。火车送到上海和华东只需要5到7天。
国庆期间,每天都有16万吨粮食通过哈大线运往全国各地,与全国人民共享丰收的喜悦。
03
高铁助跑老工业基地
钢是如何制造的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随着国家高铁的发展,高铁应运而生。在全国铁路网中,每10条高铁中就有7条产自鞍钢。可以说,中国有铁路的地方就有鞍钢钢轨。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鞍钢生产的钢轨已经落户。一轨到高铁施工现场已成为高速列车快速稳定运行的基石。
如何制造高速列车
高速列车是如何生产的?几十万个精密复杂的零件是如何变成神奇舒适的高铁的?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来到复兴号的“娘家”,看看高铁是怎么造的。
04
G47列车上的惊喜
李雪琴和其他团体回到了东北
10月3日,在哈大高铁上,有一个由东北老乡组成的“哈大高铁参访团”。“东北老姐妹”中有一位相当健谈,她就是李雪琴。
“大家好,我是李雪琴。”在一部经典的开头,雪琴首次登场。今天她坐哈大高铁回老家看妈妈,和网友聊天。
同样来自东北地区的央视记者顾和“普通话八级”的李雪琴在交流上没有任何困难。李雪琴说:“大学四年,身边的人都学会了东北方言。”她说自己特别爱坐高铁,因为“舒服,状态好”。
车厢里的“年龄秀”变了
在从大连开往哈尔滨的G47次列车上,央视新闻主播顾和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小伙子,当场换上了铁路制服,和乘务员聊起了你们不知道的“铁路记忆”。
从1960年代开始
“铁路蓝”军装
到20世纪80年代
西装式制服
然后去90年代的“94路服务”
道路服务设计和工艺越来越好
在“94式”道路制服的基础上,铁路制服经历了98式、2002式、2006式三次小改,更加稳定,更符合时代发展。
2015年铁路制服的肩章和领结取消,衬衫变白,帽子和帽子的前徽也有不同的设计。
从“军装”到“国际风”,铁路制服有时代感,但“铁路蓝”依然是几代人无法割舍的美好记忆。
2020年,衬衫颜色由白色变为蓝色,肩章回归,全新“铁路蓝”成为定制路徽纽扣的靓丽风景线。
心中有“铁路蓝”情节的铁路人,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壮大,他们的制服千变万化,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
05
铁路变迁见证中国发展
与过去相比,铁路有了很大的变化。它高速、舒适、便捷,成为高铁时代铁路客运最醒目的标签。
蒸汽机车冒出滚滚浓烟
内燃机车电机轰鸣
电力机车功能强
和谐动车组的轻盈与速度
随后,随着“复兴号”的华丽亮相,中国高铁迈出了从追赶到领先的关键一步。
火车站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哈尔滨站
哈尔滨站现在
老大连火车站
现在大连火车站
老长春站
长春站现在
老沈阳站
沈阳站现在
过去人工检票
当前的智能自助检票系统
过去排队买票很难
现在线上和线下智能购票
过去手动检查
现在机器智能检测
餐车过去了
餐车现在
过去的供水服务
现在车里的热水是不间断的
过往的马车
当前的车厢
他们也改变了自己的外表
前机车司机
今天的机车司机
车站值班员过去了
现在是车站服务员
过往列车乘务员
当前列车乘务员
从一开始的“走”到现在的“走好”
这条铁路见证了祖国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回顾铁路百年历史
见证时间和速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