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冬,一直有寒意。榜样的力量让这个冬天格外温暖。
11月24日,国家以最高标准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佩戴金牌、简单工装……1689名全国劳动模范、804名全国先进工作者齐聚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最高褒奖。
“劳动模范是国家精英,是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模范深表赞扬。他要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走在代表们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代表到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现实呈现。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厚的力量是全社会公认的核心价值。”
崇尚繁荣、民主、文明、和谐,崇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崇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主张”,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维系着中国人民自上而下追寻、近代以来呕心沥血确立的理想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12个字、24个字,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升起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在2014年10月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追根溯源。“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总书记形象地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一样无处不在,始终存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内驱力更加丰富,渗透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其“大有裨益、远有裨益”。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国家“人民英雄”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丁于、陈伟颁发勋章。
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召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表彰大会,表彰“时代楷模”“最美人物”“中国好人”...在今天的中国,尊德明理正成为全社会的一种美好风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我们党长期建设领导文化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为国家造一颗心,为时代造一颗魂,是一项长期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