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九一八 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栏目:美食 2021-10-13 02:12:40
分享到:

一阵微风唤醒了沉睡千年的身体;一阵和风吹散了历史的神秘面纱。站在时间的肩膀上,我与历史对话。

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发生?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指挥演出,借口“中国军队炸毁铁路”突袭沈阳。三个月之内,日本军队入侵了整个中国东北,第二年又支持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这家伙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总设计师。

6月,就在中东路事件发生前,日本已经进行了总动员演习,关东军参谋石原慎太郎提出了关东军占领满洲蒙古计划,并加紧实施。“发自内心的挑衅,希望会发生很多”。

中苏战争前夕,关东军向两翼增兵。在中苏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日军在长春和沈阳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演习,没有通知中国政府,实行长期围困和围困,还紧急修筑了数十座堡垒和防御工事,挑衅冲突无数。

同时,日军根据观察到的战况做出了判断。

一是“苏联未来可畏”,作战能力不容小觑。似乎没有向北推进的必要,避苏联先打中国的思想成为主流。

第二,他极其鄙视东北军。日本人林三郎在描述中东路事件时写道:“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简直就是乌合之众。他们只依靠许多人,但当他们受到苏联军队的攻击时,他们会逃跑。”正如苏联在冬季战争中的糟糕表现激发了希特勒的野心一样,东北军的大败对那些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来说是一剂强心针,使他们在两年后展开冒险时毫不畏惧。

然而,受中东路事件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张学良。

首先,加深了他对南京政府的不信任。张学良与苏联开战后失败的原因是头脑发热,判断失误,更有甚者是南京政府不断怂恿他。这让张学良严重偏离了他对实力的估计,觉得即使东北军打不过,也还有国力可以顶得上。

结果蒋介石自始至终只靠嘴炮支撑,除了拨款200万元,没有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当张学良与苏联达成协议时,他砍了一根杠,毁了本可以避免战争的谈判。甚至在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还要求张学良将炮兵部队调往南方支援江丰的战争。

张学良对此非常生气:“南京只叫我们打,什么事也没发生。如果你不能战斗,你必须讲和。但是,南京不要求我们照顾它。这简直就是我们的全部!”

▲统一只是名义上的,是当时中国的内伤。

蒋介石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际上,他有他的小计划。

外交官说:“张介入俄罗斯是南京对付不服从命令的所谓四大军事集团的不同战略的一部分...中央政府打算将这位年轻的元帅诱入陷阱...并试图把他困在俄国的困境中,这样他就必须依靠南京,这样中央政府才能控制他。”

日本学者写的《满洲事变》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国民政府首先企图统一东三省的外交权利,同时又领导张学良政权进攻苏联...甚至假设如果中苏发生冲突,实际上是东三省的军队与苏军作战,这自然会使张学良更加依赖南京政府。”

总而言之,老蒋演了小张。

张学良不是傻子。他终于明白,为了减少东北军的损失,他无论如何都要和苏联谈判结束冲突。

二是加深张学良对日本的恐惧。中东路事件的失败,让他对自己手下这支东北军的战斗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能不能打败自己所轻视的苏联军队,能不能打败日本军队?他甚至认为,一旦日本动武,“不仅东部三省不足,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也不确定”。

此后,张学良对外态度变得消极,小心翼翼地避免通过让步刺激日本。因为他明白,如果日本再来,自己反抗,肯定又是一次中东路事件,中央只会坐以待毙...后来他在九·一八“不抵抗”时,执行命令有困难,也有机会在抗日战争中保存东北军队的力量,减少东北军队的损失。

但日本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此时,日本的共识是解决经济危机。虽然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比如罗斯福那样的新政,日本已经习惯了发动战争和赌上民族运动,掠夺金钱和资源来发展,但这一次它还是止步不前了?

当然,日本也有少数清醒的政治家。然而,在战争的狂热中,它们像水滴一样消失了,这是没有用的。

两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没人想到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是年轻元帅把握的。

客观来说,张学良是被算计的,他背黑锅,有点冤枉。

然而,东北是他的家乡,日本是杀害他父亲的敌人,千千的几千老乡和千里白山黑水是国家的基础。他应该在更大的意义上忠于国家,而不是阴谋算计自己的政府。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绝对应该反抗,即使他不得不遭受损失。不反抗是他的耻辱。

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算计了张学良,他应该背黑锅。

敌人当前,人家已经冲锋在前,为你在火中取栗,怎么着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吧?然而他真的做到了,只是借敌人之手“斩诸侯”,背后捅刀子。怎么能不心寒呢?

▲没有反抗只是命令。其实东北有很多阻力。

为什么九·一八是国耻?

不是因为你没守住沈阳。面对几十年来国力不佳的强敌,无法守住某个城市或大片地区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反抗,更可耻的是不反抗的理由——因为害怕被自己人算计,他选择了放弃故土,大闹河山。

所以,我们要记住很多,记住侵略者的凶残,记住分裂不团结的恶果——只有统一的中国才是强大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