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7日晚,熊朝晖在CCTV-4《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第六期节目中做自我介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姚雪琴
2021年2月27日晚,在央视《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的舞台上,道县二中校友、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熊朝晖一路凯旋,突破重围,展现非凡实力。这是他继2018年10月获得央视《绿水青山看中国》单场冠军、2020年8月参加央视《中国地名大会》第一季后,第三次在央视舞台上大放异彩。
熊朝晖,男,1995年2月出生于永州市道县桥头镇石牌楼村。2012年毕业于道县二中。2016年从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送到武汉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2019年5月被武汉大学授予“2018年度十佳学生”称号。
《中国地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第一个大型地名文化节目,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月27日晚,在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选手和观众的关注下,熊朝晖成功从50人的候选人群体中脱颖而出,进入最精彩的阶梯赛,最终以微弱优势输给了对手陈鹏。据悉,这位道县小伙并没有就此止步。在3月12日播出的节目中,他的表现将更加精彩。
三次登上央视,奋力诠释青春
“没想到有一天我会登上央视的舞台,真的!”面对作者的采访,熊朝晖腼腆地笑了,说与央视的相遇“很有趣”。
2018年7月,熊朝晖通过测绘中国微信官方账号,将个人简历发至央视节目《绿水青山看中国》。9月底,他接到一个显示河北号码的电话,几乎被认为是诈骗电话。解决了这个误会后,他和导演好好谈了谈,凭借丰富的知识积累成功入选选手组。他说他录制《绿水青山看中国》第二季的时候,直到第五期才找到感觉。“一方面我的运气真的很好,另一方面我的手速也是一流的!”在那期节目中,熊朝晖成功杀出重围,接连击败了三位挑战者,有惊无险地拿下了一个冠军。"
这是熊朝晖的第一场银幕表演。后来在《中国地名大会》第一季中,他所向披靡。
他说,他对地理的热爱始于初中时遇到“行政区划论坛”的论坛。熊朝晖笑着说,他第一天的地理课一团糟。起初,他甚至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个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网上进入了这个论坛,从而领略了中国的山水地理。对于地名文化,他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沉迷。如今,访问这个论坛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中国地名大会节目中的每一位参赛选手,都要冠以“籍贯+姓名”的称号。作为道县人,他自然成了“道县熊朝晖”。“在舞台上提起道县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他在小水边淬剑,在杜庞灵苍茫的绿空下穿上铠甲,站在“中国地名大会”的舞台上。他无比自豪地为家乡说话:“世界是丰富的,湖南省濉溪县的家乡欢迎你!”
“定个小目标,先把它30万字的游记出版!”
谈起家乡,年轻的道县男孩害羞地低下了头。他说,他爱家乡道县,培养了母校和老师。
2010年,熊朝晖升任他父亲任教的道县二中。那一年,他骑行在田间小道上,跟随徐霞客的脚步,遍访上古,处处探索,逐渐对家乡道县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厚的热爱。第二年,他写了一篇深情的散文《古韵道州》。在文学学会王、姚雪琴的指导下,2011年获散文大赛“爱我美丽的家乡,给绿色永州力量”一等奖。
2012年高考,他考上了测绘专业。入学时,矿业大学教授戴华阳送给学生一副对联——“遥测青山质量,绘蓝天情怀”。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开始学着用一颗纯洁的心去绘制祖国的山河图。2016年,他再次来到武汉大学,在罗家山脚下继续他的测绘事业,连续发表多篇论文,先后获得该校一等奖学金和陈永玲院士奖学金。2022年6月将获得武汉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熊朝晖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他的收获不仅在于知识的增长,还在于眼界的开阔。离开家乡道县,他在中国读书,从北京到武汉到南京;旅行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和爱好。上大学后的9年里,熊朝晖走过了除西藏以外的33个省、近200个地级行政区、700多个区县,光是河西走廊、京杭运河、东南沿海,就游遍了。他说,“我逐渐习惯并喜欢独自行走,用自己的感知去触摸世界,期望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对不同地方的文化和习俗有所了解。”
如今,熊朝晖的地名不再是冷冰冰的词汇,而是温暖而生动的记忆和故事。他笑着回忆:在云南巍山的寺庙里,一位老人一本正经地教他两个咒语,说他可以发大财;在海南琼海,骑着自行车看当地的老房子,临近黄昏,他饶有兴趣地听饲养员讲述老房子主人的南洋往事;在湖南慈利,出租车司机欣然联系文物局,让他寻找难以找到的国家重点文物古迹...
熊朝晖在他30万字的游记中一字不差地留下了这些美好、温暖或惊心动魄的记忆。他说,他的牛年目标是正式出版30万字的游记。他想让更多的人欣赏地名背后的故事,流连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穿梭于山水与古迹之间,邂逅点点滴滴的文化与感动,这是他始终如一的情怀。他以奋斗的姿态描绘青春的色彩和活力,用勇敢的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精彩,让中国观众关注到湖南道县的风景和年轻人的风采。我相信他精彩的故事会给人灵感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