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语音学 民国大师之刘半农: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

栏目:教育 2021-10-12 10:46:59
分享到: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原名寿鹏,后名傅,先改半农,后名曲安,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清朝的宣彤用三年时间参加了辛亥革命,民国元年后在上海谋生,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1996年在北京大学担任法学预科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参加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99年赴伦敦大学学习实验语音学,1990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1925年获法国民族文学博士学位,著有《汉语语音学实验录》,获法国康士坦丁·凡尔纳语言学奖。民国14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民国23年因病在北京去世。主要作品有诗集《杨》、《瓦夫集》、《半农随笔》等。

人物的人生经历

清光绪十七年,清光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很小就很聪明,6岁就能写对联和吟诗。

清光绪三十三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

1911年,清初三,他申请回到母校翰墨林小学,与吴主编《江阴杂志》。辛亥革命期间,他到清江参加革命军,担任谢文。

民国元年二月,因不满军中乱象,回国。同年3月,刘半农和弟弟刘天华到上海谋生,在明凯戏剧社当编辑。

2000年春天,他在中华书局当编辑。他勤于写作,在《时事与小说报》上发表了自己翻译创作的40多部小说,介绍了安徒生、大仲马、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等著名作家的作品。

1996年在《新青年》发表《我的文学改良观》等文章,对文学革命从形式到内容提出深刻见解。同年夏天,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破格聘为北京大学预科汉语教授。

2007年1月,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同年3月,《新青年》发表《斧王·璟宣书》,严厉批判反对文学革命、捍卫封建旧文学的观点。

1999年春,刘半农赴欧洲深造,初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在语音实验室工作。

民国10年,他被调到法国巴黎大学,在那里听课,学习实验语音学。

1914年获得法国民族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以外国名义获得最高学术头衔的中国人。8月,刘半农在返航的船上写了一首诗《教我如何思念她》。同年秋,刘半农被任命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研究院中文系导师。他建立了语言音乐法律实验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的奠基人。

4月22日,包括钱在内的12人联合在报纸上发布了公开安葬李大钊烈士的募捐书,并撰写了墓碑墓志铭。

民国23年6月,为了完成《四声新谱》《方言大词典》《汉语方言图》的编纂工作,他冒着酷暑,沿着平绥铁路深入绥远、内蒙古,不幸染上了“回归热”病。他于7月14日在北平去世,享年44岁。

-

推荐好书好诗好故事

每天送好书,

分享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