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耀 红星闪耀时|时代楷模 精神永恒

栏目:教育 2021-09-25 04:20:17
分享到:

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精神血脉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重点纪录片项目

辽宁广播电视局和辽宁广播电视台

联合制作启动

六部纪录片

当红星照耀——辽宁“馆”党史记忆

辽宁卫视今晚19:30

《永恒之灵》第五集隆重播出

这是一台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龙门起重机。铁臂,威武雄壮。如今,这台龙门吊静静地伫立在这里,却难掩昔日的辉煌。

1958年,一个身材矮小但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来到了他的身边。他就是雷锋,原名雷正兴。

1958年秋,鞍钢来望城县招工人,雷正兴报名。11月,他和400多名年轻人一起登上了北行列车。

雷正兴在填写个人信息时,郑重地在鞍钢的招聘表上写下了自己的新名字——雷锋。这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送给他的成人礼物。金色符号旁的“锋”代表着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来到辽宁,炼钢铁,走向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最前沿,担当冲锋,做先锋。

除了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下班后,他把被子和床垫搬到车间,睡在车间里。8小时后,他想多工作,一天工作13或14个小时。

当雷锋得知鞍钢要在辽阳弓长岭新建焦化厂时,他是第一个报名的。雷锋不仅有能力,而且愿意努力学习。在辽阳雷锋纪念馆,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展品——横杆跳车,这是当时建筑工地上流行的一种工具。而且是雷锋的发明创造。

当时盖新厂的时候,墙建得越高,运泥就越困难。雷锋一边工作一边沉思。当天,他在施工现场架起了这台“土吊”,可以吊起泥土和砖块,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

423天,这是雷锋在鞍钢度过的日子。一个工厂,两个城市,从鞍山洗煤车间的推土机到弓长岭焦化厂的第一批建设者,雷锋是每个岗位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红旗手”,十八次被评为标兵。在时代的熔炉里,它被淬炼成钢。

1959年12月,辽阳市征兵工作开始。因为身高体重不达标,19岁的雷锋多次提出要求,部队看到他在工厂的出色表现,最后特意批准他参军。1960年1月,雷锋终于穿上了军装。1960年11月8日,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想把有限的生命无限期地奉献给为人民服务。”。从大爱大德到信念忠诚,这是雷锋一生付诸行动的不懈追求。

1962年8月10日,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今后,我将更加珍惜和尊重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军人”。

写完这篇日记仅仅五天,雷锋就去世了,享年22岁。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也掀起了全国向雷锋学习的热潮。

22岁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用他的先进事迹和模范言行,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雷锋精神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当代雷,抢救急诊老人的大学生丁辉,在武汉志愿服务的大连小伙蒋,赶赴湖北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生,辽宁新民冒着生命危险将消防车开出市区...

“把雷锋精神带回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生活中真诚践行和弘扬雷锋精神。

伟大来自平凡,精神铸就永恒。雷锋,一个普通士兵的名字,已经成为中国人向上向善的精神象征和永恒的价值追求。

时代的楷模,永恒的精神,伟大的雷锋精神,永远值得代代相传。

回忆当时的震惊和激动

纪念非凡和不朽

今晚19:30

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纪录片

当红星照耀——辽宁“馆”党史记忆

《永恒之灵》第五集隆重呈现

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用信仰的力量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经典评论

当红星照耀——辽宁“馆”党史记忆

第四集《红色岁月》

辽宁卫视新媒体运营部孟梦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