査海生 海子:15岁高考进北大、25岁卧轨憾离世 他的一生是一首悲歌

栏目:教育 2021-09-16 23:27:35
分享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5岁进入北大,25岁去世的海子,是他一生的悲歌。

查海生的家在安徽省安庆市北郊的查湾村。他世代务农,家里很穷。他的父亲查正权,是一个走街串巷的裁缝,目不识丁,只能写自己的名字,直到晚年。

查海生小时候很活泼,喜欢钓鱼,经常干农活。表面上看,他像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但是他的父母很早就发现这是一个不同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查海生对写作非常感兴趣,特别敏感。3岁时,他学会了“安徽文学”四个字,恳求父母摘下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放在竹筒里,放在床前,他才能安心入睡。

4岁时,查海生在比赛中当场背诵了50句名言,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被称为“神童”。5岁上小学,10岁上中学,查海生的“开放生活”开始了。

但读书学习的关键不是天赋,而是勤奋和坚持。

夏天蚊子咬的时候,查德·海生穿着父亲的大衬衫,把腿和脚放在水里,用煤油灯读书写字;冬天,没有暖气的时候,查海生坐在办公桌前,冷得直跳,但他还是搓着手,专心学习。15岁时,查海生以安庆文科第一名的高考成绩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成为“神童”。

1979年8月,查海生来到北京,在那个为诗痴狂的年代,北岛的《答》、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脍炙人口,但查海生一个字也没写过。在北大浓郁学术氛围的影响下,查海生博览群书,涉猎文学、艺术和哲学,之后开始写诗。

那些年,查海生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个是他在同学的帮助下,自费编纂了自己的第一部油印诗集《小站》;

二是查海生、罗义河、西川成为挚友,经常讨论创作心得,被称为“北大三剑客”;

第三,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查海生进入政法大学担任校刊实习编辑。

后来海子被调到哲学教研室教美学。

1984年11月,在中国政法大学诗歌学会第一次诗歌讲座上,万波站起来大声说:我喜欢海子的诗。“圆脸大眼睛长发的女孩成了海子的初恋。

“北,牵你的手;手,脱下手套;它们是两个小灯笼。”

痴情的爱情给海子带来了澎湃的诗意和灵感。1985年,海子发表了他的名著《亚洲铜》。那一年,他和万波携手去北戴河旅游,这是分不开的。然而,万波的父母无法接受海子的家庭状况。在他们眼里,这个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诗人除了文学创作什么都不懂,所以真的不放心把女儿交给他。

因为父母和家庭的反对,万波和海子的关系破裂,最终分手。

第二个女朋友是石芬,昌平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比海子大4岁,非常崇拜海子。其实海子和万波相爱的时候就认识了。石芬还鼓励海子参加“1986年昌平县业余文学创作”比赛,并获得一等奖。

就这样,从“情人未满”到正式牵手,勤劳、朴实,能够照顾海子的日常生活并为他洗衣做饭,终于俘获了海子诗意的爱情。

“谁在美丽的火中飞翔,给我无限的礼物。”

也许初恋是如此美好,以至于海子永远难忘。每次回家过年,海子都会喝酒,偶尔也会痛哭一场。27岁的石芬想早点结婚,但海子根本没有结婚的打算。长此以往,他们也分手了。

也许是失去了才会让我们懂得珍惜。石芬嫁给文物局干部的当天下午,海子带着两瓶白酒和已经结婚生子的同事白一起爬上了山,发生了“疯狂”的恋情。

“姐姐,今晚我不要人类,我只要你。”

事实上,海子和她的同学安妮有过一段朦胧而美好的感情,但很快就结束了。

1988年,海子获得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她曾经和万波一起演奏的曲目上去世了。最后遗书说:“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2001年4月28日,海子和诗人的食指一起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

海子15岁进入北京大学,天赋抢眼;然而,与初恋女友万波的关系受挫,这让他感到不安;在诗歌逐渐开始被边缘化的时代,他想辞职去海南办报,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有些人还学了气功,导致了幻听,甚至一些精神分裂症。

但最终,海子选择了远离尘世的喧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