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至 张学良与于凤至唯一的女儿:陪伴母亲几十年 今105岁定居美国

栏目:娱乐 2021-09-16 22:24:11
分享到:

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独生女:她跟随母亲几十年,105岁定居美国

尼采曾经说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

也许,对于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独生女张吕颖来说,她会对这句话产生深深的共鸣。虽然出生在一个强大的家庭,但她在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中逐渐意识到平凡的价值,所以她愿意回归平凡,追求自己的幸福。

钱少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1916年,一个可爱的白人女婴出生了,这给诺大的少帅府增添了一些快乐。这个女孩是张学良和他的第一任妻子于凤至的第一个孩子。张学良给她取名张玉莹,取的是古代吕山和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的名字。他对这个女儿的爱包含在这个有意义的名字里。

张满月时,张设宴款待宾客,可见他对这个孙女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张学良也非常疼爱这个女儿,经常哄她入睡。当有空的时候,他会陪她,陪她玩。

然而,萧鲁英深受母亲的影响,热爱诗歌。她很小就能背诵许多古诗。8岁时,张进入小学,师从齐白石、黄、张大千学习绘画。

张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老师评价她:“她安静好学,还把老师延伸到教语文和英语。所有科目都有相当的学位。聪明过人进步极快,学了四五年国画,或文笔刚强或天真无邪或庄重而有逸……”

可以说,张吕颖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张学良在东北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生活丰富,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她家人提供的物质保障,让她从小就能得到很多穷孩子得不到的机会,早点看到这个复杂的世界。

青春——分离与成长

童年的快乐和幸福使张在没有悲伤的情况下成长,但这种快乐并不总是伴随着。年轻时的张看到的更多的是苦难和悲伤。

1928年,张第一次面对亲人的死亡。当时,我的祖父张在皇姑屯遭到日本关东军伏击,受了重伤,被送回沈阳官邸后死亡。苦难接踵而至。1933年,她的弟弟张因病去世,这给这个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至于童年,张没有留下一句话,但不难想象这对这个15岁的女孩来说会是多么大的打击。也许,在生与死的离别之后,张很快长大了,意识到了家庭的价值,平淡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

后来,1933年,张学良出国考察,、张和她的弟弟张、也在这次行程中。全家人游历欧洲各国,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历史使张留学的想法越来越坚定。

虽然她很年轻,但她很有思想,很独立,对未来的学习有不同的想法。于是她把出国留学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最后得到了张学良的同意。

1934年,张吕颖和父亲张学良经历了第一次漫长的分离。母亲于凤至为了照顾几个孩子,选择留在罗马。学习两年后,1936年,意大利突然宣布支持日本。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与已经担任意大利外长的恰诺的私人关系破裂,于凤至和几个孩子不得不前往英国伦敦继续求学。

然而,英国的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二战的阴云笼罩着欧洲空,这也吓坏了于凤至和他在英国的孩子们。之后,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空攻击,不仅炸毁了城楼,也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本案中,张的弟弟张受到严重惊吓,患有精神疾病。张吕颖没有想到的是,1936年,他的父亲张学良和杨虎城向蒋介石进谏,共同逼迫蒋入共抗日,从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Xi事变”。

从那以后,父亲一直被禁闭,意味着一家人很难再聚在一起,也很难回到以前幸福快乐的日子。

上帝似乎并不关心张学良和于凤至。1954年和1958年,他们的两个儿子张和相继去世。

此时此刻,曾经有四个弟弟的张吕颖,成了张学良和于凤至唯一在世的女儿,独自陪伴着母亲。在英国继续求学的同时,她默默为被囚禁的父亲祈祷,希望苦难早日结束。

第三,关于婚姻——不爱权贵而爱布衣

在这备受折磨的日子里,张逐渐从一个少女成长为一个消息灵通的家庭,她的终身大事也慢慢被提上日程。

对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张依然有着超前的想法和独立的想法。早在1933年,就有人撮合张和的儿子,认为这段婚姻是天作之合。然而,张果断拒绝了家庭婚姻,愤怒地回答:“如果你想结婚,就嫁给布。”

张的果断和勇气在当时是无价的。在亲权、宗族至上的思想还盛行的时候,张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或许对她来说,她习惯了大家族光鲜外表下的阴郁,看透了贵族子弟浪漫的内心感受,更向往亲人和平淡的生活。

即使出身于权贵之家,他也没有奢求所谓的王全福,而是选择了平淡。这是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体现,也是张个人意志觉醒的结果。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同样留学英国的张和相识相恋。陶鹏飞的家庭背景普通,这也正是张吕颖所描述的“简单的布料”。然而,陶鹏飞才华横溢,精通多门外语,热爱运动,体格健壮。

这些优秀的品质让张对一见钟情,而对这个乖乖女却没有架子的女孩也有很好的印象。相处一段时间后,1941年,在于凤至的见证下,两人结为夫妻,并在美国定居。

这份爱,对于张来说,可能是她在与父亲分离和兄弟们死亡过程中唯一的慰藉。

第四,步入中年——回归普通守护家庭

爱情的圆满给张带来了希望,但家庭的分离仍然给张的生活带来了不断的痛苦和烦恼。与结婚后,张主要照顾病重的母亲。于凤至上午不幸患上乳腺癌,因国内情况不得不前往美国就医。从此,她与丈夫张学良永远分离。

为了让母亲更好地适应美国的生活,张专门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对她进行英语辅导,使在患病期间能够快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康复后甚至投身于华尔街的炒股大潮,成功赚到了自己的第一盆金。

在陪伴母亲的同时,张没有忘记争取回国与父亲团聚的机会。

1961年,蒋介石在台湾省举办所谓“阳明山中国学者研讨会”,希望争取到一大批散居海外的中国学者。和张都被邀请了,他们认为这是父女团聚的好机会。

在见面的时候,张正忙着争取这次重逢的机会,不断地寻求关系。在冲破重重阻碍后,她终于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与父亲张学良见面。

终于,在1961年8月30日下午,分居28年的父女终于相见,现在的父亲已不再是记忆中的盛年。张也因为迟到的重逢而落泪。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父女俩还是不能经常见面,张还是有了希望。同时,她也在美国默默照顾母亲几十年,为母亲的晚年而死,尽最大努力履行自己的孝心。

幸运的是,在经历足够多的苦难后,会有阳光灿烂的日子。1990年,张学良终于恢复了人身自由。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但对张来说,这是一个愿望。

如今,张已经是一位年过百的老人,仍然生活在美国。也许,对她来说,她的母亲葬在这里,所以她想留在原地。

从张的一生来看,她是独立的、自立的、有才华的、独立的。对她来说,亲情是珍贵的。经历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她最想保护的是和亲人在一起的温暖时光,所以她安于平淡的生活,愿意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求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