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蒙初 明末才子凌蒙初:他不仅是《二拍》的作者 还是舍身为民的好官

栏目:教育 2021-09-16 21:16:15
分享到:

学者往往有不好的职业道路,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

对于那些已经设法成为官员的文人,也有人认为他们不是好官员,只能写文章。

我不知道如果凌孟初听到这个说法,他会不会觉得比窦娥还委屈。毕竟,即使他的仕途不顺利,他至少以后会成为一名官员;虽然为官时间不长,但好歹也造福了百姓,最后还是因公殉职了。

凌蒙初像 孟玲楚湘

也许你会好奇:凌梦初?他不是写《三言二拍》也当过官吗?

别担心,如果你想知道细节,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首先,出生于官僚家庭的年轻人是成功的

1580年,明末。凌家喜气洋洋,姜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凌孟初。要知道,在此之前,这个家的男主人凌迪之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凌梦初是第四个儿子,他的出生给家庭增添了很多欢乐的气氛。

凌家是时代的官宦之家。从三国到元朝,凌家都有人在朝廷担任要职。例如,吴担任摩托车将军,唐朝担任历史部长,宋朝担任平章,元朝担任秘书。骑摩托车的将军是武直,后三位是平民。杜致书相当于财政部长,张平与宰相关系密切,大臣邵坚掌管朝廷的书籍、典籍等重要资料。

凌孟初,高祖,即爷爷的爷爷,因被收养而定居浙江婺城。

湖州大概位置 湖州的大致位置

当时吴城经济繁荣,商贾往来。这样的生活环境开阔了凌孟初的眼界,丰富了凌孟初的心灵,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代表作《二拍》中有很多商人的形象。比如《二拍》第一章讲的是一个书生的家乡在海边,他跟随商队出海,与吴城的地理位置非常相似。这就是所谓的,艺术来源于生活。

凌孟初的祖父曾是南京刑部袁外郎,父亲曾在工业部工作,可谓正牌官员N代。

可惜的是,他的父亲凌因为不想向权贵屈服而被降职。从那以后,他没有追求事业的打算,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学问方面,也值得一提的是,凌孟初的叔父凌之龙编撰了《史记·林评》。没听过这本书没关系,但是司马迁的《史记》应该听过。《森林史记评》是研究《史记》的重要参考。到目前为止,许多与《史记》相关的论文都引用了《史记·林评》的内容。

▲ 《史记评林》刊本 ▲《森林史志评论》的出版

良好的家庭背景并没有让凌梦初自以为是。相反,在家庭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他也渴望学习,渴望强点。

18岁那年,凌梦初因为成绩优异,弥补了吃的不足。吃菜的学生,也叫学生,是分数最高的学者。因为他们可以享受政府发放的膳食津贴,所以也被称为“食客”。可见,凌梦初在父母口中根本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少人在十八岁的时候在家里长大,而他已经吃过了乡下的饭。

第二,多说话,多说话

三年后,凌孟初21岁时,父亲去世。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亲一定付出了很多陪伴和心血,用心教导他。未来,他只能靠自己。

幸运的是,没有父亲,他仍然可以有朋友。而他的朋友也是文学界的佼佼者。

1.汤显祖

众所周知,汤显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它原本是一部剧本。凌孟初和汤显祖因戏结缘,经常以这种方式写信交流戏剧思想。

凌孟初比汤显祖小30岁,在戏曲方面的成就不如汤显祖,所以通常是凌孟初写信向汤显祖请教。

汤显祖《汤余铭志初》卷四载《答凌孟初》,是他对凌孟初的回复。这封信的开头,他说:

“生而无吴月彤,目光短浅,目光短浅,占尽行业优势,又受道家思想的引领,你的文笔都忍不住流畅。”

不,这意味着没有天赋。汤显祖自嘲的一句话是“人生如履薄冰”,他说自己“智力矮小卑微”,可见他很谦虚。

凌孟初还在自己的文章中称赞汤显祖的剧本:

“可以模仿元人,越酷越好,结局特别好。”

2.袁中道

袁中道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和熟悉?让我们从熟悉的地方开始。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本《满静游记》,作者是袁忠道的弟弟袁宏道。

教科书是关乎国民教育的大事,并非每篇文章都能入选,可见袁宏道的文学成就。而袁中道和他的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被称为“三元”。既然可以称之为,三者必然有相似之处。然而,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同姓。否则,为什么与杜甫一起被称为,而与却不被称为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三原》在文学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既然袁宏道的文章可以入选教材,袁中道至少不会太差。

袁中道在《幽居柿录》中记载了自己与凌孟初的一次会面:

明珠桥在灵城之初与湖州相遇,墙与墙之间挂着刘松年的画。他们以沉思的方式对打,感叹人物的工作就是这样。近代以来,文衡山以来,人物形象并不引人注目。

这发生在1609年。凌孟初29岁,袁中道39岁。他们在珍珠桥相遇,当他们看到这些画时,他们一起欣赏它们。

3.曹学佺

你可能也会对曹学佺感到陌生。但是,有一句话大家并不陌生,那就是“每一个行侠仗义的屠狗者,永远是学者”,这是曹学佺说的。

万历时期,曹学佺在南京工作,凌孟初的父亲也在南京担任刑部袁外郎,两人大概是在这期间认识的。

为了感谢凌濛初的赠诗,曹学佺还赠了一首《为凌濛初的偏见付出什么》,全诗如下:

吴兴的山水来自清远,在福建照顾不到。

荔枝香的时候很美,沈浪瘦的时候很开心。

写书,却变穷,结婚空……很难走。

没有看到当年的懒儿子,却爱上了鱼竿。

这首诗写于1633年,当时凌孟初53岁,刚刚写完《二拍》。在这首诗中,曹学佺称赞了凌孟初的著书立说,并感叹他仕途的坎坷。最后一句话,应该是用苏轼的“过苦日子”,来鼓励凌孟初在仕途上更加开放。

除此之外,凌孟初的朋友还包括朱国桢,他也是东哥的一名司仪和大学生,也是晚明和尚白子的弟子,他在这里得到了恢复...总的来说,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大概,机智喜欢玩弄机智。

第三,仕途不顺,文坛闪耀

从凌孟初的朋友身上,其实我们已经可以窥见他的一些生活。比如,从他与汤显祖的交往中,可以看出他学过戏曲;从他与袁中道的会面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对绘画也有自己的看法;从曹学佺给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他的文学造诣颇高,但他的仕途并不好。

嘿,他的仕途怎么了?你不是18岁就补饭了吗?

所以,人生只是起起落落。后来,凌孟初在获得地方考试后,多次落榜。根据郑龙才为他写的墓志铭,他至少失败了四次:

在浙江公测,然后副车,改南勇,然后副车,改北勇,然后副车。

意思是第二次,所以他至少在浙江参加过两次考试。副车是指乡考后额外纳入名额的进贡学生,有点像备胎。相信大家都知道备胎转正的概率。

幸运的是,虽然凌梦初很沮丧,但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拥抱了上帝为他打开的窗户。

由于没有机会当官,他不得不专注于文学。

26岁时,凌孟初的第一本书《后汉书编纂与评价》在南京出版,由著名学者王作序。王还参与编纂了著名的《永乐大典》。

之后,他对文学更加痴迷。但他并不是一个只会掉书包的老学究,而是涉猎广泛,艺术造诣很高,除了历史,诗歌、戏剧也是他研究的对象。比如在诗歌方面,他的散曲集就是在那个时候印刷出来的,流传很广。现在是10W+级别;戏曲方面,凌孟初曾有相关理论著作《谈曲杂札》,并受邀协助改编剧本。现在是北影高传单,杀了一些连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

然而,直到47岁,凌孟初才开始写小说。一年后,《第一瞬间的惊喜》问世。一旦出版和雕刻,它卖得很好,一直很受欢迎。读者想读更多的书,书商想卖更多的书。受此启发,凌梦初开始写《第二瞬间的惊艳》,53岁写完。“二拍”可能是现在大多数人知道凌梦初这个名字的方式。

那么,凌孟初写二拍子是因为年纪大了吗?当然不是,但是因为他之前积累了几十年的文学,他可以不浪费时间地积累财富。没有中年危机,只是年轻时不努力。

“二拍”完成两年过去了,凌梦初已经55岁了。或许“二拍”的成功让他更加乐观。他又去了北京,获得了上海县丞的小官职。

第四,为人民献出生命

凌孟初在上海任县令的八年间,恪尽职守,革除积弊,深得民心。

明末,公务员蒋盈科写了一篇文章《催科》,开篇就说:

为了刁难,很难冲部门。催促科学和爱抚的话语往往互相阻碍,互不帮助。

催家是收税,抚字是安抚百姓,互不相容。可见,晚明很难督促家人和爱抚话语。然而,在凌孟初,他却能够“推科学,搏文字而不亏”。

此外,他还打击盐商与官员的勾结,可以说是清正廉洁。

他离任时,老百姓给他让路,他们不忍他离开。

凌孟初仕途的第二站是徐州同端。

在那里,他所负责的村庄遭到了强盗的袭击,他们想让他投降。但是,为了村民,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坚持与土匪斗争到底,最后吐血而亡。

凌孟初的墓志铭对他的死记载如下:

是一个贼,说:“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明天就要死了。不要伤害我的人民。”小偷转身离去。十二个早晨,呕血不止...言语和鲜血,高呼“不伤害我的人民”。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关心人民。

玉帝为什么带他走?也许,我想让凌梦初帮他管理天堂;或者只是,我想看几个凌孟初和王母娘娘约会时写的新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