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弊端 苏联解体了 计划经济被放弃了 市场失灵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栏目:游戏 2021-09-16 21:12:53
分享到:

为什么会有计划经济?因为市场经济出了问题。

资本主义诞生后,一个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市场的周期性。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经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机似乎都是生产过剩造成的,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需要的人负担不起。这是我们从中学课本上知道的那种情况:

孩子问妈妈: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烧炉子?

妈妈回答:因为煤太多了。

煤炭产量过高,超过市场需求,大量煤矿关闭或破产,煤矿工人失业,买不起煤,冬天也买不起取暖炉。

同样的故事,牛奶。因为牛奶生产过剩,奶农卖不出去,只好倒掉。因此,失业的人买不起牛奶,因为他们没有收入。

现在,我们看这样的笑话,会觉得很神秘,很不科学。但在19世纪,确实如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序生产导致生产相对于消费能力过剩,工人失业,消费能力萎缩,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在我们摆脱经济危机之前,我们无法开始下一轮。

这就是19世纪经济学家热衷讨论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结论很简单。所有的经济危机都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换句话说,市场失败了。

为什么市场会失灵?因为当时信息收集和传递还不发达的时候,商人和资本家获取的信息总是过时的,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是根据上一个消费周期的经营状况来估计和安排的,自然会带来滞后的问题。

比如去年,有些人靠种玉米赚钱,所以今年,所有的农民除了玉米什么都不种。那么到了收获季节,玉米的产量会大幅度增加,供给会增加,而消费能力不会增加那么多,价格会下降,农民的利润会少,所以明年就没有玉米了。

因此,在19世纪,许多经济学家都在讨论如何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而马克思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计划经济。通过根据国家需要统一安排生产,供应不会突然急剧增加,也不会突然严重下降,市场失灵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19世纪末,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相继加速发展。当时世界其他地区还没有进入现代社会,他们的消费能力有限。因此,各国解决危机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对外扩张上,他们可以通过殖民地获得更廉价的资源和更大的商品倾销市场。

苏联又出了一个方案,实行马克思主义开出的药方,搞计划经济。所有企业都转型为国有企业,生产由国家统一安排,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避免信息收集、分析、传递带来的滞后问题,克服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

同时,由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欧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却成为战败国,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德国也迫切需要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来维护自己的经济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上也没有过错。苏联和德国立即开始合作,德国转让了大量技术,加速了苏联的崛起。

当欧洲的发达国家正在从一战的废墟中慢慢恢复的时候,苏联突然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经济体系,并立即开始运转。因此,仅用了很短的时间,苏联就从欧洲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变成了欧洲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到了冷战时期,美苏意识形态对立,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受到西方世界的严厉批判。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后,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因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完全依赖计划委员会运作,加上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苏联的轻工业始终无法发展,直接面向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物资始终供不应求。

冷战随着苏联解体而结束,欧美宣告历史终结,整个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苏联东欧巨变期间,苏联东欧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之后,计划经济成了一个非常负面的词,名声越来越差。

但问题是,虽然苏联解体,计划经济不存在,但资本主义固有的系统性问题没有解决,经济周期无法克服,生产相对过剩依然存在。而苏联东欧那些放弃计划经济的国家也没有好转。即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