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日本 别被“传说”误导 真实的日本其实是这样的

栏目:国内 2021-10-05 20:00:57
分享到:

中国和日本的情况有所转变。

虽然日本从汉代到唐宋,通过抬头学习中华文明走出了愚昧落后,但在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中,日本打败了清朝统治的中国,标志着亚洲霸主地位从中国转移到了日本。

日本靠明治维新崛起,即使二战扔了两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支持下,战后第七年迅速恢复。仅仅过了23年,到1968年,日本GDP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谁也没想到,日本奇迹之后,中国崛起的奇迹震惊了全世界。

虽然中国在“风暴”中走了弯路,但中国在快速发展中一直在追赶日本,标志着2010年GDP首次超越日本,开启了中日换位的序幕,无论是从计划经济到国力所带来的贫穷和衰弱,还是改革开放40年制度红利和市场力量的大释放。

截至目前,虽然中国在GDP上与日本的差距有所拉大,但正如《我们为什么还要向日本学习》一文所言,从经济素质到国民素质,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实力,日本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向日本学习的三大问题

其中,有三大问题需要澄清。

1.目前中国正在努力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日本就是过来人。我们能学到什么?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逐渐从二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依靠重化工业等传统资本密集型产业迎头赶上。

在接下来的20年里,日本的GDP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直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面临经济转型的压力,经济增长率从追赶阶段的高增长转变为转型阶段的中低增长。

然而,日本成功转向汽车、机械、半导体等技术驱动型产业,从中等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只用了12年左右的时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3年的近3000美元猛增到1984年的1万多美元。

诚然,中国的奇迹比日本的奇迹更具爆发力,但日本的产业经历了“劳动力驱动、资本驱动、技术驱动、创新驱动”的升级,这让日本的基础更加坚实,学习“日本的转型”才是题中之义。

第二,美国对崛起的日本发动贸易战的时候,中国现在如何借鉴?

要知道,没有美国的支持,日本不可能崛起得这么快,这让美国突然觉得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两次石油危机使美国年通货膨胀率高达8.7%,以至于里根上台后不得不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导致美元升值,贸易逆差严重。

1985年,美国贸易逆差为1485亿美元,仅日本就占三分之一。在贸易和金融的“双赤字”下,美国自然以压倒性优势进攻日本,主导美日贸易战。

美国要么让日本自愿限制钢铁出口,要么强行开放日本半导体市场。但这并没有遏制日本的经济崛起和产业升级,直到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外,日本自身的产业战略失误使日本终究陷入了“高收入陷阱”。

3.当前,中日关系正在融冰,朝鲜半岛一扫战争阴霾,中日韩重启自贸区谈判,东北亚出现和平迹象。未来东北亚一体化前景如何?

2018年,不仅朝鲜和朝鲜领导人隔着“三八线”发表了《板门店宣言》,从金正恩密集访华到“特殊黄金俱乐部”,都将东北亚从战争边缘拉了回来。

毕竟,经济发展是整个世界的焦点,不能回避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真实的日本

关于这三个问题,弗卡智库去年走访了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日本-日本综合研究所等智库机构,就中日经济、贸易摩擦、东北亚一体化等问题与日本原经济产业省官员和日本经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交流和研究,我们得出几个结论。

首先,日本经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停滞。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日本GDP增速从2016年的0.9%上升到2017年的1.7%,这是日本28年来最长的一轮增长。

但2018年经济增长呈现波动趋势,第一季度9个季度首次出现负增长,日本28年来最长的经济复苏中断,随后第二季度增长回升,第三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

但不可否认的是,GDP的长期横盘似乎让日本经济处于相对超稳定的时期。它的好处是总体稳定,没有意外的异常波动,坏处是经济稍显低迷,创造力和活力不足。

从“三驾马车”来看,日本的内需并不好,不仅是现代化完成后投资疲软,就连占GDP 60%以上的消费,由于经济前景不确定,使得居民消费相对保守。

虽然出口仍然是关键,但这取决于中国的需求。2018年上半年,日本出口达到40.1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2%,这是因为半导体等相关产品对华出口大幅增加。

其实说到底,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老龄化、资源禀赋不足等自然缺陷,日本经济只能纵向移动,与高端制造业高度发达形成结构上的纵向长板,这也是日本企业存在众多隐形冠军的原因。

虽然在WTO的背景下,日本的就业转移到了中国,使得日本工人的收入相对下沉,但日本企业的效益却长期上升,没有出现下滑,因为日本牢牢占据着武藏曲线的中间和微笑曲线的两端。

第二,日本城乡发展均衡,但人口和经济仍然高度集中。

毕竟日本的山区占比高达71%,以至于日本最好的关东平原、诺布库罗平原、冯静恩平原形成了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的三大都市圈,成为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拥有31.7%的土地面积,聚集了日本60%以上的人口,聚集了日本三分之二的工业企业,分布了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信息和R&D机构。

与日本最大的重化工业区名古屋都市圈相比,大阪都市圈聚焦的是以生产消费品为主的大型产业。仅东京就聚集了日本三分之一的人口。作为日本的工业、商业、交通、政治、文化和金融管理中心,成为东海道城市群的核心引擎。

这三大都市圈都比较成熟。凭直觉,至少东京比上海富裕,尤其是在消费、旅游和文化体验方面。上海倡导的四大品牌似乎已经基本落户东京。

第三,日本虽然被低估了,但日本真的无法理解中国。

在日本人眼里,中国经济是一个快速扩张的“怪物”:体量太大,增长太快,方法粗鲁,效果直接。就连它的崛起也不按常理出牌,让日本人难以招架。

尤其是中国的“四大新发明”更是“惨不忍睹”。只有日本人发明了二维码,但在中国被广泛使用,这让日本人错过了移动支付的时代。相反,他们为中国巨头制作婚纱,并成功占领了日本市场。

因此,在弗卡眼里,日本追求极致,偏爱垂直运动,但技术太重,导致与市场匹配不足;中国追求规模,注重数量,但横向经济在通过互联网转移财富方面走得太远了。归根结底,中国热衷于赚快钱,还没有完全走出红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