痖弦 台湾诗人痖弦作品赏析:秋歌

栏目:国内 2021-09-26 20:44:58
分享到:

不经意间,秋天来了。在金秋时节,欣赏一首秋诗再合适不过了。台湾诗人雅仙的《秋歌》是给大家的。

秋歌-热身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摇动

花朵消失在湖泊和沼泽的蓝色眼睛里

七月的铁砧很远

温暖的

野鹅也不在辽阳秋天空

写出他们美丽的十四行诗

温暖的

马蹄留下一朵断了脚的落花

中国南方的小山径

歌手留下了一个不完整的韵脚

在北方的昏暗寺庙里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只留下一个温暖

只留下一个温暖

一切都被抛在脑后了

台湾省诗坛有著名的“两根弦”:一根是吉县,一根是雅县。诗歌被称为缪斯之弦。两位诗人都以弦为笔名,在不远的将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出生于1932年的雅仙比纪仙小20岁,从年龄上来说已经成为年轻一代。雅仙的真名是王青林,这个名字极其中国化。笔名是雅仙。根据作者本人的采访,它有三层含义。

因为年轻时热爱文艺,会拉二胡,二胡沙哑的声音也很喜欢,所以就用了“雅仙”作为笔名。另一个是喜欢陶渊明。陶渊明一生不算五斗米,爱酒爱诗。他家里有一架弦乐器。每次和客人喝酒喝到很高的程度,他就抱着没有弦没有弦的裸身钢琴,边弹边唱,还念叨着:“可是你知道钢琴里的乐趣,何必还要费心在弦上唱歌呢!”无弦,“雅仙”也。第三个层面,有人说,你的“雅仙”比得上老诗人季羡林吗?雅仙说:“季羡林是30年代著名的老前辈。其实我写诗的时候并不认识季先生。我说,敢。但是人家是大串,所以我是小串。大弦像雨一样哼唱,小弦像秘密一样低语。低声哼唱着,然后混合在一起,就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进一盘玉里。不是也很有文化吗?"

20世纪50年代初,19岁的雅仙开始发表诗歌,1965年停止写作。他的诗歌创作生涯只有十几年,留下的诗歌不到90首。这几部作品,以其独创性和极高的想象力,在新诗领域影响深远,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异数。

其中,雅贤最著名、最独特的作品是《秋歌——温暖的温暖》。

读这部秋歌,我惊讶于它对古典意境的重构。

叶/花/砧/雁秋空/琴韵/寺庙...这是唐诗宋词中的一个意象,但它已经被现代化和集合。例如:

落叶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摇动/花儿消失在湖水的蓝眼睛里...但是他们会在古代人的作品中写些什么呢?大概是“枫叶和成熟的灯心草在秋天沙沙作响的地方”。

野鹅也不在辽阳的秋天空/写着它们美丽的十四行诗...古人的著述中,很可能是“雁行时,月满西楼”。

其次,我好奇它极具艺术感的英雄形象——也就是全诗重复四遍的温情。

暖暖是谁?女朋友?夫人?姐姐?女儿?红颜知己?似乎一切皆有可能,并不确切。诗人喜欢追求温暖,也喜欢歌颂温暖。如果诗人自己不解开这个谜,恐怕它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谜。

但如果你读到最后:秋天,秋天什么都没剩下/只剩下一个温暖/只剩下一个温暖/一切都剩下,似乎谁温暖都无所谓。

令人想起秋天,在古代,心情寒冷而凄凉,作者用“温暖”来回答,这给遥远而凉爽的古典心情增添了温暖的色彩。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情感驱动。

在创作生涯初期,雅仙就提出了“新民诗风”的观点,主张追求意象至上、意境至上,强调中国风和东方韵味。反复呼应中国古典诗歌之声的秋歌,可以看作是这一观点的实践。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例子。

寂寞的

一队队的书。

跳出书房

抖掉身上的灰尘

自己唱。你自己听起来

作者写孤独,从古典学习开始,写自己为自己歌唱。就像普通人自言自语,绝壁寂寞。

阳光印刷

一条漂亮的鲢鱼

游出水经注

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我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一条美丽的鲢鱼游出朱,为什么游出来,因为是晒书。

流星

焦公主们提着琉璃宫灯

模模糊糊地跨过了天河

一个叫惠的女孩

我砰的一声滑倒了

一个叫惠的女孩肯定是彗星。一颗彗星划过天空空,地面上的人看到了它,也就是一颗流星。

这些短诗看似是古典诗歌素材的现代集合,但诗中的情感却是现代的,贴近我们,感觉活泼。可以说是后人探索民族诗歌创作的一条成功之路。诗评家张曾评价说:

甜是他的语言,苦是他的精神,他是矛盾与和谐的统一。通过美丽而独特的意象,他把诗歌变成了温柔而有力的情歌。

秋歌——温暖是一首温柔的情歌,温暖,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雅仙,本名王青林,1932年生于河南南阳,后迁居台湾省。他19岁开始发表诗歌,1965年停止写作。他是“创世纪”诗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诗歌富有独创性和高度想象力,民间现实主义与精神探索相结合的风格自然,影响深远。他出版的诗集有《雅仙诗》《深渊》《盐》《雅仙文选》《雅仙诗》等。此外还有《中国新诗研究》《客家诗歌札记》《采花一》《采花二》《在寂静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