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校长 他虽担任同济校长仅七年 却影响极大 被誉为永远的同济魂

栏目:美食 2021-09-26 19:33:22
分享到:

好的大学离不开好的校长。当你遇到一个好的校长,大学就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一些重点大学的校长,他们的履职经历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缩影。最近我在介绍国内一些著名的大学校长,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大学和高等教育。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同济大学的老校长李国豪,他是同济大学历史上最好的本科毕业生之一。在担任校长期间,他提出并实施了同济的“两个转变”,引领同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奠定了当前的发展格局,被同济人誉为“同济永恒的灵魂”。

家境贫寒,靠着努力,长大成为同济校长

老校长李国豪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从未放弃学习。1929年,年仅16岁的他从广东梅州只身来到上海,考入同济大学。1936年,他以全A毕业,留校当助教。

1938年秋,他被授予洪堡奖学金赴德国留学,凭借出色的表现,受到了克莱伯钢结构学院创始人克莱伯的青睐,并在他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完成了论文的研究工作,并于1940年春顺利通过博士答辩。

他的论文发表后,在德国桥梁工程界引起巨大反响,被称为“悬索桥之李”,至今仍被视为经典,广泛出现在各国教科书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国豪带着妻子去了法国、越南等地。1946年,他全家回到母校同济任教。之后历任同济工学院院长、教务长、副院长、校长、名誉校长,从未离开过同济。

“两个转变”的理念奠定了今天同济的发展格局

虽然李国豪担任同济校长只有7年,并不是所有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但他对同济百年发展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历经岁月沧桑,1977年的同济已是一片废墟。这时,李国豪成了校长,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被任命为校长有两个主要的战略方面。

一是在恢复土木工程原有专业的同时,提出并组织实施“两个转变”政策,恢复德国教学传统和与德国的紧密联系,推动同济大学、博洪鲁尔大学、达姆施塔特理工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大力组织数学、科学、化学、力学、电学、管理等新专业,使同济从以土木工程为主的单一学科大学转变为以理工类为主的多学科大学。

二是提出并推进2个教学科研中心建设,恢复建设8个新的科研院所,开展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积极选派教师出国留学和聘请外国学者来校讲学,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建设紧密结合。

事实证明,这两方面的战略设计和具体工作,基本奠定了同济的发展格局,为同济重振旗鼓、赢得一流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QS2021世界大学排名中,同济位列全球第256位,内地第9位;软科2020中国大学排名第15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500强,内地第14位;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名第20位。

永恒的同济灵魂

1984年后,李国豪不再担任同济大学校长,而是成为名誉校长。但他的名誉校长并不是空的名字,他始终为同济大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同济多次相遇的关键时刻,比如合并学校、入选“211”工程、“985”工程,他总是选择主动站出来,统一思想,提出意见和建议。坚持每年参加新生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给他们一个谆谆教诲。为了恢复医学职业,他亲自带队走访,广泛接触,积极参与。

2000年4月,同济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后,同济医学院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沉寂近半个世纪的同济医学院终于再次迎来新生。目前,同济医学学科整体水平已成为全国顶尖医学院校的十分之一。

2003年,李国豪获得首届“上海教育英雄”称号,实至名归。同济大学原校长裴钢曾说:“在同济大学百年历史中,李国豪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最为深远,堪称‘同济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