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自古以来的养生之道。但问题是,“饭后百步走”是自由行走,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大家有没有可能“饭后百步走”?
带着这些疑问,《兰州晨报》记者采访了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欧秀梅。她说饭后散步要根据个体差异来做。
晚饭后你什么时候离开?
欧秀梅指出,饭后散步是健康生活的好习惯,有助于腹肌收缩,促进胃肠蠕动,刺激副交感神经,缓解压力。但是,如果饭后立即散步,血液需要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位,对胃和肠道的供血也会相应减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寒冷的秋冬季,饭后不宜立即走一百步。就餐环境室内外温差大。如果你吃完后浑身是汗,你不应该立即去户外。否则室内外温差大。如果在寒风的刺激下行走,汗腺和皮下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会突然收缩,容易引起感冒头痛,增加心脏的供血负担。因此,她建议在休息二三十分钟后,最好进行一次放松的散步。
“饭后百步走”适合谁?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饭后百步走”。要看具体人群和体质,因人而异。欧秀梅说,血糖高、身体胖、消化不良、食欲差、缺乏运动、体重超标、长时间伏案工作的工人可以多走路,更适合“饭后百步走”,即饭后二三十分钟后散步。但体质差、体弱、低血糖、贫血、低血压、胃下垂、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等人群。建议老年人不要在饭后立即走路。因为贫血和低血压会在饭后离开时引起头晕和不适;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饭后去增加胃肠蠕动,不利于胃黏膜修复;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患者进食后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昏厥;一般老年人饭后血压有下降趋势,饭后散步会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脑供血不足,容易出现头晕、头晕、乏力、肢体麻木等症状,甚至可能突然晕倒摔倒,非常危险。散步运动最好在饭后一小时进行,以不出现气短、微汗、不适为最大限度。每次可以步行15-20分钟,根据自己的情况休息。
如何“饭后百步走”?
欧秀梅说,正确的“饭后百步走”可以用“悠闲散步”来形容,每次走20-30分钟。
注意饭后散步,不要盲目追求速度。很多人认为走得越快,强度越大,锻炼效果越好。事实上,如果你走得太快,移动得太剧烈,你的血液会从胃流向四肢,你的血液会减少,这不利于消化。行走速度要与自身身体素质相匹配,不能盲目追求速度。
不要贪恋运动。随着微信运动的普及,很多人在微信的台阶上偷偷比拼。为了在体育排名中占据榜首,有些人一天要走上万步。其实走路锻炼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步数不宜盲目追求。
另外,欧秀梅还建议现在是冬天,天气越来越冷,尤其是雨雪天气,不适合户外散步。晴天的时候可以在居民区适当走动或者在室内走动,效果也不错。冬季三月,中医养生宜“早睡晚起,静待太阳”。冬天阳藏,天气寒冷,万物蛰伏,人的本质要藏在里面。因此,要“早睡晚起”,增加生活时间,减少感冒的机会,在摆脱寒冷的时候得到温暖,避免打扰太阳来适应。尤其是老年人、孕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弱势群体,在冬季锻炼时,一定要以安全为前提,适度锻炼,减少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