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弹棉花 “李子柒弹棉花的视频 我儿子看了20遍” 暴露中国孩子最缺失的教育……

栏目:民生 2021-12-05 06:14:52
分享到:
以下文章来源于蓝橡树 ,作者严慌慌

蓝色橡树

哈佛本科毕业生和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创立,80万家长共同关注的国际教育平台,传播教育正能量。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应试教育局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点击上方“山西半边天”订阅!

来源丨蓝橡树

建议年轻多少年

隔离期间群聊,群里有妈妈吐槽了一句:最近儿子超级迷李子柒,他跟他爹因为“谁娶李子柒”吵翻天了。没想到一句话炸出好多“粉丝团”家属——

“5岁的儿子被李自凯迷住了。当他看到李自凯的视频时,他安静而着迷。”

“李子柒弹棉花的视频,我儿子大概看了二十遍。”

“我告诉女儿:‘我写不完作业,也不看李自凯的视频’,试试百灵。”

“女儿喜欢李子柒,一句‘婆婆,吃饭咯!’学得川味十足。”

我上网搜了一下,发现喜欢梅花的孩子还真不少:

抛开年龄差异,长大后想娶黎姿、齐做媳妇的人也不少——甚至愿意为黎姿、齐去适应“烦人”的辣椒,连我妈都没有这个待遇!

孩子们喜欢李的什么?男孩说他喜欢李,她是一个美丽温柔的姐姐,会做很多好吃的;女孩们可能已经投射出了自己成为美女的想象,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有能力又漂亮的仙女姐妹。

我猜还有一个原因是:李子柒视频里呈现的那些农村生活,诸如播种、收割、腌渍、弹棉花、养蚕、发酵……很多画面,城里的孩子都闻所未闻,让人大开眼界。

很多孩子喜欢李,大多数家长选择默许和鼓励。毕竟通过她的视频,孩子真的可以学到太多!

在李子柒的视频里,孩子都看到了什么?

隐藏在视频中的生活美学

在我上学的年代,我最喜欢的美术课就经常被语数英等主课所取代。如今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因为很多人认为,美学教育又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少上几节又有什么关系呢?

吴冠中先生曾说:“当今中国文盲不多,但美国盲人多。”中国孩子最缺的不是知识,而是美育。

李子柒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弥补了中国孩子这方面的缺失。

因为她的视频给人的第一感觉:美!

在一个节奏缓慢、宛如仙境的原始村庄里,李带领人们的目光投向白云聚散的群山、鸡鸣犬吠的村庄、木屋、稻田、数百只鸟和蝉......

尽管物什简陋,木铲、大锅灶、未加装点的屋墙,却一点也不显粗糙,反透出一股浓浓的自然清幽,颇有些返璞归真的意味。

几乎没人说她拍的视频不好看,而且是壁纸-

她种满鲜花和瓜果蔬菜的后院很美;

她穿着白衣来到荷塘采莲。

同样令人震惊的是,她穿着新鲜的衣服穿过村庄。

而这样的画面美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李子柒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几块木头,固定、剥皮、拧螺丝,成了卧室里简单实用的衣架;

路边几根普通的竹筒,

它可以是一个筷子支架,

肥皂盒,

甚至花瓶;

甚至树林里无人看管的枯枝也被她带回家。经过一番修剪和裁剪,他们转手做了一个精致的床头灯罩;

这种审美和巧妙的思维太神奇了!

与之对应的是,当代社会由于对实用主义的追捧,对美学教育的不重视,让审美越来越成了一场笑话。之前网上就有个很火的帖子叫“千万别让父母给你装修房子”系列,画风是这样的:

这么大的红绿装饰例子,真的对应了穆欣先生曾经说过的话:“没有审美力就是绝症,知识是救不了的。”

而李子柒的出现,引发了更多人“美”的觉醒。原来,真正的美,既不是明艳的色彩,也不是夸张的造型,而是用心对待一蔬一饭,改造一草一木的生活意趣。

值得投资培养和培养孩子真正的审美眼光,不要盲目追随大众审美和抗沙漠化审美。

顺应四时的“自然教育”

李自凯视频中的另一个突出主题是“四季”:

春天,李子柒忙着收集花瓣,做花茶,制茶饼;

夏天荷花开花后,去池塘找藕,做藕粉;

秋天,在山里捡栗子,做炒栗子,栗子酱,栗子蛋糕…

冬天万物萧瑟,来一碗酸马奶酒,配上油烤全羊。

有些事情不是一季就能完成的,所以可以整年完成,比如打棉花。

为了给奶奶弹出一床温暖的冬被,李子柒愣是从播种棉花籽开始准备,在短短11分钟的视频里,完整呈现了一年四季一床棉被的制作过程——

播种;

浇水;

摘棉花;

烘干棉花;

玩棉花;

从种子到棉被,从无到有,李的韧性太惊人了!

这不仅勾起了很多成年人的回忆,有网友表示,“我爷爷奶奶就种棉花,小时候也常常跟他们一块儿去田里采棉花,好怀念啊!”

它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毕竟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想不出自己的普通被子,而且有这么复杂漫长的过程。

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大部分小孩都失去了和土地、自然的连结,他们不知道玉米是怎么来的,不知道竹笋是怎么长的,更不会知道一床棉被是从何而来......

毕竟现在连大部分成年人都只能看到货架上的价签,却从来不关心垄上棉花的生长情况,更不用说种植棉花的节气和收获季节了。

李子柒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她拍视频的初衷,“就是想让城里孩子知道水稻不是长在树上的。”

现在,她已经成功实现并坚持了这个初衷。其优美的视频不仅带来视觉享受,还记录了植被的凋零与辉煌。跟着她一起熟悉各种自然规律,对孩子来说是一堂完美的自然课。

藏在视频里的“亲情教育”

看过李视频的人都知道,她几乎不让奶奶做任何家务,对奶奶极其温柔。

比如做醉蟹那一期,李子柒一直在为奶奶剥蟹,自己则偶尔喝两口水,当奶奶嘴馋,表示想要再多吃一些时,她便轻轻劝解:“哎,乖乖,今天不能再吃了哦,我去给你盛饭。”

看村民和奶奶一起做爆米花的时候,机器快要爆的时候,她赶紧捂住奶奶的耳朵。

在做红薯粉饼的时候,奶奶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李时不时的用两个段子逗奶奶笑,场面热烈。

6岁之前,李自凯和他的父亲和继母住在一起。“后妈把头发拉进沟里被打死的时候,我爷爷奶奶把我带走了。”

从前,你照顾我,如今,换我来保护你。

因此,2012年奶奶病重后,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了农村,只为给老人更多的陪伴。前段时间,奶奶的旧病复发了。为此,李自凯的微博停了55天......

李子柒在视频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婆婆,吃饭喽!”简单的一句话里,蕴藏着浓浓的爱意,相信孩子们也会不自觉被这样的孝顺所感染。

对“时间意义”的再思考

如果需要一瓶酱油,几乎所有人会去超市购买。

李却不是这样。她选择背着背篓去田里,砍下一捆豆苗,坐在院子里一颗颗剥豆,然后把黄豆洗干净,拣出破损的,放在蒸锅里大火蒸熟......

整个过程繁琐而漫长。很多人会质疑: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宁愿去超市买瓶酱油。简单多了!

李子柒选择将黄豆与酱油间丝丝缕缕的联系加以还原,并在这一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有些幸福,真的只能用时间去换取——豆子剥壳后的鲜嫩质感,烹豆的热腾清香,成酱时的惊喜……

一旦慢了,车马就慢了。

写在最后

有些人不喜欢李,认为她的农村生活太“诗意”。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孩子们可能对真实的农村生活有认知偏差。“干农活怎么会这么容易?”

可是谁规定“做农活”就要灰头土脸?又是谁说传统的东西就是“落后”?其实中国从来就不缺文化,缺的是我们对于文化的自信。而这样的文化自信,就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去培养。

不要担心孩子会被无辜的童话故事困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判断哪些图片被美化了,这不会破坏李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美丽图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蓝橡树,哈佛本科毕业生和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创立,70万家长共同关注的国际教育平台,传播教育正能量。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应试教育局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结局-

编辑| 刘家瑜

原标题:《“李子柒弹棉花的视频, 我儿子看了20遍”, 暴露中国孩子最缺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