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水库 震惊世界的特大灾难:“75.8”河南板桥水库溃坝纪实

栏目:旅游 2021-09-29 15:30:59
分享到:

吸取历史教训,避免悲剧重演!

原刊于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

纪录片:豫南75.8预警记录

1975年8月8日凌晨0时40分,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因暴雨溃坝,9县1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立即出现一片汪洋。

搜索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荆楚通信”查看更多好文章!

8月8日凌晨,死神开始在路尽头名为围湾的村庄上方10多公里处行进:下方100多公里的华中平原被数亿立方米的溃坝水覆盖,无数人瞬间丧命。

死神傲慢而坚定,杀死了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生物,人全部被淹没在高达十米的水舌之下——那是一个寒冷的夏天。

由前水利部部长钱嬴政作序的《中国历史上的大洪水》一书披露,超过2.6万人死亡。

溃坝的前奏是史无前例的大雨

1975年7月31日,福建晋江。

3号台风在太平洋形成空。1975年8月4日,Mainland China第三号台风在福建晋江登陆。台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在陆地上迅速消失,而是以罕见的强度,越过江西,经过湖南,突然掉头绕过常德,向北渡过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强烈的低压与来自南方的冷空气相遇,来自海洋的热低压携带的大量水汽与强冷空气相遇,被桐柏山、伏牛山组成的“喇叭口”地形抬升,形成罕见的大暴雨。

雨有多大?后来气象学家的统计表明,1975年8月5日、6日和7日的降水量超过了中国大陆以前的官方记录。最大的暴雨中心是河南泌阳的庄琳。8月7日一天下降1005.4毫米,其中6小时降雨量为830.1毫米,超过世界纪录。

当地农民式水文学家庄琳记录了这三天的降水量为1606.1毫米,是正常年份两年的降水量。

台风带来的数百亿吨水计算出的云,会在伏牛山余脉桐柏山之间的狭长地带聚集数百亿立方米的水,然后在坡度级下降的高程加速流向驻马店地区。然而,在淮河任何可以建大坝的地方都建了大坝。此外,平原地区的积水被抬升,可怕的水能聚集在淮河上游。

大堤决口前的板桥水库

板桥水库溃坝模拟演示

视频:对豫南75.8的反思

灾难时刻

时间:1975年8月8日凌晨0: 40

地点:板桥水库溃口。在河南驻马店泌阳、遂平、确山三县交界处,沙河汇入驻马店平原峡口。

1975年8月8日凌晨0时40分,河南驻马店地区的板桥水库因暴雨触发,突然在9县1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变成一片汪洋。位于河南驻马店的板桥水库大坝,在灾难发生时,17个泄洪闸中只有5个能够打开。没有上级的命令,水库管理人员不敢大量放水泄洪,而上游石漫滩水库的大量洪水却突然流入板桥水库。

8月7日19时30分,也就是溃坝前6小时,守军向上级发来紧急电报,称:“板桥水库水位急剧上涨,情况十分危急。水面距离坝顶只有1.3米,那么降雨量300毫米的水库就有溃坝的危险!”8日0时20分,水库第二次向上级发加急电报,要求用飞机炸毁副溢洪道。和第一封加急电报一样,这封电报也没能到达上级部门领导手中。

被洪水淹没的道路和村庄

20分钟后,洪水淹没了大坝。第三次,水库管理局向上级发来了特别紧急电报,擅自打开了5个活动闸门。这时,水库已经开始决口了。

震惊世界的悲剧拉开了悲伤的序幕。根据记录,仓库最大瞬时流量为每秒78100立方米,6小时内向下游倾泻洪水7.01亿立方米。溃坝洪水进入河道后,以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在大坝与京广铁路之间形成水头5- 9米、流宽12-15公里的水流。

破旧的铁路和火车

洪水把一切都连根拔起

35年后,56岁的“赵姑娘”在新的大房子里回忆起当时的悲惨形象:“几天后,我们七八个人回到村里,根据记忆找到了。”他们只能根据模糊的记忆寻找村庄,因为无论大水到哪里,房屋、庄稼、树木,以及所有的“根”都被连根拔起。"没有留下任何庄稼。"

洪水中的幸存者

这是几乎所有在大洪水冲击下幸存下来的人回到村子的记忆。

汝南县的受害者搬到了更高的地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救灾官兵为灾民送去食物

溃坝后的洪水冲走了三条铁路

解放军营救的人

河堤溢流口

京广铁路遂平段遭洪水破坏

1975年8月,冀登奎、乌兰夫慰问滦平灾区受灾群众

中央慰问团副团长吴向苏亚湖大坝遇难者表示慰问

医疗队治疗了受害者

医疗队向受害者表示哀悼

某个军事单位向受害者投掷了救济品

某部门向灾区运送救生设备

原因概述

原板桥水库水文站站长黄明轩说,即使泄洪闸解除,“也肯定会溃坝。”

对于“75.8”灾难,当年的地方领导和水利专家都有自己的总结。原驻马店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总指挥刘培成总结说:“一是雨型不好,降水量大;但水库准备不足,防洪措施不到位;三是水库标准过低。第四,沟通中断,上下失去联系。”

在很多人的总结中,包括舆论的质疑,大部分人都把矛头指向了“水闸”,没有提到,导致泄洪不畅,溃坝。对此,曾亲自参与测量板桥水库水位、见证溃坝时刻的原板桥水库水文站站长黄明轩在接受杜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反复做了三次试验。如果泄洪闸解除,会不会出现溃坝?”

“破坝肯定还是有必要的。”他说,其实当时有些水闸已经抬高了,即使全部抬高,泄洪能力也只有每秒1742立方米,而那三天的入库流量是每秒13000立方米。我们没有能力打开闸门,水坝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板桥,或许是河南省水利厅原总工程师陈星的痛,是他永生的纠缠。老人走了,但关于河南平原板桥和许多水库的历史争论并没有停止。他曾回忆:“今年没有专门的防汛会议,防汛机构严重削弱,指挥力量薄弱。”

1975年8月21日至22日,中央慰问团在郑州召开座谈会,水电部、淮河规划领导小组参加。后来,水利电力部组织全国水利机构、有关科研单位和高校专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三个教训:

一是水库设计标准低,不考虑超标准洪水;第二,管理上有失误。由于前天干旱,雨前驻马店区委通知各大水库,可能会有干旱,不要轻易放水;3.防洪准备不足,指挥不当。当危险明显,群众被组织向下游撤退时,驻马店生产指挥部的一名副指挥指责他“扰乱人心”。

1975年9月19日,板桥水库溃坝前后情况报告形成,其中写道:“水库溃坝的教训之一,就是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不够,路线觉悟不高,管理和防汛工作做得不好。之前的队伍不团结,不是核心,精力分散。水库管理工作偏离了方向。”

1975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水电部在郑州召开了全国防汛和水库安全工作会议。时任部长钱说:“……责任在水利电力部。首先,我要承担主要责任。由于过去大型水库从未出现过溃坝导致瘫痪的情况,认为大型水库问题不大,缺乏对大型水库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三是水库管理工作不紧。在防汛指挥调度、通信、备用电源、报警系统和必要的物资准备等方面也缺乏明确的规定。在板桥、石漫滩水库,在防汛最紧张的时候,电信中断,联系中断,指挥不力,造成极大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