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
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过这首《家庭礼貌称呼歌》,这是一首介绍家庭称谓的儿童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教会宝宝怎么样礼貌的称呼周围的亲友。
现在的80、90后父母,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孩子也就没有机会叫出伯伯、叔叔、姑姑、舅舅、阿姨等称谓了。而且,因为很多宝妈是独生女,所以就连外公、外婆这两个称谓,也被爷爷、奶奶代替了。别看只是一个称谓,却引发了轩然大波。
前几天,看到一位“外婆”发帖说:如果条件允许,我们真的不想带外孙。从宝宝8个月带到现在3岁半,上幼儿园了,还惹的亲家母很不高兴。
文中的小夫妻俩是双职工,孩子出生的时候,赶上爷爷生病,于是月子全程都是外婆照顾的。出了月子,外婆出钱给请了保姆,宝妈产假结束就继续上班了,孩子一直是保姆带。
到了孩子8个月的时候,保姆辞职了,而孩子奶奶正照顾着生病的爷爷,自顾不暇。所以,孩子就被送到了外婆家,一直由外婆照顾。
孩子1岁多的时候,爷爷去世了。但孩子也一直是外婆在带,周末或节假日会送回去给小夫妻俩自己带。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一直自称“外婆”,但孩子刚开始学说话,不会叫“外婆”,只会叫“奶奶”。怕亲家母有想法,所以也多次要求孩子纠正,但每次一说,孩子就哭。
现在孩子大了,能听懂话了,可能是已经叫习惯了,所以一直不愿意改口,而且自创的在“两个奶奶”的称呼前面加上了住址,以示区分。为此,亲家母很不高兴。
这位“外婆”的发帖向我们传递了几个重要信息点:
1,孩子是外婆带大的,奶奶因为各种原因,基本上没带过孩子。
2,外婆并没有要求孩子称呼自己为奶奶,而是一直自称外婆,并多次要求孩子改正。
3,孩子的“正牌奶奶”觉得孩子外婆是自恃“带娃有功”,所以要在称呼上“做文章”,是在“欺负”自己,非常不满。
另外,文中还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小夫妻俩对孩子称呼“外婆”为“奶奶”,是默许的,甚至这件事很可能就是小夫妻俩背后“捣的鬼”。
帖子下面的评论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孩子喜欢叫什么就叫什么,无所谓。另一派认为:传统习俗不能随意更改,“强扭的瓜不甜”,而且,非要把外婆叫奶奶,是对“正牌奶奶”的侮辱。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亲戚之间,有一整套尊 老爱幼、重视辈份的称呼。人们口中常说的亲戚,何为亲戚?亲戚一般都是只与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亲属。在古代,亲戚也指“内亲外戚”。“内亲”一般都是指家族里与自己同姓的父系亲属,也就是父亲这边的亲戚;而母亲作为其他家族嫁过来的人,所以母系的亲属都属于“外戚”。
从封建社会开始,我国一直是以父亲亲属为实际继承的宗亲制度,所以,在大家的感性认知上,父系亲属更亲近一些。比较直白一点的说法,就是爷爷奶奶是“亲人”,是“自家人”,而外公外婆是“亲戚”,是“外人”。所以,称谓上就明确的分出了亲疏远近。
当然,这些习俗、认知,都是建立在宗法社会的基础上的。用现代的科学观念来看,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都和孙子拥有同样多的血缘关系,是“一样亲”的。
所以,现在就有一些外公外婆不乐意这个“外”字了。明明是“亲”人,为什么要把成为“外”人呢?加上现在很多宝妈都是“独生女”,所以,就强烈要求把这个“外”省略掉,孩子直接称呼外公外婆为爷爷奶奶,而外公外婆也直呼孩子为孙子。
其实,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很常见,比如英语中祖父和外祖父都是grandpa,而祖母或者外祖母统称grandma。
但是,这种“内外无差别”的称呼,却惹得很多“正牌”爷爷奶奶不高兴了。他们总有自己的孙子被人“抢”去了的感觉。特别是在养孩子、带孩子这件事上“出力少”的爷爷奶奶,就会觉得对方是在“恃功而骄”,故意给自己难堪,从而引发矛盾冲突。
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称呼“外公外婆”为“爷爷奶奶”的家庭,都会有纠葛冲突。在那位“外婆”的帖子下面,有四川的朋友说在他们那里,习俗就是称呼双方的老人都是爷爷奶奶。
其实,我也一直称呼我的外公外婆为爷爷奶奶,而且,这事完全和大人无关,就是小孩子不知道这中间还有“区别”,小的跟着大的叫,大人觉得没有非要纠正的必要。一个两个这么叫了,后面更小的也就干脆一样了。
对于称呼外公外婆为爷爷奶奶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