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语文学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栏目:财经 2021-09-26 17:48:58
分享到:

语文科概述

冬天的

王爱民老师:从学生工作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体现了任务驱动的问题意识,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目标定位的重点触及学生工作中的痛点、赌点——辩证思维、精准选择;有很强的课程标准意识;有良好的场景感,结合学生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熟悉;围绕“痛点”设计多维度活动,实现“定点突破”;教学设计具有鲜明性、渐进性和逻辑性;缺点与遗憾:由于课堂内容是教学难点,且本班学生基础较差,课堂气氛稍显沉闷,应加强学情调查,及时调整思路,加大教学支持力度,使教学路径更加顺畅。

冬天的

齐燕华老师:认真备课,全身心投入课堂。认真学习最新版课程标准,从高三学生周考作文中精选作文,注意各个环节的衔接,拓展学生思维,从每节课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进行修改补充,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可谓敬业、细心、细致。全班容量大,层次丰富。建议:多说,少给学生活动时间。

冬天的

程爱芬老师:我主要讲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通过对比,展示了议论文在作文中的表达效果,并指出了学生写作中的不足。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演示方法。建议:作为高三班,班级容量小,内容层次不足。

第三,课程评价精彩。课程评课环节,六位选手先讲课,重点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情境设计、核心素养的结合与实施。后来,张桂英、王丽娟、卢立民、、蒋、周对六个阶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些观点和认识是中肯的、有道理的。随后,评委代表李子春老师、孔善玲导演从评分规则的角度进行了详细讲解,用生动的语言诠释了学习任务组、核心素养等关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四是教研主体突出。学科教研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学业质量”部分苏伯伦老师牵头。学习之初,苏伯伦老师对比了2020年修订版和2017年原版的差异,带领大家共同判断明年语文高考的选材方向。然后重点学习“学业质量标准”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让教师知道“学业质量水平”对未来教学和高考的重要指导意义。

5.总结一下。最后,王主任对整个讲座、评价和学习做了最后的梳理和总结。王主任对各参赛选手的优缺点进行了清晰准确的点评,并围绕课程标准与大家共同探讨了“6+1”课堂模式的内涵,并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对未来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和期待。

不及物动词不足和遗憾:

一是课程标准讨论意识亟待加强;二是小组学习社区合作探究活动的效率不平衡、不足,有的停留在不深入讨论、肤浅学习的层面;有的缺乏量化评价,随意动员乏力;有些量化评价只针对群体,不针对个人;三是仍存在学生不放心或担心影响课堂进度的现象;第四,课堂设计个别环节存在设计意图模糊的现象。

七.建议:

1.时间紧,任务重。老师一天上两节课,听六节课,评两节课,身心俱疲,影响最后的听力效果。所以建议讲课不要安排得那么密集,给老师一个缓冲时间。

2.学生们很累。有些课一天要听好几遍,拿生物书上语文课,上完语文就赶紧上生物课。学生的收益其实会打折扣,建议一天安排几门课或者不安排几门。

3.讲堂空大,老师多,学生说话声音小听不清,很大程度上影响上课效果。建议报告厅配备手持麦克风。

4.高质量的课程是由最好的精心准备的。建议学校好好记录课程,记录我们学校的发展历史。

5.希望领导能提供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们的老师多接触外界,多学习,从而开阔老师的视野,加深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